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研究
2017-12-07栏目特邀主持人曹惠民
栏目特邀主持人:曹惠民
华文文学研究
栏目特邀主持人:曹惠民
主持人语:这一期的华文文学专栏的重头文章是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凌逾教授的《2016年香港文学与文评综览》。凌逾教授长期以来以香港文学为研究志业,近年更是跟踪关注香港文学每年的创作动态及研究进展,写了多篇年度述评,表现出治史(文学史、学术史)的宏阔视野和精准意识。她的这篇综览对2016年度香港文学的创作情况和研究情况作了交叉式的综述,这种把创作和评论、研究结合起来考察的方式,比对二者分别考察自有更多的发现,也更能启迪读者和研究者开拓思路,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该文重点推介名家论述,如赵稀方教授对1930年代的《红豆》杂志所作的富有新意的研究等。该文蒐罗的各种有关资料也十分翔实,包括大陆和香港本地研究香港文学的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
凌逾教授素来敢于提出或倡扬学术新概念,在这篇综览中也同样表现出了这种创新意识,如“新古韵小说”“味觉地理叙事学”“挤感空间”等,都是言之成理,给人启迪,可供继续研究探讨的学术话题。无论对创作还是评论,凌逾教授都用叙中有评的方式既给予肯定,又不回避必要的批评,词锋中肯而又不失犀利。举凡该年度香港的文学出版、文学刊物、文学活动、文学奖项等也都有具体的资料梳理与评价,很多是大陆学者不易看到和掌握的资讯,充分呈现了她矢志学术研究、日积月累的良苦用心。综览通篇语言简洁明快,点到即止,信息量大,视野开阔,见解独到,很有可读性和保留价值。
倘若大陆学界有人能像凌逾教授那样,每年都跟踪关注台湾文学的创作与研究、跟踪关注澳门文学的创作与研究、跟踪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将大大促进大中华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那将是学界莫大的幸事!
如果说《2016年香港文学与文评综览》是一篇比较宏观的综述,那么凌逾教授对香港“80后”作家唐睿的访谈就是一个相对微观的个案剖析。访谈围绕唐睿获得第十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的长篇小说《脚注》展开。《脚注》简体版于2017年7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附录刘志荣和王良和的推荐序、凌逾的评论《脚注空间与脚注时间叙事》、彭国裕与唐睿的访谈。对谈双方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擦出了思想的火花,也启示读者由此发散出多个思维向度,激发出对香港书写乃至更多元的在地书写更精彩的创作成果,这对进一步推进香港文学的繁荣发展,无疑是有正面作用的。由一部作品的创作,展示作者自述的创作初衷并提供第一手资料,再以读者、论者的反馈相呼应,这种对话体的作品研究其实也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方式,不容小觑,值得重视。
作为文学专业的一个新的生长极,华文文学近年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2016年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有近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作家学者出席)就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开幕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可见国家重视的程度。学术研讨会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形式,由于有面对面的交流环节,而有其不可替代性。选择一个新颖的、有探讨空间的会议主题是其最重要的基础前提。在浙江大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70后”学者金进教授为首的团队的精心操作下,浙大今年两次(4月一次,10月一次,均有国内外一百多位学者作家出席)承办华文文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这在过去是十分罕见的,具有某种突破性。而4月间举办的研讨会以华文文学的“区域关系与跨界发展”为研讨主题,无疑具有厚重的学术内涵。李朦关于浙大4月华文会议的综述,基本概括了会议的主要成果,传递了华文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关注点,有利于研究者思考华文文学研究的未来走向。相信在国内外华文作家和学者的通力合作下,华文文学的学术会议能在“质”的提升上有更亮眼的表现。
本期开始,本栏目名称固定为“华文文学研究”,发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暨国外的华文文学研究成果等,欢迎各位同人继续予以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