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接与多元

2017-12-07肖瑞昀

数码摄影 2017年12期
关键词:艺术摄影摄影艺术博览会

肖瑞昀

当人类生活进入了空前绝后的影像新纪元之后,摄影就成为人们连结日常生活的一种仪式。当摄影透过各种文化的背景与艺术连结,从而有了创造时代经典的无限可能。作为亚洲最大的摄影博览会之一,“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TAP) 已经是第五次举办了。博览会今年的主题为“影像的连结”,它邀请了来自法国、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祖国大陆以及台湾等地的众多摄影家参展,而为了强化青年摄影创意的展出,更是增设了摄影文创展摊位。2017年“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一共由“当代艺术摄影作品展”、“青年潜力创作平台”、“台湾经典摄影集”、“摄影论坛”、“摄影文创产品展”和“TIVAC摄影奖”六大摄影展区和相关活动组成。

对于“影像的连结”之内涵,总策划全会华先生和他的团队期望通过这次博览会可以为摄影艺术家、摄影相关产业、收藏家、新人与观众之间建立一个对话的窗口,并以博览会为主轴,为大家梳理由各个展区作品和活动共同架构的线。

连结历史历届台北摄影艺术博览会回顾

历数台湾地区的大型摄影活动:1991年开始举办的“台北摄影节”(至2000年中断,2012年恢复续办);2011年开始由“1839当代艺廊”主办的台北摄影艺术博览会;2016年开始举办的“Wonder Foto Day台北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展”;首届高雄国际摄影节将于今年开启;此外,“Young Art Taipei台北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在近三年间连续加入了“PHOTO EYE”单元,通过展览、专家面对面和工作坊等形式来强化摄影的呈现。

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在台湾大型摄影活动的历史脉络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但由于更专注于影像收藏而有别于其他,所以它在台湾的艺术摄影收藏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2013年,首届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的主题是“面对面”,它强调民众、藏家、藝廊的深度交流;2014年,第二届的主题是“摄影可以改变一切”,它聚焦于台湾的摄影艺术;2015年,第三届的主题是 “摄影的原点”,它从本体展开对摄影的关照;2016年,第四届的主题是“摄影,不只是摄影”,它是将眼光放置于摄影之外;今年的“影像的连结”最有意思,它更像是对第一届主题“面对面”的一种承袭。从每一届不尽相同的主题中,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台北艺术摄影博览在摄影和收藏领域的不断探索。

连结作品本届焦点艺术家及展览介绍

今年博览会的“当代艺术摄影作品展”展区,主要立足于台湾地区本土摄影艺术家——在这几乎占据博览会二分之一的展区内,呈现了二十五位摄影艺术家的精彩个展。

冯君蓝

作为获得去年阮义忠摄影人文奖首奖的冯君蓝,他的《微尘圣像》系列作品现在已经广为人知。除了《微尘圣像》,冯君蓝另有《万物之道(静物)》、《互为肢体》、《草芥》等系列作品同样反映了他作为基督信仰者的生命体验。此次在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上展出的是他的《互为肢体》系列作品,这组作品分为三个小系列:其一是聚焦在互为异己的两双手之间,从陌生以至亲密的互动,来思索吾人与他者之间无可躲避的伦理责任,这双手分别来自黑人男性穆斯林和亚裔女性基督徒,它们互为异己却温柔相待;其二藉由一只承接天命以书写历史的手;其三藉由一双捧着云朵(实为棉絮)的手,象征人类被托付照护自然的天职。

除了展览,冯君蓝还被安排了讲座,今年他在博览会的主题讲座《惟道是从──冯君蓝系列摄影》中,讲述了其作品所引用圣经中保罗的肢体论——“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并非必然是矛盾的,个体性必须被尊重,使其能发挥所长;但是独特的个体不能各自为政、自私自利,却必须通力合作,效力于社会群体,乃至于倾尽一切聪明才智去维护上帝所托付的整体大自然。”此次展出的每张作品均为一米以上的大小,一如冯君蓝说的“精神与身体并非对立”,观者置身于这些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大幅照片面前,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互为肢体》这一以肢体特写的方式所表达的信仰式思考。

游本宽

游本宽在他的展览中展出了他的摄影作品和曾出版的一些摄影书籍与画册,呈现了他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摄影创作和摄影研究的脉络。游本宽80年代留美,并先后获得美术摄影和艺术教育硕士两个学位,在创作领域,他被评价为“台湾美术摄影的拓荒者”。

