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2017-12-07田福淑

环球市场 2017年30期
关键词:中韩双边两国

田福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田福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随着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即FTA的签署,宣示着两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将变得更加自由,而投资也将更加便利。如此状态下,必将导致中韩双边的贸易结构发生一定变化,而我们要做的便是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步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需意识到,中韩签署FTA条例,实则有利亦有弊,因此,中国在与韩方贸易过程中,务必认清自身优势与劣势,如此方能在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同时实现双方的共赢。

中韩FTA;贸易结构;影响因素

自中韩双方签订FTA协定之日起,两国将相互取消关税与各类非关税,这便意味着两国此前的双边贸易壁垒已被打破并形成了更大的共同市场。而双方签订FTA协议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充分发挥各自的贸易优势,以促进两国各大产业链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提升彼此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促使双边的贸易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1]。

一、中韩FTA对双边贸易结构的影响

(一)双边贸易规模将扩大

中韩签订FTA协定必将导致双方的贸易规模扩大,而扩大的最主要表现便是两国的进出口规模大幅增加。对此,结合关税同盟的相关理论,双方的关税也将按照关税减让表来进行阶段性的降低以及部分关税的取消,而关税的降低与取消,势必有助于改善此前因关税问题而产生的生产扭曲以及消费扭曲现象,继而确保两国资源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优化的配置,以促进双方效率的共同增长,并最终推动两国贸易规模与效率的进一步扩大与发展。

当前,影响中国双边贸易规模的因素主要集中到了GDP的增长态势、双边的直接投资规模以及对外开放程度上[2]。基于此,中韩两国签署FTA协定,实则有利于两国GDP的共同增长,加之关税与部分非关税壁垒的取消,还将进一步增加双方对外开放程度,因此,FTA协定的签署势必将导致双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充。

(二)双边贸易收支将处于动态不平衡

在中韩两国的双边贸易中,一方出口便等同于对方进口,对此,双边进出口的相对增长水平则势必将导致双方收支处于不平衡状态。自中韩双方签署FTA协定以来,中韩双边贸易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中国对韩国单方面的长期持续逆差,但目前,这种双方结构失衡的状态已然得到了有效改善。如据韩国海关统计,截止至2016年,中韩的双边贸易额已然达到了3145亿美元,其中,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526.6亿美元,下降了1.3%。而中国进口了1235美元,增长了7.9%,此总数额相比之前,增长了近3.2的百分点[3]。

韩方对中方的贸易顺差减少,相应地意味着中方对韩方的贸易逆差有所下降,对此,要想长期保持有这样的贸易态势,便需中韩双方积极探讨导致逆差减少的影响因素。从中国自韩国的进口商品结构角度上来看,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商品,依照其性质分类,可降之具体划分为原材料、资本品以及消费品三类,而此三类的进口比重分别占总比例的33.6%、61.1%以及5.3%。

结合表1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中国自韩国进口商品的增长率连年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如针对原材料的进口,在2012-2016年间,其平均增长率仅为11.5%,此项统计数据相较于2003-2011年的15.7%下降了4.2个百分点,而同一年限内的进口资本品也已由32.5%下降到了15.8%。虽然,消费品的比重相对较小,但仍呈现出了大幅度的下降,据表中数据显示,在2012-2016年期间,中国自韩国进口的消费品,也由2003-2011年的16.5%下降到了9.5%。由此可见,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同样也增加了对各类资源进口量的需求。 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势必会减少对韩国资本品与中间产品的进口,进而改善中韩两国此前的贸易逆差。此外,随着中韩两国技术差距的不断缩小,加上中国分工结构的日益优化,其相应的贸易结构也势必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导致中国自韩国的进口规模逐年减小,而两国产品件的贸易比重势必也会随之下降。与此同时,基于中韩两国的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持续上升以及在韩国对中国所出口的主要商品,如石油化学等物,中国也将因自给率的上升而产生替代效应,进而导致韩国的出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此可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韩两国的进口商品结构必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具体的变化则表现在中方进口的减少与贸易逆差的改善,因而可冲抵因签订FTA协定而导致的关税降低与因取消关税的增加的各类性质商品的进口量。

当前,就中韩的FTA发展现状而言,其明显要滞后于韩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的FTA,因此,面对两个如今这样的双边贸易形势,中韩FTA的经济效益还应主要集中在贸易创造效益上,而不是着重体现FTA的非贸易转移效益。与此同时,基于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小件的贸易创造效益回应两国关税削减程度以及时间表的不同而导致双方进出口增减量无法保持同步变化,故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中韩的FTA的经济效益,唯有着重体现FTA的贸易创造效益,方有利于双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充。然而,就综合而言,中韩FTA改善中国贸易逆差的效果,其在时间方面仍具有动态的不平衡性,而双边的逆差减少趋势亦不具可持续性。

表1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各类商品增长率变化 单位:%

(三)双边进出口主要商品结构趋于合理化发展

目前,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特征还集中体现在制成品与中间产品的贸易比重上,故中韩双方签订FTA协定,并逐步取消关税以实现高水平的开放,不仅能促进双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充,还能促使双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逐步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就中国双方进出口商品中的工业制成品而言,自中韩FTA生效以后,中方便分别取消了含进口品目数与进口额20%和44%的关税。而此条例在生效的10年后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届时,中国针对韩国进口品目数与进口的关税将分别达到72%与66%。而韩国则取消了59%的进口品目数与54%的进口额关税,并于生效的10年后,逐步发展至90%与80%。

据韩国政府于有关中国FTA的说明资料中显示。在中韩FTA中,中国制造业的主导产业为以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制造为主的重化工业,而轻工业则以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主。与此同时,根据企业的类别,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与弄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占总体比重的9.3%、7.4%以及7.1%。虽然,中国FTA生效使得中国出口韩国的服装、钢铁等商品关税均呈现出了大幅下降的趋势,但却因关税的下降而导致出口商品的价格亦随之降低,进而让这部分商品更具竞争力,由此可极大改善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

由此可见,中国FTA的生效,不仅消除了两国此前于双边贸易中存在的贸易壁垒,还因此而使得双边的进出口结构能更真实的反映出双方各自的竞争优势及劣势,继而可有效促使双方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二、中韩FTA背景下完善两国贸易结构的政策建议

由于中韩两国,其在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本身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故两国签订FTA,可充分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以实现双方的共赢。但鉴于中国与韩国之间,中国存在持续的贸易逆差,故相较于韩国,中国更应抓住FTA实施的基础,通过贸易壁垒的花销来改善中国对韩国的进出口结构,以促进两国产业链的深度结合,继而利用两国的互补优势来不断提升双方产品于国际市场中的贸易竞争力,继而实现中韩贸易的平衡发展。

总之,中韩签订FTA协定,对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有利亦有弊,对此,中国应在促进与韩国的出口同时认清自身的劣势所在,如此方能在面对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扩大挑战同时,促使双边贸易关系的和谐与稳定,继而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1]王松涛.韩国加入TPP对中韩FTA战略的影响[J].理论月刊,2016(5):134-138.

[2]李玉珍,李琳,LIYu-zhen,等.基于中韩FTA的双边贸易结构变化趋势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4(2):96-103.

[3]吕波.中韩FTA建立的经济效应和结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中韩双边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宁钢(中国)作品选登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基于不确定性严格得分下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国际挑战需中美两国积极合作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