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里兰卡卡维吟唱音乐中的比较研究

2017-12-07

音乐文化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斯里兰卡佛教仪式

张 鸾

斯里兰卡卡维吟唱音乐中的比较研究

张 鸾

在斯里兰卡僧伽罗语系中,卡维指的是一种泰米尔诗歌的种类,用泰米尔的语言去表达诗歌及演唱,这种用半说半唱的形式表现诗歌的方式被认为是斯里兰卡音乐真正的歌曲形式。在实际的演唱中,卡维的演唱内容范围极广,既有表现僧侣劝阻世人的世俗吟唱音乐,如在佛教寺院中,和尚、长老们通过卡维的方式吟唱佛言;也有村民发自内心对神灵的敬畏的吟唱音乐,如在民间,用于治疗疾病、求得神灵保护的仪式性吟唱;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用特定的曲调对不同种类的诗歌进行吟唱的歌曲,并由此衍生出来的民间歌曲、小调等。据此,笔者通过对斯里兰卡吟唱音乐中三种不同种类及表现形式的比较研究全面剖析斯里兰卡卡维吟唱音乐的发展及其特点。

宗教;仪式;诗歌

在斯里兰卡僧伽罗语系中,Kavi(卡维)指的是一种泰米尔诗歌的种类,用泰米尔的语言去表达诗歌和演唱诗歌。而卡维一词本身有多种释义,在梵文中指的是思考者、有智慧者、领导者、聪明的人等意思,这种用半说半唱的形式表现诗歌的方式被认为是斯里兰卡音乐真正的歌曲形式。

在实际的演唱中,卡维的演唱内容范围极广,既有表现僧侣劝阻世人的世俗吟唱音乐,如在佛教寺院中,和尚、长老们通过卡维的方式吟唱佛言;也有村民发自内心对神灵的敬畏的吟唱音乐,如在民间,用于治疗疾病、求得神灵保护的仪式性吟唱;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用特定的曲调对不同种类的诗歌进行吟唱的歌曲,并由此衍生出来的民间歌曲、小调等。据此,笔者将通过对斯里兰卡吟唱音乐中三种不同种类的比较研究剖析斯里兰卡卡维吟唱中的特色。

一、不同种类的卡维吟唱音乐

1.佛教中的卡维吟唱

用吟唱的方式去表达佛言的习俗并不只存在于斯里兰卡,在亚洲地区的很多国家都有这样的习俗。如在印度,梵文版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就是使用吟唱的方式来向世人表达的;在中国,三国时期,曹植编《法苑珠林·呗赞卅四·曹植》曾记载:“常游渔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其声动心。独听良久……方摹其音节,写为梵呗。”至此,中国的佛言、佛经等也开始使用吟唱的方式进行传达。甚至是在欧洲也有这样的表现形式,如芬兰的史诗《卡勒瓦拉》就是用吟唱的方式来进行表现的。

在斯里兰卡有一种较为流行的佛教仪式“Pirith”(匹瑞斯),意为“保护”,来源于佛祖释迦牟尼的禅意,意为从各个方面去保护众生。仪式的过程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由作为开始的导论的仪式,即对佛祖、佛法及对僧伽的吟唱,二是对五个戒律的背诵。作为一种保护性仪式的基础性的吟唱,匹瑞斯仪式中的卡维吟唱用巴利语进行,其用途较广,一般用于寺庙、机构的周年纪念等场合,还包括新工厂的建立、家庭内部的庆典,或是当遭遇不幸或危险的时候以及寺庙内的大祭司的任命、正式的国王加冕等,甚至是在议会、内阁宣誓就职之时或者是国家首相出国访问前后都需要用到匹瑞斯仪式中的吟唱。匹瑞斯仪式中的吟唱由多名和尚聚在一起轮流演唱,最短需要持续整晚,最长可达七天,和尚们的吟唱并不一致,由于是多人演唱,因此演唱时,感觉音高几乎都不在同一个调上,从而形成了音程的感觉。然而又由于是多人吟唱,在表演时,他们的话语经常是连在一起的,再加上信徒的跟唱,因此在听觉上如同是多声部的合奏。如今,有些大型的匹瑞斯仪式有赞助商赞助演出,因而在吟唱的规模则会再邀请一支Hwisi(赫维斯)鼓队。

