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面故事

2017-12-07

军工文化 2017年6期
关键词:载人研制航天

封面故事

周建平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

他是77级高考制度恢复以来的第一批学生,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总体室主任、研究员,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长期从事航天技术教学和航天工程管理工作的他,在大学任教期间,参加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论证,参与了“神舟”一号至六号的总体设计、研制和飞行任务的技术和组织实施工作。2000年4月起,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神舟”五号、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做出重要贡献,还担任神舟七号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任总设计师。他热爱航天事业,他说,“经过航天人的努力,航天事业的发展会使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星球变得越来越美好。”

吴伟仁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研究员

他长期从事航天遥测、测控通信和深空探测工程总体设计。负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计算机遥测系统和航天测控通信系统;主持实现航天测控通信由第二代S频段近地空间到第三代X频段深空的重大跨越。他提出并实现嫦娥二号对月球、日地拉格朗日L2点和小行星等多目标探测,开辟了我国深空探测新领域;主持实现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开创了中国航天新里程碑。2011年9月,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通讯院士之时,出身寒门的他成了家乡人的骄傲。谈到航天精神时,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航天是不允许失败的。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常会导致一个毁灭性的失败。要么是0,要么是100。航天精神,就是不允许失败的精神。”正是这么多像吴伟仁这样的科研工作者的披荆斩棘,才使得我国的航天事业不断前行。

徐 銤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快堆工程部总工程师、研究员

他的名字和中国实验快堆密不可分,在许多外国友人的眼里,他的名字几乎就是“快堆”的代名词。从热血青年到年近古稀,任凭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他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中国需要快堆!他耐心执着,淡泊名利,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我国快堆事业。50年来,他一直奋战在堆工事业第一线,为我国反应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视“事业高于一切”,50年坚守快堆,与团队一起成功研制了代表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快中子反应堆,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快堆技术的国家。50年来,快堆的发展起起落落,他始终坚守,呕心沥血,无怨无悔,被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赞誉为“当代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快堆”就像他心中的一粒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一生只做一件事 ,一生只亮一盏灯。

她身上具有认真负责、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坚忍不拔的气质。她主持研制了我国多型重点型号产品,引领和主导了我国某重点型号产品的数代发展,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总能紧跟需求,用战略的视野不断推陈出新,引领了我国几代重点型号的发展,并不断牵引带动新技术的发展。多年来,她一直坚持体系化、系列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实现了型号的跨越式发展,坚持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领域发展的理念,多年来孜孜不倦地研究,不断带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她诲人不倦,累计培养出型号总设计师、总指挥8名,副总师、副总指挥30余名,打造了一支能够推动核心技术发展的领军人才队伍及后备人才梯队。2016年度航天功勋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创新争优奖章等荣誉就是对她几十年如一日践行载人航天精神最好的嘉奖。

祝学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战术武器系列总设计师、研究员

范瑞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研究院级高级工程师

他敏而好学,带领团队,肩负起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重任,他的履历朴实无华,一步一个脚印的职业精神造就了他坚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研制一线多年的摸爬滚打,培养了他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锐意解决问题的攻关能力,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直面前沿科学难题。凭借着严谨的学风与扎实的作风,他成为长征七号研制队伍的精神支柱,带领队伍优化方案,锐意进取,从困难中突围出来后,研制工作迎来了崭新的局面。虽然已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火箭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却将荣誉归结为团队的力量,功成名就之时将大量的心血倾注在年轻同志的培养上。他这样描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我深爱我所从事的航天事业!深邃的太空,无垠的宇宙,对梦想的期待,对创新的期许,将伴随着我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身上有着前辈谨慎、谦逊的气质,也有着新一代继承者开拓、创新的思维。每天学习新知识是他的习惯,他坚持每天花三四十分钟研读国外专著。他请辞副院长,只为把有限精力更多用于科研上。从专业到系统工程,从理论到工程实践,李陟在国防武器装备研究的道路上洗去铅华、蜕变成熟,带领青年科技人才走出了我国防空导弹武器装备的技术自信。作为我国共性技术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李陟真正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宏观谋划,加强对前瞻性技术的战略分析和技术布局,提出发展战略规划方向和重点。从2006年始,他出任动能反导试验系统总设计师,主持了全过程的研制工作,取得重大技术验证飞行试验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对我国防御技术领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李 陟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科技委主任、研究员

杨 伟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重点型号总设计师、科技委副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他为人谦逊、学风正派,富有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他是我国航空工程领域杰出的多型战斗机的飞机总设计师。30多年来,他一直在科研一线从事战斗机的设计与研发工作,为我国航空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研制成功的第四代战斗机,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对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发展权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引领了航空工业以及军工电子工业的科技创新发展。近年来,他主持研制的机型主要有歼-10飞机的系列改进型飞机、新一代外贸机枭龙飞机等,此外,他领衔创建了基于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全新飞机研发体系,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试制效率,缩短了飞机的研制周期。16项国家、省部级成果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卓越之星”国家荣誉勋章等一系列奖项是对他十年如一日的锐意创新的最好嘉奖。

他有着十分超前的科研意识,铭记着“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铺就科研事业发展的基石。他秉承着“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的理念,传承发扬着“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不遗余力于国防科技研发与管理。凭借着对国防科技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国防科技引领的执著追求,他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成长为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并担任引领我军新一代陆军装备发展的某国家重点工程总研究师,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军人。丹青难写是精神,激情奋战为报国,

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科技工作前沿,用“打造一代名车、创新一套方法、带出一支队伍”的理念和脚踏实地的 行动,走出了一条用无私奉献铸就的光辉事业之路。

李春明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

猜你喜欢

载人研制航天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逐梦航天日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联盟”MS02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载人大戏再开场
载人火星何日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