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诊断与改进“PDDCEA”循环的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7-12-07于锦绣吴鲲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

于锦绣+吴鲲

摘要:在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项目式教学中借鉴戴明创设PDDCEA循环理论,同时融入混合式教学来进行教学组织与设计,引入线上线下的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师适时评价反馈的泛在学习模式,鼓励师生共同诊断与改进教学,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进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诊断与改进;戴明理论;PDDCEA;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34-04

《基础会计》课程是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教学内容选取企业会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以期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动手实操的能力。高职院校在以行动导向的实际教学中,应用咨询、计划、实施、评价等四个步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操作實践时间普遍不够,课后练习又缺少督促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形式单一,作业提交形式固定,缺少过程性评价手段;高职院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成效两极分化,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教学现状,尝试采用PDDCEA的教学循环下的混合教学模式,着力于提升教师的意识、态度、信息化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信息化学习能力,以期解决上述问题,培养适应会计专业职业生涯的人才及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相关概念

(一)“PDDCEA”概述

“PDDCEA”是基于PDCA(戴明环)提出的一种全新教学循环,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模型,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广泛宣传并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管理。依据PDCA循环理论,我们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建构了PDDCEA循环,即由任务策划(Plan)、任务分解(Decom pose)、任务实施(Do)、任务检查(Check)、任务评价(Evaluate)、任务调整(Adjust)等6个环节组成,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

教学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质量为中心,融合任务驱动教学法,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教学项目规划,继而进入分解任务、实施任务、检查任务、评价任务、调整任务的PDDCEA循环,通过教学过程的不断循环推动上一级循环,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与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序推进,积极提升教学质量管理能力。

(二)“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概述

“混合式教学”课程内容以网络和面授的方式混合传授,并且有相当比例的内容是在线传授。通常使用在线讨论,很大程度上缩减了面授的次数。“混合式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增强教师的动态跟踪和过程性指导,是一种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突破教学时间、空间、维度的泛在教学新模式。“混合式教学”着力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PDDCE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学模式侧重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习内容创建、管理与共享,是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统一性进行的过程性规划与反思。而基于诊断与改进PDDCE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以达成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任务策划、分解、检查、交流、反馈、改进等环节的教学效果。

二、PDDCE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一)教学媒介的多源化、移动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比如手机逐渐代替了电脑、笔记本成为人们的必备媒体。采用基于大数据的移动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的教学信息化的收集、学生的泛在学习、教学即时交流、师生有效互动交流等传统网络教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使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接受教学效果的实时反馈,实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习变得更加有序与生动。

(二)教学任务的个性化、层次化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理论学习水平较弱、抽象思维与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设计教学分项目,采用层次性游戏大闯关的小任务递进能力要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讲授,从而使学生形成必备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过程的泛在化、实时化

一改传统学习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缺乏教师交流与反馈的缺点,支持学生无处不在的学习。而基于PDDCE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强调教师的指导,无论线上线下教师都要实时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与倦怠,师生共同反思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PDDCE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一)教学环境的构建

PDDCEA循环的混合式教学需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学习环境打造一个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的过程;利用信息化检查、评价、反馈、交流等手段启发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结合,打造学习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开展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培养学生自我更新、学以致用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

根据PDDCEA循环教学理念,充分使用过程加工工具、处理工具、交流工具、可视化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这些工具帮助教师了解并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任务、分解恰当的教学子任务、提供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协作学习和讨论、检查评价与交流、反思教学效果与改进。

(二)教学设计

笔者以某高职院校2016级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为样本进行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将教学过程分解为任务策划(P)、任务分解(D)、任务实施(D)、任务检查(C)、任务评价(E)、任务调整(A)六个循环阶段,根据行业企业会计职业的实际需要,引入工作情境,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见表1)。

1.任务策划(P)

这一阶段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做什么”,即课程项目任务目标如何才能达成?需要哪些知识与能力?这里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论的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及职业的行动能力。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将学生下周学习的学案、素材、资源上传至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输入学号及密码登陆移动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接受到教师推送的内容。学生阅读学案的内容,了解本节课的任务与要求。endprint