谱例1匹瑞斯仪式中的吟唱片段

Bud-dhang-saranang-ga-ch-cha-mi我在佛主这寻找避难Dham-mang-saranang-ga-ch-cha-mi我在神圣的法律这寻找避难San-ghang-saranang-ga-ch-cha-mi我在祭司这寻找避难

图片中的唱段名叫《Maha Pirith》(《马哈匹瑞斯》),是匹瑞斯仪式中的一个段落,属于对佛祖的吟唱的部分,意为从佛祖处寻求庇护,从每句的唱词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方框内的唱词,这部分由寺院中的和尚或是级别高一级的长老吟唱,这部分结束的词尾中都有带有“ng”的尾音,第二部分是由跪倒在地,双手虔诚地伏在头顶的信徒跟在后面附声吟唱的“ga-ch-cha-mi”的部分。在吟唱中,这两个部分相互合作,构成了双声部的演唱效果。此外在吟唱中,唱词的第一部分并不是由一名和尚担任,而是从一个长老到另一个长老,不断地交替吟唱,由于每一句吟唱者的演唱都是在自己所适应的调上开始,因此吟唱的词尾“ng”所发出的“冈昂”的音就会特别凸显,而一直处于同一声调上的,由信徒附声的“ga-ch-cha-mi”的唱词则会紧跟“ng”之后。

2.民间仪式中的卡维吟唱

除了佛祖释迦牟尼对斯里兰卡人的影响之外,民间的宗教信仰也对兰卡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对毗湿奴神、帕蒂尼女神等本土神灵崇拜在兰卡的民间及乡间极为流行,不亚于斯里兰卡人对于佛祖的崇拜。思想单纯的民众认为他们在生活中需要得到劝解、在生病时需要驱魔,同样在遭遇到不幸时,也需要得到神的庇护,而这时本土神灵们就开始起作用了,也因此就产生了以治愈疾病为主的仪式以及带有目的性的仪式。

①治愈疾病的仪式中的吟唱

在以治病为主的众多斯里兰卡民间仪式中,笔者选取了其中最为有效和最常用的一种:Thovil(托维尔)仪式。托维尔是以舞蹈为主要载体的驱魔仪式,目的是向神灵祈祷,以此来保护村庄或者个人不受到灾难和邪魔的干扰,在仪式中,巫师是主要的吟唱者。从起源来说托维尔仪式是来自于印度的古老仪式,吸收了大量的印度乡村佛教的因素,也因此,直到科学医术发达的今天,斯里兰卡的民众们仍旧相信托维尔仪式所起到的巨大的作用,甚至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抗拒感。托维尔仪式中的舞蹈属于斯里兰卡的低地舞蹈系列,这种以治疗为主的仪式只在家中举行,但这种仪式又与病患的邻居之间有着某种不可言说的关系,这种关系甚至牵连到整个村庄。在仪式中,巫师需要完成如下步骤:吟诵、召唤、击鼓以及舞蹈,一个完整的托维尔仪式一般会持续整晚。在仪式中,巫师要求病人穿着白色的衣服,安静地坐在垫子上,当病人发病时,巫师就将自己化装成熊的样子,戴着面具,穿着类似熊的衣服,从外形来看,就像是一只熊,以此让魔鬼害怕并赶走魔鬼,这样的舞蹈需要重复两次进行。同时,仪式中最为重要的是巫医吟唱的《吠陀经》和梵文佛经的部分,吟唱的目的是为了抗衡魔鬼,吟唱中需要使用亚克鼓进行伴奏,从演唱的段落来看,托维尔仪式中的吟唱与匹瑞斯仪式中的吟唱有点类似。

