APP下载

借题发挥,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

2017-12-07孙凤娇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思维

孙凤娇

[摘 要]借题发挥是教师依据教学实际展开的即时性教学调整行为。在教学中,要想让借题发挥产生应有的作用,就要精选切入点、设定范围、巧妙设计,以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思维、历练学生能力。

[关键词]借题发挥;阅读教学;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027-01

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借题发挥的意识。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视野,还可以成功激活学生联想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借题发挥要体现在教师的“借题”和学生的“发挥”上。在具体操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切准选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呢?

一、精选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借题发挥的机会,这需要教师进行斟酌。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借题发挥。在课堂导入时、气氛沉闷时、教学总结时,都是借题发挥的时机。当借题发挥契机出现时,教师要注意引导,使发挥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保持一致,这是借题发挥的基本原则。

苏教版的《三顾茅庐》一文是根据《三国演义》改写的,其故事情节学生都比较熟悉。在引导学生展开人物性格分析时,教师借题发挥:“刘备是当时的‘皇叔,是贵族,而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介布衣。刘备为什么要低三下四请诸葛亮出山呢?”学生都说诸葛亮本事大。教师追问:“诸葛亮到底有什么本事呢?”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诸葛亮能掐会算,他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大败曹操。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演空城计,以一座空城吓退了司马懿大军。教师参与到互动交流中,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以诸葛亮有多大本事为话题,诱发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对诸葛亮有一定的认知,在教师的引导下思维快速启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使他们的认知得到有效的拓展。借题发挥关键要体现在“巧”字上。教师一句话点爆整个课堂,这样的借题自然是成功的。

二、设定范围,启动学生多向思维

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要注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喧宾夺主,以启动学生的多向思维。在学生的思维简单肤浅时,教师不妨进行借题发挥,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调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对问题展开深度解析,形成阅读能力。

如,苏教版的《鸟语》一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知识,让学生对不同鸟的叫声有了具体的了解。在总结时,教师进行借题发挥:“鸟有自己的语言,以便展开自由交流活动。其他动物也是如此,都有它们自己的交流方式。比如,蜜蜂能够用飞行的路线传递信息,蚂蚁可以用触角展开交流。大家还知道哪些动物特殊的交流方式呢?”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学生纷纷展开议论。有的学生说:“小狗、小猫都会叫,它们的声音都是语言;蝙蝠靠超声波探测周围环境以及同伴位置,这是比较高级的语言形式。”……教师在讨论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深度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对多种动物的语言获得认知。当学生的思维全面启动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学生拉回到文本语言的学习上来,这样的教学调整顯得非常的明智。

三、巧妙设计,历练学生综合能力

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对阅读训练的内容、形式进行优化,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一些举一反三的题目,以帮助学生建立归类意识,历练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

课堂实践没有固定的格式,目的是巩固知识、锻炼能力,这为教师的创新设计提供条件。如,教学苏教版的《云雀的心愿》一文,一位教师进行这样的语文实践设计:“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我们最为熟悉的雾霾天气便是环境恶化引起的。根据你的观察、调查所掌握的信息,从不同方面说明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止措施。给大家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对雾霾天气比较熟悉,自然对它产生的原因有主动探究的诉求。学生在充分调查之后,给出了自己的调查报告。从学生调查情况可以看出,他们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很强,调查内容详实,提出的方法具有参考价值。有的小组认为:“雾霾天气频频产生是多种污染造成的,企业排污、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水土流失等,都是雾霾形成的源头。我们要彻底摆脱雾霾天气,就要加大监管力度,减少排污,还要大面积植树造林,还耕于林。作为社会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环保意识……”

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教师借题发挥的结果。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

借题发挥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既要求要适度,又要求放得开、收得拢,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做好设计,才能使借题发挥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韦 雄)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阅读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