在此次展览《老板!老板?摩铁》的两组作品中,通过画面内容“老板”的“缺席”,和画面的黑场带来的“缺席”,使观展者从个人想象中填补缺席的空白,引导人们思考这一缺席背后的深刻意涵。

游本宽对于台湾艺术摄影的“拓荒”不仅体现在作品上的突破,同时也在于他所提出的摄影理论对台湾摄影艺术的贡献,此次展览中就有一面展墙集中展现了包含作品画册和摄影理论著作在内的十二本书,从最早1990年到今年最新再版的《“编导式摄影”中的录思维》,展览前也放置了一部分画册供观展者翻阅,包括了《游本宽影像构成》、《论超现实摄影》、《台湾新郎》、《手框景·机传情》、《台湾公共艺术――地标篇》和《我的限制级照片》等。其中,《“编导式摄影”中的录思维》在2005年首次出版,今年再版后并在博览会上进行了新书发布和座谈。时隔十二年,关于这本书重编和再版的原因,游本宽在新书座谈会上谈到:“身处‘数位照像不纪实的时代中,再回头来看有浓郁艺术取向的‘编导式摄影的纪录意义,照像仍是影像创作者观察、凝视世界的媒介,至于使用数位相机,恐怕只是科技效应的考量。”

许进源

许进源此次展出的《困·囚》系列作品,为今年台湾重要艺术奖项“高雄奖”得奖作品,此前在高雄美术馆展出。这一系列共由六张大尺幅作品和九张小尺幅作品组成,它们分别有着不同意涵的表达,在此次博览会上主要展出了《困·囚》的大尺幅作品。

许进源聚焦于台湾的海边枯木这一环保困境,以枯木、玻璃为媒材,结合大自然的地景装置,透过特殊人物装扮而带有诡谲感的环境摄影,来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卢明德评价这组作品为“一处数位的生态剧场”。

許进源创造话语情境及拍摄运用超现实的表现方式,在此次博览会的讲座上也有分享。观众在感叹许进源拍摄过程之繁杂,难度之大的同时,也因作品所呈现的人物造型、地景装置、枯木等影像语言所隐喻的丰富意涵,再一次思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安塔瑞·杰卡松

俄罗斯摄影家安塔瑞·杰卡松(Anatory Cherkasov)的铂金摄影《月球表面》等 10 幅作品在今年博览会上展出。展出的作品表现了杰卡松所营塑的自然世界,由于铂金作品的细腻画质和画面之美,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向心灵泊定的地方,感受自然自身的存在。

杰卡松出生于乌克兰顿涅滋,他非常怀念故乡壮美的自然风光,而故乡也发生过无数的悲剧,因而故乡的美与破坏都驱使了他用照片纪录下来的执念。退休之后,杰卡松全心投入到摄影之中,作品也受到了俄罗斯风景摄影大师威第·吉片雷特的赞赏。后来在英国摄影师弗雷德里克·埃文斯的铂金照片的影响下,他发现了黑白照片的美感,加上铂金印相法表现的中间色调让照片有更细腻的层次,因此开始用铂金来创作。

作品展区位于“当代艺术摄影作品展”的摄影师个展展区和青年作品展区之间,在众多数字化的摄影作品中独树一帜,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

今年博览会的“当代艺术摄影作品展”展区,除了摄影艺术家的个展外,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作为此次博览会的联合主办方,也特别推出了名为“典藏之心——摄影文化宝藏的开采与乐乐”的展览,它以三大收藏脉络“Neo,Narration,Nature”作为展览主轴,在重大摄影事件的时间线上展示其代表的摄影作品,使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摄影史和影像典藏。

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自2006年起由一群热心于台湾摄影文化的在地摄影家和学者发起,推动成立了台湾首座以摄影媒材为研究和推广主体的台湾摄影博物馆。在过去,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通过一些展览和活动,主要针对台湾摄影史料与经典创作进行部分的收集、整理、剖析、建档与展示,并研拟摄影博物馆设立的相关制度,规划展览、创作与鉴赏教学活动等。此次“典藏之心——摄影文化宝藏的开采与乐乐”展览在展览前方陈设了四个展柜,展出了台湾摄影发展历史的重要物件、书籍画册以及部分作品。

连结新人TIVAC摄影奖及青年潜力特区

TIVAC摄影奖是每年与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同步开展的奖项,作为台湾为数不多且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新锐奖项,今年的TIVAC摄影奖与国际摄影比赛接轨,开放全球摄影爱好者参加。最终选出了四組作品,并颁发十万元奖金,同时在第五届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中展出。