谱例2部分托维尔仪式中的唱段

作为一种传统的治愈精神疾病的仪式,托维尔仪式一直受到斯里兰卡人的重视。在2017年2月8日,正值斯里兰卡新年到来之际,斯里兰卡的《Daily Mirror》(《镜子日常》)报刊登了一则名为《A ritual to banish malefic influences?》(《一种驱除有害影响的仪式》)的文章,其中就说到在首都科伦坡的一座高级住宅区中,一名被政府官员们奉为“神谕”的女士(实则为巫师)在自家别墅中举行托维尔仪式,当卡车装载着一捆捆柔软的椰子叶,并卸载到别墅中时,整个房子已经呈现出仪式所需的景象,当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就绪之后,一群高官及其家属来到别墅中,紧接着开始了托维尔仪式,这个仪式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才结束,别墅所属的小区才又恢复平时的安静。由此可见,不论身处何种阶层,托维尔仪式在兰卡人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除了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托维尔仪式之外,还有用于治疗身体上的疾病的仪式,如Kattadiyas(肯塔迪亚斯)仪式,这个仪式在以往多由寺庙里的和尚进行,而如今则是将巫医请至家中进行,在这个仪式中包含有较多的仪式过程,其间并没有太多的炫彩的部分,而更多的是伴随着巫医的吟唱以及相应的舞蹈,同时还有伴随着鼓点的祈祷。

②目的性吟唱

鼓在斯里兰卡人的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斯里兰卡人研究了鼓声的多种作用,每个人都会伴随着音节、韵律进行吟唱,并通过一定的辅音来帮助仪式达到某种目的,就像希腊的扬扬格和扬抑抑格的演唱方式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创作的。在斯里兰卡,有两种互为不同目的的吟唱:Seth Kavi(森斯卡维)和Vas Kavi(瓦斯卡维)。其中,森斯卡维中的吟唱是为了达到慈善的目的,而瓦斯卡维中的吟唱则是一种带有伤害性质的吟唱,在古代这种吟唱只用于战场,是为了抵抗敌军的进攻而进行的吟唱,而在如今则多用于报复性的目的。从功能上来说,森斯卡维的吟唱则是为了抵消瓦斯卡维的吟唱所带来的伤害。如今,作为一个佛教国家,吟唱森斯卡维的人在逐渐多于瓦斯卡维,人们很少将吟唱瓦斯卡维作为一种报复人的手段,万幸的是,作为一种吟唱的种类,瓦斯卡维并没有消失。

谱例3赞扬帕蒂尼女神的森斯卡维

Lakdiva sirima Pattini pandipura vadina gamane
Yaksani hata bana kele naralova kelipuda ragene
Duk nosita tosita pure kimiyan saha bana asane
Bak masa van siyala dosa duna lan Pattini sandine

译文:帕蒂尼女神正以她自己的力量在去往天堂的途中进行磨炼,在经受了她的子民的崇拜以及经过天主的布道之后,Yakasani(亚卡杉尼)负责了这段磨炼。在清除了所有的疾病和困难之后,帕蒂尼女神在四月和五月间降临到我们中间。

谱例4用于诅咒的瓦斯卡维

译文:让他的身体就像流水一般地淌走,当他爬树时,让树木上的长钉刺痛他的身体,当他下树时,让他摔倒,让抢走我们鱼篓的小偷四分五裂。

3.吟唱的诗歌

所谓吟唱的诗歌,从形式上来说,较为类似于中国的童谣、民谣或是民歌,斯里兰卡人自古时起就有喜爱作诗的习惯,对于诗歌的好坏,兰卡人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一般认为一首好诗是用来赞美国王和贵族的,而一般的民众包括农民创作的诗歌只能用来赞美他的朋友,用诗歌的方式来刻画朋友的痛苦、悲哀甚至包括内心的感受。作为平民百姓,所创作的诗歌的语言也只能用最简单的和朴实的,不能采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就像民众所穿的服饰一样。

