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巴文化传承方式变革的调查分析

2017-12-07康厚良杨玉婷

红河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东巴丽江市纳西族

康厚良,杨玉婷

(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304;2.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 650106)

东巴文化传承方式变革的调查分析

康厚良1,杨玉婷2

(1.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304;2.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 650106)

立足于社会变迁背景下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东巴人数、年龄结构和区域分布等数据的分析发现,东巴文化传统传承方式已经消失,而采用学校培养模式传承东巴文化又面临着诸多困境,通过对两种传承方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各种传承方式的优势和弊端,希望能对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东巴传承;传承方式;传承变革;东巴文化

“东巴”是纳西族传统宗教(东巴教)祭司的民间称呼,他们在东巴教中自称本钵(py33mby31),意为“老师、导师、智者”,是东巴教的继承者和传播者。[1]9东巴教是纳西族全民信仰的传统民族宗教,被学者认为是后原始宗教形态,[2]57在保留自身特点的情况下,融入了藏族苯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的部分精髓,[3]32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特质。[4]380东巴教的传承和推广一直都由东巴负责完成,他们通过口传心授、典籍传承等方式将东巴文化连绵不断的传承到今。2003年用东巴文书记载并传承的东巴古籍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目录》,这使东巴的使命更加重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东巴教的传承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传统传承方式已逐渐消亡,为了保护东巴文化,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东巴文化的传承已改为学校培养和传承模式。因此,通过对两种不同传承方式的优势和弊端作比较分析,希望能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 东巴文化的基本情况

(一)申请加入东巴协会的东巴文化层次

为了能更好地对现有的东巴和相应的东巴文化进行保护和管理,于2010年正式成立东巴协会,吸纳村镇中具有一定东巴文化基础的东巴入会。根据东巴协会提供的东巴入会信息可知,到2012年底,东巴协会现有会员90人,其中小学学历有52人,占总人数的58.9%;初中学历有32人,占35.5%;高中及相当学历有3人,占3.3%;大学学历有3人,占3.3%。另外,协会会员多数来自农村,其中已熟练掌握十种及其以上祭祀的东巴,其年龄均超过45岁,而能熟练书写和流畅阅读东巴文的东巴只有20人左右,且年龄也都在50岁以上;30岁以下的会员有4人,他们一般只掌握3个左右的简单祭祀,并且一般只会阅读和书写一些简单的东巴字和词。由此可知,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民间传承存在断层,能系统掌握纳西族东巴文字和东巴祭祀的年轻东巴过少,使得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继续传承面临危机甚至濒危。

(二)参加东巴法会的东巴年龄和地域分布

“东巴法会”是丽江市一年一度的东巴盛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五在玉水寨景区举行。法会期间大多东巴相聚一起祭祀东巴始祖——东巴什罗,诵读经文、跳东巴舞等仪式,从恢复以来至2013年已举办了十三届。东巴法会既是老东巴展示自身技艺,又是小东巴学习巩固相关知识的主要机会,同时也为不同区域东巴的交流和学习提供了平台。

2011年东巴法会的与会东巴年龄结构:80岁及以上的3人;60-79岁的有7人;40-59岁有13人,20-39岁有12人;19岁以下有8人(均来自玉水寨东巴学校的学生),其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从地理分布来看,来自大具乡、新乡、拉市乡、太安乡等地区东巴较多,东巴文化开展较好。另外,随着“东巴法会”举办次数的增多,与会东巴人数逐年上升,但老东巴人数却逐渐减少,年轻东巴有一定的增加,但小东巴仍旧较少。

图1 2011年东巴会与会东巴年龄结构

(三)东巴授位情况调查

2012年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授权,由丽江市东巴文化传承协会和玉水寨东巴文化传承基地组织实施了东巴(达巴)学位评定工作。通过对东巴学习技艺的年限、掌握技艺的数量、开展祭祀的情况,以及在东巴文化保护中所做的贡献等多方面进行考评,最终全市共评出东巴大法师6名、东巴法师30名、东巴传承员40名、东巴学员47名,共23名,[5]各类东巴的年龄结构分布,如图2所示。授位的东巴主要来自宁蒗县拉伯乡29人及玉龙县的塔城乡13人、大具乡6人、鲁甸乡5人、金山乡5人、太安乡4人。通过对东巴评定和授位的调查,发现东巴文化在上述乡镇保存和发展得较好,但东巴活动的开展主要集中在玉水寨、拉伯乡、塔城乡和丽江市区的各个景区。同时,丽江旅游的蓬勃发展也间接促进了东巴教相关活动的开展。

