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 祝宪民:携手 让行业创新有更高平台

2017-12-07

纺织机械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纺织机械纺机产学研

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 祝宪民:携手 让行业创新有更高平台

《纺织机械》:作为中纺联“纺织之光”科技进步奖的评审专家之一,您如何看待今年的建议授奖项目所反映出来的共性特征?

祝宪民:“纺织之光”奖项评审涉及面很广,包括行业各个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创新成果。从今年参评项目可以看出,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乃至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特点很突出,反映出了当前市场需求方向以及行业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建议授一等奖的纺机项目中,睿能科技的“新型高效针织横机电脑控制系统”,事实上其作用已经远非一个控制系统这么简单,它为智能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同样,宏大科技的“织物智能整花整纬技术”则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设备可以自行跟随所采集的信息学习、实时鉴别花型,这个项目已经很好地融入了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纺机产品的技术水平。此外,还有经纬的“棉纺数字化车间”、徐州恒辉的“编织技术”等等,这些都在各自的技术领域实现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这让纺机企业的创新更具行业发展的价值和推广意义。

“智能制造”作为一个主流趋势,在很多参评的项目中都有所反映。

《纺织机械》:此次“纺织之光”建议授奖的纺机类项目,在产学研用合作方面的意义是什么?

祝宪民:历届评选中很多项目都是产学研用共同承担的。科研机构在技术理论研究与创新方面资源丰富,企业则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用户作为一个技术落地的出口,是验证创新的平台。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有突破性的技术大都是产学研用结合的产物。

当然,建议授奖项目也有由一家企业单独完成的,这样的项目中,一部分是项目的创新重点可能在于设备本身,企业自己就可以完成。此外,一些显示出由某个企业单独完成项目,其实也是得益于这些企业长期与客户信息互通和经验积累。

对于装备技术的创新,都必然要与用户的工艺、需求相结合,最终必须要得到用户的认可才有意义。这几年,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也在倡导着纺机企业同下游的对话,当前协会各个分会的设立,也是在努力加强与下游行业、企业的对话。

《纺织机械》:当前纺机行业技术创新现状如何?

祝宪民:从此次参评项目情况看,纺机类项目占比较大,总体水平较高,很多建议授奖项目都体现出了纺机企业当前的技术创新能力。每年协会组织的鉴定会,很多项目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少项目获得了“国际领先”的评价。这说明,目前中国纺机行业的创新已经告别了仿造、测试阶段,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企业愿意加大创新投入正在成为一种自觉意识,这是非常可贵的。

当然,在创新主题下,知识产权保护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国家正在积极布局,但一些状况需要时间来转变。企业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持续的发力,不能等,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更关系到一个行业的竞争力。与其低价竞争,不如拿出自己的新东西来提升对市场的把控力。

《纺织机械》:如何建言企业的技术创新?如何建言企业奖项参评?

祝宪民:首先企业的老板要重视创新;其次,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才来做创新;第三,要有持续的创新投入;第四,要重视合作。

对于合作,首先是同业者的合作,发挥大家的优势集中资源进行技术攻关,这将惠及行业和企业;其次,对于跨界合作我们也要重视,可以嫁接一些圈外的技术,让行业的创新站在更高的平台上。

对于参与奖项评选,有些条件是必须的。其一,必须要有一个足够好的项目,要有显著的创新成果;其次,要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者,在项目的推送中,要重视材料的准备,展示出技术的价值和意义。

祝宪民

猜你喜欢

纺织机械纺机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