根据斯里兰卡的史书记载,从远古时期开始,斯里兰卡就已经有了诗歌。与中国的诗歌最为不同的是,这些诗歌都是通过口头传承,在表现形式上也不是通过说的方式来进行表达,而是通过卡维的形式进行吟唱,以唱歌的形式将诗歌的内涵表达出来。

谱例5诗歌《Samudraghosa(山姆德拉格后撒)》

上面这首《山姆德拉格后撒》诗歌是一首模仿海浪声的诗歌,歌词没有具体的含义,全文模仿了海浪潮起潮落最后淹没在海平面的声音。在吟唱时,该诗完全是按照歌者对诗歌的理解去演绎,同时演唱者根据演唱时的心情,随意加花,这种演唱方式在东方极其常见,而且不同歌者的加花各有不同,并不做严格的设定。

谱例6《Afarmer’slament(农民挽歌)》

Taram vee amuna ata Aiya……Bogolle……
Puram vadata……Madive passlos……malle……
Balan satura vata……bande eka elle……
Aran mata……motada eka rodu……bol malle……

译文:食物只足够Aiya Bogolle(阿亚伯格那)地区的人食用,这还不够播种,我将这我种植的区域的四面加固以此提防动物来偷食,但又有什么用呢?我种了这么多的食物最后我只得到一袋粮食,还是最脏最差的谷物。

在进行以上的诗歌吟唱时,吟唱者多选用自己喜欢的音乐段落配合诗歌进行吟唱,以此来作为表达自己情感的通道。其中最常用的是一段叫作Sivpada(斯维帕德)旋律,斯维帕德是一首四句体旋律,歌者将诗歌与它配对进行吟唱,吟唱时的表现也要根据歌者自身的情绪,如果当时的心情是悲伤的,那就需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旋律,每句中间有停顿,此外,根据歌者自身的需要,他们还会在旋律中增加带有“ad lit”的装饰语句,以此来增强吟唱时的情绪。根据历史记载,吟唱所用的诗歌都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由父母或者祖父母唱给孩子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传统的传授知识和记录历史的载体。斯里兰卡人民始终认为信仰是自身内心和情感的最深刻的表达,所以作为一个载体,利用斯维帕德旋律新创作的诗歌在近年来也层出不穷,这类新时代的诗歌由于较容易创作、旋律通俗易唱而成为民众自由表达他们心中所想的媒介。

由上可见,卡维只是一种演唱的方式,作用于多种不同的场合之中,具有不同种类的表现形式,以下笔者将分析三种吟唱音乐之间的异同来得出卡维音乐中的特点。

二、卡维吟唱歌曲中的比较分析

首先笔者从共性出发,对以上三种不同种类的吟唱音乐进行音频的技术分析。针对以上不同的卡维吟唱,笔者首先对田野中采集的各种仪式及诗歌中的卡维吟唱的曲目进行技术分析,通过音频软件的分析,上述各种类的卡维吟唱在音频都呈现了由高到低的走势,所吟唱的声音的音域保持在正负20000-30000smpl之间。另外,笔者对各吟唱曲目的音频走向进行了前面、中间和最后三个时段的截取,结果发现虽然各吟唱曲目在声音的高低走向、强弱上有所变化,但在具体的音域上却变化不大,特别是仪式中的吟唱曲目,三个时间段落中音频的波长走势呈等分状态,为了弄清楚唱段所属的音程领域,笔者将各音频的走势和波段与钢琴的标准音程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两者的波长范围基本一致,佛教仪式中的吟唱总在一个小三度之内,民间仪式中的吟唱约在小三度至小四度之间,而诗歌的吟唱稍微有所扩大,可至小五度。综合以上所有可见,所有吟唱的歌曲的音域并不太高,基本保持在小三度至小五度之间,而在佛教仪式以及部分宗教仪式中,小三度的概念更是达到了精准,那么,为什么在吟唱中会有如此体现?

