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2017-12-06张学茂

教师·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探究性教学可行性

张学茂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有着一定的阻抗,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都需要探究性教学。同时,新建本科院校优质的生源条件、丰富的教学资源、富有创新性的师资队伍都确保了探究性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探究性教学;阻抗性;必要性;可行性

探究性教学是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知识为内容、以发现探究为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其探究活动更加侧重于解题技巧与方法的探究。不少专家学者较全面地阐述了探究性教学的内涵、特征等,对探究性教学的主要流程、基本原则、实施办法等也有深刻的论述。探究性教学将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主要方法之一。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师意识、教学氛围、学生习惯等方面对实施探究性教学有着不同程度的阻抗性。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的阻抗性

(1)教师意识的阻抗: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主要由原有专科的教师和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所组成。原专科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总认为探究性教学应是研究型本科高校实施的主要教学方法。他们强调教学的控制性与统一性管理;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习惯于教师主讲、学生自学的研究性高校教学模式;来自老牌高校的教授,更注重个人的科研。因此,在大部分教师的意识中认为,没必要实施探究性教学,甚至认为新建本科院校起点低,也不可能实施好探究性教学。

(2)教学氛围的阻抗: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的前几年,不少教师都是同时兼任专科和本科的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学术性权威的地位“不可撼动”;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中认真听讲,课后做练习的循环系统中。这种“经典式”的教学方式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处于“垄断、标杆式”的地位。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大家都习惯于以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为己任,探究性教学等教学改革仅处于规划之中。

(3)学生习惯的阻抗: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养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习惯。教师是知识技能的拥有者,学生无须探究,能听懂、会用就行。而且大部分考入新建本科院校(本科第二批)的学生在心理上总有失落感,毕竟他们在中学应是同学中成绩较好的,本可以升入本科第一批或老牌的本科院校中学习,因各种原因高考不太如意,选择了新建本科院校,因而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知识的动力被长期习惯性行为牵制。他们成为知识的接受者、指令的完成者。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尽管有如上阻抗性,但只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探究性教学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就一定会迎来勃勃生机。

二、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催动着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而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的新建本科院校,亟需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

(1)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一般定位于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地方相关行业,有特色的、高水平的应用型高校。有特色应包含学科特色、专业特色、人才特色、课程特色;高水平应包含教学质量高,教学方法先进、人才综合素质高等。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均根植于教学。教学是实现学科、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目标的枢纽工程;应用型强调的就是实现知识能力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并不断进行创新。要创新就应打破学科壁垒,将知识实现向技术成果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将探究性教学贯穿于平常的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索与研究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较高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2)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代表性的论述是:以“应用”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培养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践者和实现者。应用型人才應具有厚实的理论基础、宽泛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这就需要主动探索和重构知识与能力结构。探究性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因此,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大力实施探究性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3)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其核心要素是应用和创新。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体现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形成体现人才特色的模块化课程结构,形成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否则只能回到“匠人”或“书虫”培养的旧窠,不可能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

(4)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将是其建设初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正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授指出:“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更为迫切、更为强烈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要求,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李士锜教授也提出:“努力用建构主义的观念来引导、来探讨数学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努力用现代认知理论的观念来解释、分析和评价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和问题。”无论从国家层面上还是新建本科院校层面上都要求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不断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增强学生获得新知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个人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因此,师生共同参与探求、讨论、验证、深化应用将成为主旋律。

三、新建本科院校实施探究性教学的可行性

(1)优质的生源条件:探究性教学向学生赋权增能,學生不仅是教学的主体,更应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生源质量主要体现在高考成绩、生源学校、录取方式和学科吸引力与潜力等几个方面。尽管高校随着扩招,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新建本科院校制定了优厚招生政策和有力的招生措施,加之办学历程中积累的良好社会氛围,生源的各项指标都在高位运行。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好的协作精神,新建本科院校具备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主体条件。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不断改变固化的行为习惯,探究性教学就能顺利开展,并且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创新的师资队伍: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学术视野、活跃的思维、高超的调控能力。新建本科院校都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或加大内培力度,不断优化教师的学历、职称、专(兼)职结构,形成年轻化、专业化、团队化的师资队伍。年轻化使教师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营造民主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机;专业化使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中付诸实施;团队化使他们组建成有潜力的教学梯队,能博采众长,形成稳定的教学方法。

(3)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究性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猜想、动笔(动口)演算验证(说明)。更多的是和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构建模型或专业软件进行推演(演练),更接近于“实战化”。这都需要有现代化的硬、软件支持。新建本科院校的机房、多媒体、专业实验室等硬件都已能满足专业教学实践的需要。现代化的硬件条件更加方便学生开展各类实验、建模,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现代化的武器”。各类软件或资源(Mathematica、Matlab、Spss 、ATIC或精品课程资源、MOOC等线上共享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些资源是众多学者专家实践的劳动成果,可为师生提供极其丰富的探究性“原料”,使探究性资料更加富有专业性特征和实践性表征。

(4)科学的评价体系: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力实施教学改革之际,也在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规格为目标,加强过程考核,突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整个学习动态进行全程监控和考核,注重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经历评价。这为探究性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四、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满足于地方经济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主力军。在众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探究性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已凸显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强大功效。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都呼唤探究性教学,新建本科院校的独特条件也确保了探究性教学的可行。只要我们克服意识、行为等方面的阻抗,探究性教学一定能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16-19.

[2]潘小明.试论初中探究性教学的内涵及实施策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4):73-76.

[3]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6(4):39-41.

[4]赵春芳.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式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11):129-132.

[5]肖思汉,WilliamA.Sandoval.如何将科学探究的主体还给学生——基于课堂互动分析的经验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7):48-54.

[6]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7]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23.

[8]李士锜.PME:数学教育心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数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探究性教学可行性
优化教学策略,保障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