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讨
2017-12-07杨旭志廖中文陈述官
杨旭志,廖中文,陈述官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系,广东 广州 510507)
1 新能源汽车发展及专业建设背景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成长期,新能源汽车代表着产业调整的方向,预计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全年有望达到70万辆左右,在整个汽车产销的占比有可能从去年的 1.8%左右提升到今年的 2.4%左右,而且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水平明显提升。根据2012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500万辆,该文件明确指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随着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及汽车后市场等相关专业链未来从业人员将有很大缺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思想,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2 新能源汽车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汽车行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规格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赋予了新的使命。这迫切需要加快新能源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培养和储备专业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更好的承担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更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求。目前,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存在着以下问题。
2.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缺乏
由于各高职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时间较短,专业教师都是之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等传统汽车专业转变过来的。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涉及知识、技能和课程体系完全不同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讲授是以内燃机作为动力源,而新能源汽车讲授是以混合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作为动力源,因此在短时间内教师对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和动手操作能力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
2.2 教材及课程设置缺乏标准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教材内容浅显,只讲授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同时可选用的教材种类较少,在技术上未能紧跟行业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围绕课程标准的建设,行业缺乏统一路径,反映到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也是标准缺失,模糊不清,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岗位、实训内容对接典型工作任务变得模糊不清。由于师资和实训设备的限制,部分课程的设置只能借鉴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与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相同,造成学生的感受就是在学习汽车电子技术,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定位和可持续发展。
2.3 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缺乏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训条件要求相比传统汽车实训条件更高,例如混合动力发动机实训台、纯电动汽车在线检测实训设备、纯电动汽车电池组试验台等实训设备单价更高,使用维护成本更高。对于部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高职院校来说,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室和实训设备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3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可采用“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由浅及深、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诱导学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并激发学生产生提升技能的需求。
根据“递进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在第一学期,进行入门学习阶段,夯实基础,为后续技能学习做好铺垫;第二、三学期,学生进入强化学习阶段,通过完成各类项目,巩固专业技能;第四、五学期,学生进入技能提升阶段,深入系统的进行专项训练;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在汽车维修企业现场锻炼技能,体验真实的岗位工作,并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
(1)入门学习阶段包含:汽车构造、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器、汽车机械基础、新能源汽车概论、汽车专业英语等专业基础课程。
(2)强化学习阶段包含:混合动力及电动汽车技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汽车底盘构造及维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保险与理赔等专业强化课程。
(3)技能提升阶段包含: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动力电池管理与维护技术、汽车网络与电路分析、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等技能提升课程。
3.2 课程体系的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大好局面,面向当前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设计构建成一个整体优化、能充分体现“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体系。
按照“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路线和职业能力分析结论,根据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体系,形成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由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三大类组成。公共课程主要是学校必修课程,其中包含政治、语文、外语、体育、德育、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专业课程由专业平台课和集中实践课组成,培养学生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形成专业特长铺垫基础,拓宽专业基础,保障学生就业后专业可持续发展。拓展课程由限选课程组成,是为学生形成特定职业岗位专长技能所设置。
3.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增强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意识,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适应“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名师、高级技师作为专业带头人,打造教育理念领先、教学方法先进、 德艺双馨的“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实施专兼职紧密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聘用来自行业生产岗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担任教学工作,直接传授企业生产技能。
3.4 实训条件的建设
以校企合作为基点,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研发实训室和实训车间,不仅具备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功能,而且还具备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实训车间实施生产的功能,以及为社会鉴定和培训服务的功能。实训体系建成后,可全面实施“工作室化”的教学。积极建立和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引导学生从虚拟实训、生产实训走向顶岗实习,在真实情景中掌握职业技能,形成集开放性、共享性、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为一体的实训体系。
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采购配备新设备,强化对电机控制和动力电池维护综合运用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传统传统汽车维修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掌握新能源汽车主流技术以及核心部件的维修保养技能。
4 总结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适应汽车行业发展开设的新专业。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四个方面的建设,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刘福华.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03:182-184.
[2] 李子云.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发展的困境及破解[J].时代农机,2017,07:191-193.
[3] 江泉.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54-55.
[4] 贺大松.构建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J].机械职业教育,2011,04:43-45.
[5] 徐伟.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与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性[J].时代汽车,2017,0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