学生根据学案的内容自行通过手机搜索教师要求自主学习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移动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及时与教师进行互动。另外,教师课前还可以将学校教学资源网上的相关资源推送到手机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尝试编制完成项目的草案,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生自学的过程是全程可追踪的,教师可以通过移动管理平台查看学生有没有打开学案、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观看的进度及草案的完成进度。

2.任务分解(D)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计划工作流程”,即项目任务分解成若干的子任务,让学生分析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需要解决几方面的问题。本阶段教师线上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绘制任务的思维导图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网上评价并最后总结完成项目任务的流程。

3.任务实施(D)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自主实施完成任务”,子任务的操作视频及要点在课前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上课时,学生自带智能设备,利用移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随机或指定组成项目小组,利用手机可以快速组建起即时反馈的小组互动网络,学生针对项目子任务,通过平台快速协商并确定项目组中的分工与每一个人的任务,大家协同完成项目目标。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通过平台适时通过手机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专题讨论来引导学生学习的进度与内容,所有的课堂互动全部留有记录,教师可以给予鼓励、评价和反馈。同时,针对课程课时有限的问题,部分任务可以利用虚拟实训平台,由学生课后完成。

4.任务检查(C)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任务目标有无达成”,由学生或小组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学习成果。老师通过手机端以随机、指定或轮流的方式确定各组一位讲解并演示的同学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开放手机上的即时评价功能,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通过手机对演示作品的优缺点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直接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既加强课堂的交流互动,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后的任务检查直接由网络教学平台作业提交。

5.任务评价(E)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效果如何”。

尝试引入手机多元评价方式,师、生、企业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多元评价。多元评价分为(1)自我评价占比20%,由准备工作、知识点掌握、实践完成情况三个评分点组成;(2)小组评价占比20%,由组内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问题探究能力三个评分点组成;(3)教师评价占比30%,由课堂参与、自主学习、实践完成三个评分点组成。(4)企业评价占比30%,由职业标准、职业素养两个评分点组成。师、生、企业在进行评价后,本节课的综合评价排名及本节课最受大家喜爱的同学、自我感覺最好的小组等趣味排名会即时推送到师生的手机上,营造了一种赶超的学习氛围,也增加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

6.任务调整(A)

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对教师来说为“什么样的方法是合适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未来更好的胜任工作吗”,对学生来说为“下一次怎样做才会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状态不断调整授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教学评价的特质调整评价内容。学生应该考虑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是否存在因知识理论、技能操作水平、职业素养等欠缺而需要改进的问题。将教师的直线型的教学模式修改成循环型的教学模式,环环相扣,渐次提升,不断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反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螺旋上升。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

采用混合式教学,一定需要有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设施支撑,如无线网络的覆盖、学生的移动终端的配备、成熟易用的网络教学平台、适合的教学资源等等。通过相应的调研结果,高职二年级的学生97.34%都有智能手机,但院校招收的西部及“春蕾”计划学生中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多数没有手机。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学期上课伊始,就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帮助学生组成一对一互助小组,使没有手机的同学能够与其他同学共享手机学习资源,保证教学的公平性。通过国家教育“三通二平台”建设,大部分院校已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了网络教学平台及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下一步需要推进的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普及,特别是移动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

(二)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会加大教师初始的工作量,也会改变教师的课堂角色。教师将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这会给教师以较大的压力。教师需积极深入行业企业学习前沿专业知识,熟悉财务工作流程,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学习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改进意识及高度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基于PDDCEA循环的高职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目标转变成与职业紧密相关的任务,使学习过程与岗位需求对接,使学习线上线下无时不在,引导师生共同诊断并改进教与学,使教学成效螺旋上升,力求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及能力。

责任编辑:谢传兵endprint

猜你喜欢

诊断与改进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
诊断与改进:职业学校提升质量的内生动力
中职校内专业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初探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析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