根据笔者的调查,作为一种演唱的方式,卡维使用最多的场合还是在佛教以及宗教仪式中,其演唱的内容多为佛经或是佛吟等与佛教相关的内容,随着演唱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演唱内容的不断扩展,这种吟唱的方式渐渐渗入了其他领域,甚至是逐渐演变成了民间歌曲的形式,但即使发展成为民间歌曲的形式,在形式上还是使用吟唱的方式,在内容上则是暗含了佛教的教理和文化。

自佛教在斯里兰卡出现以来,便有了和尚们用吟唱的方式来表现佛教中格言的习惯,这种吟唱方式的使用可能受到邻国印度的影响,但到了斯里兰卡,在吟唱时,所有的音调有了具体的规定。根据斯里兰卡的佛教理念,一旦进入寺庙成为僧侣,僧人们就要经过严格的宣誓,要求僧人要独身、节俭以及自爱,必须遵从佛教的各项禁忌,这就要求和尚们不可以再去享受音乐、跳舞或是演奏乐器,因为这些艺术会激起人的激情而不利于僧侣的修行,所以和尚们在吟唱时,所有的吟唱的歌曲必须保持在小三度左右的音程关系,同时,为避免吟唱呈现格式化,跟随吟唱的信徒所演唱的具有装饰作用的辅音词尾“ng”扩大了吟唱的音域范围,使得吟唱的歌曲保持在小三度音程之内,可以使吟唱在听觉上既不难听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吟唱的曲调变成歌曲的旋律。吟诵的歌曲的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音韵特性之上的,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它是在吟唱的,在那里,鼻音和有吸气的音节引导着旋律和节奏的运动,而这又从音频图中得到了证实,吟唱者起伏的声音的谷峰和低值呈现规律性的浮动。这种规律性的浮动也同样适用于民间仪式的吟唱中。

其次,从个性出发,这三类吟唱音乐中,诗歌中的吟唱最为不同。与仪式中的吟唱最大的区别是,诗歌中卡维吟唱的音程有所扩大,达到了小四度、小五度。斯里兰卡的诗歌在吟唱时往往使用同一种旋律去表达多首诗歌,这其中使用最多的旋律是斯维帕德的旋律。由于这种旋律诗歌富有哲理性,加上宗教的传播,使得斯维帕德在斯里兰卡极其流行,在历史上,民众利用斯维帕德旋律吟唱诗歌的高峰时期是在修道院中。在兰卡的古代,佛教寺庙遍布村庄,每个寺庙中都有修道院,也就是相当于如今的神学院,寺庙里的长老们每天都教授古僧伽罗文学和诗歌,其中有不少学生都学得很好。神学院的学习是面向大众的,很多的知识都是通过诗歌来进行教学的,因为这比较好记忆,由此也使得僧伽罗的民众们更爱学习诗歌。斯维帕德的旋律几乎适用于每首诗歌,至于原因,斯里兰卡人有多种解释,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认为:由于马车夫和渔夫经常在港口干活,他们将在港口听到的西方的音乐歌曲慢慢地带向了内地,因此慢慢增加了斯维帕德的演唱内容。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的吟唱曲诗歌渐渐发展成了民歌,这种单旋律的音乐可以缓解农民在劳作时的辛劳,慢慢地像捕鱼、种植、纺织时也开始吟唱这类的民歌。

在佛教仪式中的吟唱多为对佛言、佛经的吟唱,而民间仪式中的吟唱则为对民间神灵的赞扬、对恶魔的驱赶等实用型功能的吟唱。从性质上来说,两者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歌颂赞扬佛祖、神灵,祈求其普度众生,驱魔除病。但从表演形态上来看,佛教仪式中的吟唱较为单一,多为人声,伴奏乐器也只有鼓,而在民间仪式中的吟唱,不光有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还包括舞蹈、戏剧等多方面的表演内容。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笔者认为这三种不同的吟唱并不是同时出现的,作为和印度接壤的佛教国家,在佛教仪式中吟唱经文是一种普遍现象,当这一形式被民间仪式所采纳,运用到了对地方神灵的崇拜中,随着吟唱这种方式在斯里兰卡的普及,易唱好听的旋律加上宣扬佛教理法的内容,人们开始在诗歌中运用卡维吟唱的形式。