今年TIVAC摄影奖获奖作品中,“评审特别奖”是汪正翔的作品《我看到图像就是我的世界》,表现他了身为视障人士的视觉观点(这幅作品同时成为今年博览会展览海报的主视觉)。“评审奖”获奖者为来自祖国大陆的周夏中,他带着先人的遗照前往已经移为平地的坟冢拍摄,作品《失坟者》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与无奈;“评审奖”陈柏铨作品《安静肖像》用了特别的展览呈现方式;“首奖”蔡杰的《壹大于同步率大于零》则以他敏感的摄影眼截取一切细微画面,并将之放大为影像。四组获奖作品分别从个人的视觉感知、现世的批判、他者的情绪感知,以及个体的观看视角这四个不同角度进行创作,通过影像表达个人与周遭的连结。

此外,八组作品入选今年首次在博览会开设的TIVAC摄影奖优选区,这些作品虽然未能得奖,但也不乏优秀。黄意伦的作品《女诫》,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仕女图及班昭所书的《女诫》为创作背景——包括部分手写在模特身上的字摘录自《女诫》,作品构图近似于传统仕女图,提出了关于父权社会由传统延伸至当代的思考;周芳伃的作品,则通过建立城市符号与身体的连结,将身体展演为城市另一面的五感六觉,两者处于一种彼此相互交流对话的状态;耿上翎的《双面胶》,拍摄了台北和米兰的街景,再运用拼贴的手法去建构自己对于意大利的想象,耿上翎认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之下距离形成了时差”,而通过这样的讯息交换将眼界所及之处描绘出形体轮廓,从而表现对异国的独特想象。

除了TIVAC摄影奖获奖展区和优选区之外,青年潜力特区同样展现了台湾新一代摄影艺术创作者独特的视觉表达。青年潜力特区独立于TIVAC摄影奖,采用招募的方式并且限制为在读或应届毕业生群体,最终展出了十四位青年摄影创作者的作品,而创作者的学习背景,在台学生与留学生大约各占一半。

这次青年潜力特区展出了留学美国的黄楚涵在过去两年忧郁症时期所创作的作品。她拍摄了自己当时的状态,又将不同状态的细微差异通过不同摄影的形式来表达,如撕裂、灼烧、以及蓝晒等不同的古典工艺,“这些方式让我看到自己不同的状态,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苏颖珊和牟珮萱作品以强烈的色彩引人注目,“我们硬生生地坠落。回到原点凝视真切的世界,才发现,随着呼吸而膨胀的肺布满着挣扎不堪的蜉蝣以及香气四溢的糖粒结晶”,他们展出的作品犹如糖果般缤纷,每一张却透露着年轻人的沉溺和迷思。

在整个博览会的展览分布上,除了主入口外,获奖作品展区、优选区和青年潜力特区分别位于展区三面连续的主展墻上,可以由此窥探主办方的远见和对摄影新人的鼓励。

连结文化摄影书和摄影文创

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一直着力于推广摄影书,今年博览会专设了四场新书发表会——全会华、游本宽、张鸿政和朱冠桦四位摄影师兼新书作者以讲座的方式,向读者分享新书内容以及过往的创作历程。除此之外,现场有多家摄影书店带来了各式摄影书和画册以供观展者挑选,其中的“假杂志”等是来自祖国大陆的优秀摄影出版物。

台湾的文创产业一直为人称道,今年博览会的摄影文创展区吸引了优秀的色彩管理厂商、台湾摄影文创品牌和创意灯箱等机构进驻。无论摄影文创展区,还是摄影师展区,都不乏其与观众的创意互动。观众在博览会上体验“幸福时光”拍立得摄影,也用VR感受喜马拉雅山上雪巴人的异域生活。过往的VR体验更多在于厂商的体验项目,用VR观看作品对于博览会的观展者来说也相对较为新鲜。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进行VR与摄影创作的尝试,用影像的临场感做出更多义的诠释。今年台湾艺术家黄心健和美国Laurie Anderson就以跨国作品《沙中的房间》赢得额威尼斯影展首个VR最佳体验大奖(Best VR Experience)。VR打破了单一的摄影平面,在未来,如何将创作、表达结合于其中,如何进入收藏,也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持续性话题。

