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服务工作

2017-12-07杜丽娜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图书馆服务

摘 要: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的流行,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到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使其面临巨大问题和压力。各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服务工作,而不应该单一固守传统图书馆基础性服务工作,应该有所行动、有所创新。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图书馆;服务

近年,移动网络、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人们阅读的方式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5年公布的《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9.7%,较2015年的45.7%下降了6.0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6.3%,较2015年的34.6%下降了8.3个百分点。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36.3%,30-39周岁人群占27.1%,40-49周岁人群占22.9%,50-59周岁人群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有86.3%是18-49周岁人群。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数字化阅读是当下学生阅读的一种趋势,增长也并不出人意料。但因其引发的碎片化、浅阅读风潮,这一发展趋势冲击着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系统化阅读服务模式。因此,如何适应碎片化阅读时代,引导读者并满足其碎片化阅读需求,如何在新的阅读环境下准确定位,并将新技术应用到阅读服务中,制订合理的服务策略,成為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十分紧迫的任务。

1 碎片化阅读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的挑战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强调实体、突出资源,在阅读服务上重视导读工作。当今这个碎片化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应当偏向重视人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图书馆提供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和服务形式的多样化。

(一)新形势下对资源建设提出新要求。传统高校图书借阅服务的载体主要是纸质资源,而在碎片化阅读的当下,阅读的传播途径倾向于网络化、数字化,对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要求更新、更快、更全。

(二)对碎片化阅读效果难以把控。高校图书馆若单纯提倡以用户导向来提供碎片化阅读服务,很容易陷入由只追求趣味性的碎片化阅读偏好,从而致缺失内涵化的阅读内容的不利局面,造成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过于浅显,,学生阅读时停留在浅阅读的层面,导致阅读效果“事倍功半”。

(三)应该处理好系统化与碎片化关系。高校图书馆作为科研文化机构,扮演“智库”角色,引导用户构建系统化认知体系。碎片化阅读很难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系统体系,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在碎片化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以在提供碎片化阅读的同时,也应当把握好系统化与碎片化,用碎片化信息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二者之间的纽带关系,是图书馆应该思考的方面。

(四)高校图书馆用户群体结构问题。碎片化阅读内容的多样化加之社交媒介的介入,使得碎片信息的分享成为生活常态,相比之下,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显得固化,这很容易使图书馆的固有呆板形象更加强化,读者的趋新心理和从众心理会导致高校图书馆原有用户群进一步流失,仅有对新鲜事物接收程度较低的用户群在这一新趋势当中表现出较低程度的认同感,他们会成为图书馆的保留用户,这也是图书馆用户结构趋于老化的危险信号。

2 高校图书馆应对碎片化阅读的创新举措

(一)合理整合馆内外资源,不仅要将具有知识体系特征的已有文献资源以便捷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以及教师用户,而且还要重视馆外资源的建设,将用户所喜闻乐见的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碎片信息贯穿到实体馆的各个角落,逐步形成学生以及教师用户对高校图书馆的好感,最终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学生以及教师用户愿意去、喜欢去、经常去的场所。重视图书馆内外资源建设、学生以及教师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已产生依赖感的基础上,让以及教师用户主动与外界分享所掌握的碎片信息,分享的内容不仅只是传达某一资讯,同时还会推荐高校图书馆平台上的其他信息,最终目的就是要产生用户粘性,形成各个成员之间碎片化信息的协同交流。

(二)在以及教师用户的移动阅读中嵌入高校图书馆资源,不同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开发专业APP以能在本地用户的移动终端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要注重用户在使用中的便捷性,优化阅读界面。高校图书馆碎片化阅读服务的主动性表现以导读资讯台、答疑中心、APP上的历史浏览类目等具体形式来完成阅读前的主动引导、阅读中的主动答疑及阅读后的主动记录。高校图书馆碎片化阅读的泛在共享要突出便捷性,移动端终端的APP要能方便嵌入第三方平台,达到随时随地共享碎片化信息。

(三)高校图书馆要给予读者良好的碎片化阅读体验,可以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服务,采用新的协同交流工具,为新一代读者提供碎片化阅读服务,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内容,借助微信与微博平台、手机短信服务主动推送师生喜闻乐见的碎片信息。同时,在吸引用户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要配套相应的深层次知识体系引导搜索。例如,对于某一类工具的推广,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实时的片段式推送,可以制作相应的宣传册进行推广,或是提示该类图书的馆藏位置。

碎片化阅读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信息环境改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是时代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阶段现象,这一趋势不可扭转,对于高校图书馆这一特殊机构而言,是挑战亦是机遇,而不应该单一固守传统图书馆基础性服务工作,需要大胆突破现有的业务局限,在尊重用户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在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方面有导向性地进行创新,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并使广大用户不再止步于碎片化阅读、浅阅读需求,而是主动深入挖掘信息,进行知识再创造。

参考文献

[1]张丽英.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图书馆用户服务的整体化发展策略探讨[J].图书馆杂志,2015,34(8):10-14.

[2]胡永强.微阅读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6(18):45-49.

[3]张文亮,蒋秋子,尹一村.大学生碎片化阅读行为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79-83.

[4]李凌,雷润玲,龚庆侠.如何让碎片化阅卖“形散意小散”[J].当代图书馆2016(1):34-36,45.

[5]范悦谦,施国洪夏前龙,等.新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15,11(34):193-198.

作者简介

杜丽娜(1983-),女,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阅读推广。endprint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图书馆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