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桑蚕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

2017-12-06丁长容张圣文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桑蚕防治病虫害

丁长容+张圣文

摘 要:在桑蚕饲养的过程中,幼虫的体质、环境条件以及病原体对蚕病的发生有着较大影响。要想对幼虫病害予以有效控制,在桑蚕幼虫期应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才能使桑蚕的高产和优质得到保证。对其,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对桑蚕病虫害防治技术要點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桑蚕;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在桑蚕的养殖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在养殖桑蚕的时候一旦出现了病虫害,除了会对蚕茧和蚕丝造成影响外,同时还会致使桑蚕大量死亡,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加大桑蚕养殖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力度。养殖户在养殖桑蚕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桑蚕病虫害的病原、症状予以充分地了解,以便于找到相应的防治措施,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然后才是治,使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有效降低,这才是保证桑蚕优质、高产的有效方式。

一、桑蚕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1.病毒病

(1)核心多角体病。此病害又被称之为体腔型脓病或血液性脓病,春蚕期和晚秋期的桑蚕最容易发生此病,该病发生的时间不同,出现的病症也不一样。若是在桑蚕眠前发生,其症状为不眠,如果在各龄盛期发生,则主要症状为环节肿胀,并在上出钱部分桑蚕呈中央肿胀。相同的症状主要是行动狂躁、皮肤易破且流脓、皮肤紧张发亮、身体为乳白颜色等。病蚕流出的脓液和病蚕是这类病害的传染来源,创伤传染和食下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2)核脓病。此病主要症状为桑蚕发育慢、食欲不振,头胸时常昂起,有黄褐色液体存在消化管中,排褐色污水或稀粪。其主要防治方法有:在养蚕前将消毒处理工作做好,用石灰粉对小蚕室的墙壁进行粉刷,之后在用药消毒。待蚕期应用0.5%的石灰水或0.3%的有效氯漂白粉消毒蚕室和周边的环境;借助蒸煮或日晒的方式消毒全部蚕具,采用熏蒸的方式消毒簇具,加大饲养管理力度,及时淘汰迟眠小蚕;禁止向桑蚕投喂被粪便污染的桑叶以及虫口叶,添食氯霉素,从而将肠道内细菌杀灭。

(3)质型多角体病。此病毒又被称之为中肠型脓病或胃肠型脓病,主要症状为皮肤多褶皱且呈灰黄色,粪便粘且呈黄白色,桑蚕行动缓慢、空头,病蚕和病蚕排除的胃液、粪便是主要传染源。

2.真菌病

(1)白僵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刚死亡之时身体变软,之后变硬,身体呈淡红色,全身逐渐长出白色菌丝,进而长出白粉状的分生袍子。

(2)绿僵病。症状相似于白僵病,死后身体呈乳白色,白色菌丝在2~3天后长出,绿色分生袍子再逐渐长出。

(3)曲霉病。该病的主要症状为感染病症后身体变黑,不喜欢活动,死后长出球形分生袍子和菌丝。大蚕感染上该病后,蚕体出现1~2个较大的不定型黑褐色病斑,局部硬化,不硬的部位逐渐腐烂变黑。

对于真菌病的防治,在进行养蚕前应不仅要将蚕具和蚕室的消毒做好,同时最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经常使用防僵药物。

3.细菌病

(1)败血病。败血病又分为黑胸败血病、灵菌败血病和青头败血病三类,这三类败血病在刚开始患病的时候症状差不多,主要表现为停止运动和进食,身体延伸,胸部慢慢变大,软便排出,刚死亡的时候胸部膨大,死后几小时后身体变软、变热,其主要原因是桑叶发酵和桑叶腐败造成的,其次过于湿润的蚕沙或蚕座也会引起这样现象的发生,创伤感染是只要传染途径。

(2)细菌性肠道病。该病害有两个主要发病的原因:第一,食用质量较差、温度过高的桑叶知识桑蚕体质变弱,在消化管中滋生大量细菌;其次,因为桑蚕食用了发酵、枯萎的桑叶。主要临床症状为粪便较稀、桑蚕瘦弱,时候身体为黑褐色。预防此类病害的主要措施有:保持蚕室环境清洁,以此将细菌数量减少,定期使用漂白粉消毒贮桑室,切勿将桑叶堆积过厚;定期用蚕网除沙,确保管理的精细化,必要使可以在3、4、5龄起蚕的第二次、第三次和熟蚕的时候向桑蚕喂食0.5 g/L氯霉素或克红素,一旦发病,应每隔8h喂食5 g/L—10 g/L 的氯霉素连续喂食3次。

二、桑蚕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1.多化性蚕蛆病。寄生蝇在蚕体上产卵,蝇蛆侵入到蚕体中寄生是其主要病因。症状为:黑色病斑出现在寄生部位。在老熟的时候在一些桑蚕身上会出现全身环节肿胀的现象。可以采取安装纱窗、纱门或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灭蝇药物予以使用,以此达到防治的效果。

2.蒲满病。该病的病因是螨类将毒素注入到蚕体之中,对体液进行吸取进而造成蚕中毒死亡。主要症状为:起蚕死亡后不会出现腐烂的现象。脱肛是大蚕死亡后的主要症状。防治措施:在养蚕前用二氯杀螨醇或硫磺熏烟或毒消散消毒蚕室蚕具。

三、加强技术的管理工作

在养殖桑蚕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当然,在管理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引起重视:首先,要对桑蚕的良叶饱食引起重视,必须要立足于桑蚕的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向其投喂品质较好的桑叶,使桑蚕的生长过程中的营养更为充足,以此将桑蚕本身的体质提高,提升桑蚕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其次,要将蚕室中的温度控制好。在小蚕期,若是温度过高,会使桑蚕的发育受到极大地影响,所以必须将蚕室中的温度严格控制好,保证蚕室中的通风条件较为良好,使空气更为流通,这样才能为桑蚕的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常来说,对于1~2龄幼虫、3龄和4~5龄蚕,其最佳饲养温度分别为26℃、25 ℃、22 ℃,而对于1~2龄幼虫而言,干湿差不能超过0.5℃,3龄幼虫的干湿差为2 ℃,4~5龄冲的干湿差为5℃。。大大蚕期,蚕室内的温度一定不能必须保持在24 ℃以上,如果低于这个温度,养殖人员应立即将蚕室内的温度升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持蚕室良好的通风状况,这样才可以促进桑蚕的健康生长。最后,必须向桑蚕投喂新鲜的桑叶,这就对桑叶的存储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桑叶的存储环境必须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从而确保桑叶的新鲜,这样才更有利于桑蚕的生长。

四、结语

现阶段,养蚕技术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仍有一些较大的问题存在,比如病虫害的防治和借助将养蚕技术提高从而实现蚕丝的高质量。针对病虫害的防治而言,不能对药物产生依赖,由于对蚕虫来书,药物始终是有一定副作用存在的,甚至会带来伤害,因此,应确保养蚕环境和蚕虫生长的相适应。同时在建设养蚕基地的时候也要对蚕虫的生活习性予以充分地考虑,尽可能对自然界的生活环境进行模拟,这样才能将蚕丝的质量最大化提高,实现养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克超. 桑蚕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探析[J]. 南方农业, 2017(5):78—78.

[2]宋鑫. 蚕桑养殖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吉林农业, 2017(7):80—80.

[3]李海坚.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分析[J]. 广东蚕业, 2017, 51(2):4—5.endprint

猜你喜欢

桑蚕防治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