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御性驾驶:由“心”路走出新路

2017-12-07邹伟

汽车与安全 2017年4期
关键词:交通法规预见性交通事故

防御性驾驶:由“心”路走出新路

近年来,“防御性驾驶”日益成为广大开车一族热议的话题,相关理论研究与推广应用也在陆续展开。对于每一位手握方向盘的人来说,良好的驾驶行为总是根植于内心。从“心”出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防御性驾驶的真谛,从而为汽车社会发展开启一片新天地。

所谓防御性驾驶,是指在驾驶过程中能够预见到由其他车辆、行人、不良天气或突发路况引发的危险,并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来避免事故的发生或降低事故损害。防御性驾驶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主要是对货车司机的一项职业要求,后来在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流行,近几年为世界各国采用,在避免和减少交通事故方面收效明显。因此,对于每年道路交通伤亡人数仍然高企的我国来说,引入防御性驾驶来促进广大驾驶人素质水平的提升,进而确保交通安全形势继续稳中向好,显得尤为必要。

防御性驾驶首先是一种理念和技术。统计显示,80%以上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人为错误导致,也就是说,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本着力点在于减少人为错误。统计还显示,绝大部分驾驶员在事故发生之前都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正如一些基层交警所言,如果驾驶人能有预见性地开车,有预见性地避开路上危险,交通肇事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

“驾驶在于眼睛和头脑”,防御性驾驶创始人哈罗德·史密斯的这一论述,更体现了防御性驾驶对驾驶人的观察力、警惕性和思考决策协同作用的强调。具体到驾驶行为中,即牢记“保持足够视距”“视线持续移动”“保持缓冲空间”“合理控制车速”等要领,形成一个将观察环境、预测险情、提前预防、严守规程等各项要求科学运用的安全驾驶技术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防御性驾驶更加注重对交通规则的遵守。防御性驾驶的要求实际上是交通法规的全面诠释和拓展。例如,会车、超车、通过人行横道等情形下的避让规定,就是防御性驾驶理念的充分凸显。进一步而言,防御性驾驶就是要实现从交通法规“要我这样开车”到“我应该这样开车”的升华。

防御性驾驶也是一种习惯和思维。在日常驾驶过程中,驾驶人要进行成千上万次驾驶操作,虽然每一次驾驶操作时间极短,看似简单重复,实则每次操作都不尽相同,每一次都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行为过程,都体现出特定的驾驶习惯。驾驶人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行车,其驾驶习惯才自然会随之发生变化,其预测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才能增强。也就是说,防御性驾驶不是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才拿出来用的,而是只要开车上路就要用,形成驾驶技能的自动化和习惯化,每一分每一秒都付诸实施,对风险先知先觉,把安全驾驶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防御性驾驶更是一种修养和境界。驾驶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平和心态,这是防御性驾驶的基本要求,很多时候需要做到一个“让”字。在当前社会心态急躁、“路怒症”患者众多的情况下,时时从安全角度出发,别人犯错误时能及时发现并宽容对待,有效调适心理波动,外化为礼让、避让、退让等驾驶行为,绝非平庸软弱,而是真正的智者所为,是对“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至理名言的秉承和发扬,能够真正提升内心境界,为汽车社会文明提供正能量。

作为一种驾车用路哲学,防御性驾驶对于我国提升交通安全水平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当前,《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大纲》已明确了防御性驾驶的通用规则和防御性驾驶方法及内容要求,一些地方也纷纷把防御性驾驶纳入了驾驶资格培训考试的范畴。这些从源头做起的积极努力值得肯定。同时,还应当在更大范围推广普及防御性驾驶,使广大驾驶人入脑入心,从我做起、持之以恒,共同打造更加理性、成熟的道路交通环境,助推中国驶入通向文明交通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交通法规预见性交通事故
基于BPNN-AdaBoost的隧道交通事故数预测研究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防交通事故
模范遵守交通法规坚持安全文明行车
搭乘同事车辆下班回家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是否认定工伤
从小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做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小学生
高速公路为何要限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