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研究:张继馨的写意花鸟画
2017-12-07栏目特邀主持人
栏目特邀主持人:袁 牧
吴文化研究:张继馨的写意花鸟画
栏目特邀主持人:袁 牧
主持人语: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状态和物态形貌的呈现,是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吴文化”研究,其实就是针对生成于这块土地上的精神和物质形态的研究。付诸视觉的绘画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表述认知的手段,它是构成一地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绘画“意象”语言,人们不仅可以从中得到精神的审美享受,还能够读到其他声音和文字语言所无法传递的信息。因此,对生成于吴地的绘画艺术进行专题研究,也是进行“吴文化”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我国绘画史中,不能缺失了苏州的绘画;在我国绘画流派中,更不能少了“吴门画派”。明代以后,苏州绘画以其清新隽永的风貌、雅丽可人的意趣而影响我国画坛数百年。
和其他诸如昆曲、园林、苏作工艺等人文形态一样,吴门画派之所以出现在苏州,不仅因为苏州土地丰饶、经济繁荣,还因其历史悠久、人文环境独特。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这方水土养育的人所建构的吴地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化在生活的各种形态中,绘画则以不着痕迹的笔墨点染在柳燕池塘的碧水青山中。
兴起于明代中期的吴门画派,不仅是当时众多艺术主张相近、审美取向趋同的画家参与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效且融会贯通的画派。建立在苏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市井文化基础上的吴门画派,既不失文人的儒雅,又兼具市民的务实态度,在题材内容上不拘一格,在呈现形式上新颖雅丽,在表现手法上兼收并蓄,形成了以小写意为主体,注重笔墨又讲究秀雅的独特风貌。吴门画派这一独特画风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影响了此后“海上画派”画风的形成,还一直左右着当代苏州绘画发展的走向。
文化并非一成不变,变化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在科技高速发展、资讯穿越时空隔阂的当下,那些原本生成于农耕封闭时代的文化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苏州画坛已不再是传统吴门画派一枝独秀,各种流派风格层出不穷,表现形式百花齐放。这种多元并进的状态对数百年来始终单一发展的吴门画派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当代艺术创作的新思潮、新理念给吴门画派的审美取向和形式语言带来多少变异?诠释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选取当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专题研究。戴云亮先生的《江南水乡写意花鸟画新图式——张继馨创作的艺术境界》一文则是以当代吴门画派的守望者和变革者张继馨先生为例,用他的艺术成长和创作历程解析了吴门画派图式语意演化变迁的路径和状态。
在对张继馨先生的艺术成长与创作之路作简单叙述以后,戴云亮先生将其创作定性为“现实主义创作”。他认为,张继馨先生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源于他的老师张辛稼先生。戴先生进一步追寻了张辛稼先生一改花鸟画“折枝式”传统而演变为“山水花鸟式”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形成的缘由,是因为他在吸收了陈淳、徐渭、八大山人、任伯年诸家绘画笔墨以后,“注重花鸟写生与观察,努力探索写意花鸟画新的表现形式和笔墨语言的结果”。无论张辛稼还是张继馨,他们所运用的“真”与“妙”的“小写意”表现手法,其实都是徐沁在《明画录》中评价周之冕花鸟画风格的当代呈现:“其写生花鸟点染生动,最为擅场。或谓复甫(陈淳)妙而不真,叔平(陆治)真而不妙,能兼撮其长者少谷(周之冕)也。”绘画艺术的审美趣味应该是真、妙二者的完美融合,求“真”写“妙”就是苏州写意花鸟画传统的重要特征。
对张继馨先生的绘画创作艺术,戴先生还从艺术理念的当代性、书画笔墨的意趣性等方面对其写意花鸟画创作的艺术境界进行了分析。他在肯定了张继馨先生探索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向现代转换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当代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也以此为例,勾画了当代吴门写意花鸟画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