图2 授位东巴年龄结构图

二 东巴文化传承方式的变迁

(一)传统的东巴文化教育传承方式

一直以来,纳西族东巴都生活在农村,一般每个村寨都有一名大东巴,他们平时和普通村民一样以务农为生,只是在节令、习俗、婚丧嫁娶等重要的节日才出现主持法事。东巴传承方式为世袭制和个别的师承制,“老师”一般均是自己的祖辈或父辈。“老师”和“学生”生活在一起,白天一起劳作,闲暇时就口传心授,教授小东巴诵读经文、举行东巴仪式和书写东巴经文等。“师承制”没有场地、时间的限制。每逢要做法事时,“学生”就是“老师”的主要助手。因此,传统传承一般启蒙较早,学习时间较长,几岁就开始学习,学习时间均在10年以上。并且“学生”的东巴功底扎实、所学技能全面,而直到“老师”不能再继续主持仪式(年迈或者辞世)为止,作为徒弟的才能主持东巴祭祀活动。然后,继续以同样的教授方式完成对新一代小东巴的培养,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因此,在传统的培养传承中,“老师”一生所教的“学生”数量较少,一般为1-2名,“学生”承袭了“教师”的毕生所学,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精髓得到有效传承。

图3 传统东巴传承图

(二)东巴学校传承培养模式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丽江市世袭师承制的东巴传承方式逐渐消失,标志着纳西族传统东巴传承方式的终结。而在2003年开办的第一所东巴学校,则标志着纳西族东巴的传承进入学校模式培养传承。如今丽江市已经开办了两所教授东巴文化的东巴学校(鲁甸新主东巴学校和玉水寨东巴学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一定东巴文化基础的青年人,培养方式以短期培训为主,培训目的是强化学习东巴文化。到2011年初,已结业的东巴学员累计达到43名。培训班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针对性强,以学员掌握东巴文化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二是培训对象广泛,入学门槛较低;三是收效较快,能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东巴文化相关知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培训时间短,在教学中无法顾及到每个学员的具体学习情况。同时,东巴文化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学习过程,而短期培训只能学到简单祭祀、雕刻和东巴文字的书写等初级知识,因而极大制约了东巴文化的传承和全面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纳西族东巴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采取5年制寄宿全封闭式教育,由两位资深东巴主要负责教学,目前在校生人数为8人。所教授课程包括经文、汉语、美术、雕刻、体育、劳动等。上课时间为每周一至六,白天7节课,每节45分钟,还有1小时的晚自习。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助,并且食宿全由校方免费提供,毕业后由学校安排就业,主要是在丽江周边景区从事相关工作,如图5所示。由于东巴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但均有一定的东巴文化基础,自身非常愿意学习东巴文化。因此,整个东巴文化学习过程中针对性强、收效较好。2012年11月,玉水寨东巴传承学校经丽江市文广局行文同意,市民政局批准登记为“丽江玉水寨东巴文化学校”,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东巴文化办学机构,这标志着纳西族东巴传承真正进入校园化传承培养。

图5 东巴学校学员就业形势

(三)两种东巴文化传承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我们通过对两种传承方式比较发现,传统的东巴传承方式,学员成才所用的时间长,所学东巴文化多,功底较为深厚,实践能力较强,但每个“老师”培养的学生数量有限。而兴办的东巴学校,每届学员数量相对较多,教授时间相对集中,所学较为规范,成才率高,但实践能力相对不足。传统传承方式中,各村寨都有传承人,小东巴总数较多,利于传承,如表1所示。然而,在学校模式的传承培养中,虽然小东巴数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丽江市只有一所单独招生的东巴学校。因此,小东巴的总体数量仍然较少。但是,作为东巴文化传承培养的其中一种方式,学校教育仍然是本阶段传承培养新一代东巴文化行之有效的方法。

表1 东巴文化传承方式对比

三 东巴文化传承方式变迁的主要原因

(一)东巴生存环境的改变

以前东巴都分布在各村寨中,以务农为主,兼顾东巴祭祀、占卜择日、施药治病等职能,在村寨社会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较高且倍受村民尊敬和爱戴。如今随着交通便利、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高效经济作物的引入,一方面,村民经济收入增加,与外界交流增多,对东巴的依赖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即使东巴有多高的东巴技艺,但不能发家致富,因而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习,甚至有些处于学习阶段的年轻东巴也放弃学习东巴而选择外出务工,这是导致传统东巴传承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改革开放以来,丽江市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化扩大,吸收了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这使得留守村寨的大多为老弱妇孺,因而无法完成一些繁琐的祭祀,如举行什罗务祭祀仪式活动需要七天七夜,这也进一步影响了东巴文化在纳西族民间的开展和传播,使得一些相对繁琐的仪式无法开展。质言之,由于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事物的科学判断也使得部分带有迷信色彩的祭祀被摈弃,使东巴文化的生存环境越来越糟糕,东巴文化的传承功能和作用被逐渐弱化,导致一段时间内没有人愿意学习东巴文化。

(二)学龄儿童的学习环境改变

昔日基础教育相对落后的偏远农村,纳西族学龄儿童很难获得系统教育的机会,学习的知识非常有限,而村中的东巴地位较高,且掌握的纳西族东巴文化知识较为丰富,因此很多家长都希望子女能跟随东巴进行系统学习,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且对于整个家庭也是一种荣誉。因此,过去的东巴文化培养传承生源十分充裕。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家庭成员结构已发生了变化,一个子女的家庭较为普遍,三个及其以上子女的家庭已经很少了。同时,加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深入和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为获得最优质的教育,家长大多让孩子到距离居住地较远的城镇学校就读汉文化,加上学生学业负担较重且课余时间较少,很多学龄儿童对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学习东巴文化,这也导致了纳西族传统的东巴文化传承无法开展。