博览会上另一吸引观众驻足观展的是摄影师Erica Wu的作品展区。Erica Wu将连续拍摄的猫置于可以手动的木盒中,观众可以选择以缓慢的速度看每一张照片,也可以用手摇连结的齿轮快速滚动照片,形成连续的现实。这使观众感受影像结合创意的趣味,也让人联想到在早期摄影史有关于马运动时四脚是否离地的争论,以及迈布里奇对于摄影与现实瞬间关联的发现。

连结大众摄影论坛

博览会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由TIVAC颁奖和创作分享、PHOTO BOOKS新书发布论坛、艺术家讲座,以及学术专题讲座这四大主题的论坛组成,引导公众了解摄影的多元风格和收藏脉络,同时也是藏家了解影像收藏和相应作品的好机会。

首场是2017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的开幕暨TIVAC颁奖典礼,TIVAC摄影奖今年的四位获奖者也在最后一场的闭幕论坛上进行创作交流与分享;在PHOTO BOOKS新书发布论坛上,张鸿政的《张鸿政摄影集》、朱冠桦的《藏——岁月的温度》、全会华的《网中花园》和游本宽的《“编导式摄影”中的记录思维》再版,均首次和读者见面,四位作者也在论坛上与读者分享新书和新书背后的创作思考。今年的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同时邀请了摄影艺术家冯君蓝、李浩和许进源分别在三场论坛中分享各自的作品和创作理念,让观众与艺术家进行近距离对谈。

此外,在三场面向公众的学术讲座中,胡诏凯教授以“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在今年博览会的同名展览——《典藏之心——摄影文化宝藏的开采与乐乐》为讲座主题,进一步解说展览的脉络,引导公众通过日常的阅读摄影来培养“典藏之心”。艺术家黄华安则以讲座《东方无极论摄影》从庄灵东方人的角度立足,借技术结合诗、书、影、画等手法,以现代的方式来诠释传统。姜丽华教授则讲授《1980年代的新摄影艺术表现》,分析1980年代世界攝影史上的各种新形式与风格,同时介绍台湾1980年代的摄影概况。

连结收藏市场与未来

今年的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在为台湾地区艺术家向台湾外部开拓更宽阔摄影艺术市场的同时,也为亚洲地区提供一个更多元的摄影艺术市场的交易平台。

无论是当代艺术收藏,还是摄影收藏,台湾在这一领域的开始均早于祖国大陆一些时间。80—90年代,台湾地区的留学学子归台引进来很多新的观念,带动这一时期台湾的摄影发展,也因此促成了今天相对成熟的影像收藏市场。根据展会数据反馈:2017年台北艺术摄影博览会成交额大约为五百万新台币,观展人次 12,000人,与前四届相比均稳步上升。由于摄影艺术及其可复制性尚未被更多藏家所接受,相比举办了24届的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的高额作品成交量,影像收藏领域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近二十年来摄影艺术作品在欧美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亚洲地区艺术市场对摄影作品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亚洲摄影艺术作品已经难以置身于全球艺术市场之外。

在展会现场与几位藏家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许多台湾藏家在近几年开始关注摄影艺术作品。对于参加博览会,他们认为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由于处在文化相对多元的台湾,台湾藏家的眼界和包容性相对较高,谈及过往收藏的作品,他们娓娓道来,对自己喜爱的艺术家有着很深入的研究。

回看祖国大陆,“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已连续举办四届,“大理国际影会”和“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也都在近两年相继成立画廊展区,两岸在摄影艺术创作者与藏家的交流上日渐频繁。随着摄影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摄影艺术作品的审美门槛以及价格门槛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较为亲民,艺术摄影博览会对于摄影艺术作品和藏家的有效连结,一次次证明影像收藏市场的发展潜力,正如本届博览会总策划全会华先生所说:“‘影像的连结不只是现实的对应关系,同时也是对应影像图像之外不可见的事物连结。在影像的界面下,事物的意义也在此建构、瓦解、转化,并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岸乃至整个亚洲摄影艺术市场正朝着可观的未来逐步迈进,并将进一步影响我们对影像的认知和生活的美学。

猜你喜欢

艺术摄影摄影艺术博览会
谈谈犬像艺术摄影
Scènes盐值艺术摄影空间二期
第六届中俄博览会引领中俄经贸合作新趋势
“2.14抢先购”万款情侣对戒博览会盛大开幕
叶波校园艺术摄影选
论摄影艺术
欢迎参加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守望(水墨风艺术摄影)
【博览会】
林玲摄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