综上,通过比较卡维中不同种类的吟唱音乐,不管是共性还是个性,卡维吟唱已然成了斯里兰卡一种普遍的演唱方式。斯里兰卡的吟唱音乐并没有像中国佛教音乐梵呗吟唱一样复杂且丰富,从吟唱的乐谱可见,其音乐、节奏、结构、音程关系等方面来看都是较为简单的,没有华丽的旋律和丰富的伴奏,更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同时,这种演唱方式又不限制于形式,而将其扩展到日常的生活中,给予吟唱音乐更多的空间,使民众从日常生活中就能体验到佛教音乐的真理。

结 语

早在金代,中国就已有了“吟唱”一词的出现,在元好问的《和党承旨诗》之二中写道:“白头两遗编,吟唱心自足。谁为起九原,寒泉荐芳菊。”在这里,吟唱意为“吟咏歌唱”,吟指声调抑扬地念,唱指依照乐律发声,所以在中国,吟唱多作为表达诗歌的方式。吟诵则是多用于佛教仪式中的经文,所以相比于中国、日本等亚洲地区在佛教中使用吟诵的方式演绎经文,斯里兰卡用吟唱的方式演绎经文则显得更加的丰富。首先在形式上,斯里兰卡人对吟唱的使用已不只限于佛教仪式中的对佛陀、佛经、佛言等佛教内容的吟唱,而是包括了民间信仰中的神,并扩散到对民间歌曲、小调的吟唱。其次,从内容上来看,所演唱的内容更加的丰富,不仅包含民间故事、传说,更包括了斯里兰卡人对当下生活、情感以及在宗教中的感悟。笔者认为这种广泛使用吟唱作为表现音乐的方式是与斯里兰卡本国自身的宗教内涵相关。众所周知,斯里兰卡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国家,佛教在斯里兰卡民众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佛教徒达到了全国总人数的75%。在斯里兰卡独立前,作为领袖的国王是佛教的保护者,有促进佛教繁荣的责任,独立后,在国家的许多重要场合中,佛教仪式仍旧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寺庙中的长老们占据了国家内阁成员的重要部分。每天,在斯里兰卡,佛教的经纶、佛言通过广播、媒体等平台不断地向民众输出,这点在佛教圣城康提特别凸显。基于这样的宗教环境,在卡维吟唱中体现出了大量的佛教因素。另外,斯里兰卡信奉的是佛教中的小乘佛教,其宗旨就是运用佛法济度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因此将佛教中的吟唱方式运用到民间音乐中则就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加上佛教是斯里兰卡用于凝聚精神力量的武器,因此卡维吟唱成了斯里兰卡一种最为平常的演唱方式。

[1]曹本冶:《思想—行为:仪式中音声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2]印再深:《佛教“梵呗”音乐在我国之元气与发展》,载《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3]钱慧:《六朝佛教音乐本土化探微》,南京艺术学院2005级硕士学位论文。

SriLanka’sKaviChanting:AComparativeStudyoftheThreeTypesinthisGenre/

ZHANGLuan

In Singhalese language family of Sri Lanka,kaviis a type of poetryin Tamil language,a half speaking and half singing style,considered as the genuine song in Sri Lanka music.In practice,kavicovers a much wider scope,ranging from monks’ secular Buddhist chanting for admonition,to villagers’ ritual chanting to their reverent gods for curing disease and their blessings,and to daily life tunes for poetry(with their derivatives like folk songs and ditties).A comparative study ofkavi’s three types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hanting genre.

religion;rite;poetry

2017-06-26

张鸾(1983- ),女,南京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在站博士后(南京,210813)。

J607.358

A

2096-4404(2017)01-0116-08

猜你喜欢

斯里兰卡佛教仪式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斯里兰卡的高跷海钓
抢加油
Talking strategies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对”队的斯里兰卡奇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