(三)旅游文化业对东巴文化传承的影响

近年来,丽江旅游与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东巴文化中的祭祀活动、雕刻、东巴文撰写等被推入市场,呈现出东巴文化热现象。[6]58-62使得丽江旅游景区和专题表演场所对纳西族东巴需求量空前增长,许多村寨主持的东巴离开居住地来到丽江旅游景区或商业场所,从事东巴舞表演、东巴字画书写销售等经营活动。根据东巴对外界社会的适应情况可将其分为三类:一是旅游东巴,此类东巴汉语水平较高,能适应外界的生活方式,但掌握的东巴祭祀仪式较少;二是祭祀东巴,此类东巴汉语水平较差或不懂汉语,较难适应外界生活,但掌握的东巴祭祀仪式较多,基本功扎实,年纪较大,资历较高;三是旅游祭祀东巴,这类东巴集前两类东巴优点于一身,不但能适应旅游市场,而且还掌握较多的东巴祭祀仪式,当家乡有法事时还能返回乡村做法事。从数量上来看,第一类东巴较多,但二三类东巴相对较少。走访得知,目前外出从事商业经营的东巴经济收入增幅较大,人均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但回乡主持东巴祭祀活动的时间却大量减少,甚至不愿再返回乡村参与东巴祭祀活动。另外,为适应市场需要,旅游东巴对东巴文化中的某些仪式或祭祀活动进行了大量删减,使得原本完整的活动变得支离破碎。旅游文化产业的出现,使东巴文化得到了向世人展示的机会,改变了东巴们原有的生活状态,加速了东巴离开居住地,使原本传承有序的东巴文化在许多村寨社会生活中消失。

四 思考

导致纳西族东巴文化传统传承方式消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时代发展是加速其消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丽江市对东巴文化全面、系统、持续的保护与传承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关注和重视的,包括成立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所)、建立东巴文化博物馆、开办东巴文化学校、建立东巴文化传承基地、成立东巴文化传承协会、进行东巴学位评定,以及《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出台实施。在新形势下创办的东巴文化学校是对东巴文化传统传承方式的一种延续,承担着丽江市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目前的办学规模和教学方式是否能满足纳西族东巴文化传承的需要,还需要时间去检验,但东巴文化自身的传承却不能等待,一旦传承中断,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延续性将受到威胁,纳西族东巴文化将从目前的 “濒危文化”,转变为东巴们逝去后的“死文化”。[7]9-14因此,应结合传统培养传承方式和学校培养传承模式的优势,对东巴文化学校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授课方式等进行调整。虽东巴文化学校为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人培养传承作了有益尝试,但没有考虑到纳西族东巴文化的多样性、地域分布情况以及培养东巴文化传承数量等要素。因此,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方式还需不断的探索、改进和完善,使他们的传统东巴文化能持续传承下去,并得到更好的繁荣和发展。

[1]木仕华.东巴教与纳西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和力民.论东巴教的性质[C]//载东巴文化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

[3]杨福泉.多元文化与纳西社会[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

[4]王尧.少数民族与道教——读史札记[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5]东巴协会.东巴、达巴学位授予名单[EB/OL].http://dongba.lijiang.com./content/?297.html.(2012-12-17)[2017-06-05].

[6]胡迪雅.文化濒危与教育——东巴文化传承变迁的教育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2(05).

[7]陈爱国.“文化消亡话语”之解读与反思[J].文化艺术研究,2012(01).

[责任编辑 龙倮贵]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ngba Cultural Heritage Change

HOU Liang-kang1,YU Ting-yang2
(1.Yunnan college of business management Kunming Yunnan China 650106,China;2.Oxbridge college,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650106,China)

Based on the social vicissitude in Lijiang of the Naxi Dongba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number of Dongba,age structure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data,we analysis the disappearance of traditional heritage of Dongba culture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school training mode. Through analyzing of the two inherited methods,we summarized the variety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nherited methods,and hoping to give some useful advices to the Dongba culture,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Dongba inheritance;Inheritance mode;Inheritance change

C951

A

1008-9128(2017)06-0034-03

10.13963/j.cnki.hhuxb.2017.06.008

2017-07-12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回归“精神家园”的生态路径研究(15BTY038)

康厚良(1979- ),男,四川泸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体育学。

猜你喜欢

东巴丽江市纳西族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和测绘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
丽江市大、中学生群众体育调查研究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纳西族打跳在健身运动中的应用策略探究①
探寻东巴源
旅游对纳西族传统农业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研究——以玉龙县白沙乡、拉市乡为例
和云章东巴所写经书研究
填字游戏
玉龙山下“育苗人”:记纳西族“老关工”和学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