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农科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互动性研究与实践
2017-12-06韩庆张奋罗玉双黄春红杨品红
韩庆+张奋+罗玉双+黄春红+杨品红
摘 要:针对目前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市场或者技术前沿脱节,及湖南文理学院农科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农业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以湖南文理学院第一个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为契机,进行了基于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农科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互动性研究与实践。在进行地方高校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基础上,提出校企联合培养农科专业人才新模式;遴选合作培养企业,与企业共同制定农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双师型”教师,制定考核评估体系;探索“双师型”队伍建设与农科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在建设好基地的同时,打造了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双师教学队伍,培养了适合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农科专门人才,实现了校企双赢。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农科教;人才培养;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11.025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bottleneck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cultivation in our university, the shortage of market or technolog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agricultural specialty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base was first training bas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cooperation talents in our school.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new model of cultivating agricultural tal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selected and cooperated to cultivate enterprises and cooperated with enterprises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s, formulate an assessment system, to explore the "double type"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and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 of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As construct a good base, created a practical ability of "double type" teachers team, cultivate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capacity of agrotechnical talents who would be fit for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employers need it achieved a win-win school and business.
Key words: double professionally titled teacher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近年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心从扩大办学规模向提高教育质量转变。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地方高校转型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地方高校以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向应用技术类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湖南文理学院于2013年成功获批了第一个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以基地建设为契机,进行了“基于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农科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互动性研究与实践”,获得湖南省教育厅和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重点支持,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以提高农科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建设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将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成集实践教学、技术研发与创新及人才培养为一体、面向本校及其他高校多个专业开放共享的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使基地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辐射源,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1.2 实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新型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1]。endprint
1.3 培养双师型教师
借助人才培养基地这个平台,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育双师型教师,达到为企业输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的。
2 研究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2.1 构建应用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
学校和基地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责、权、利明确的合作办学新体制。组建由基地技术人员和行业部门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研究论证,确立“一、二、三、四、五”的课程结构体系,“一”指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技能这一条主线,强调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二”即理论与应用并重; “三”指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模块;“四”即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综合应用四大平台;“五”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与生产、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与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教学与研究能力、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等五结合[2]。制订 “3+1”的地方高校农科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三年,最后一年实践环节在企业完成。
2.2 基于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2.2.1 进行双师型教师需求分析 针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双师型教师状况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并加以统计分析研究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2.2.2 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聘请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二是建立教师下企業锻炼的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三是以企业科技特派员的形式,派遣教师到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四是校企合作实现人才互通,保证兼职教师来源渠道的畅通。
2.2.3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育效果考核体系 将考评的重点放在涉及专业性、技术性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淡化教师的学术科研标准。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发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等所获成果作为考核依据,建立企业、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
2.3 “双师型”队伍建设与农科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
课内教学过程在一线领域从事具体实践,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个人愿望和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了解教师的意图,做好必要的准备。探索“双师型”队伍建设与农科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实现师生共同提高。
3 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
3.1 学术成果
先后撰写发表教学改革研究论文5篇。分别于2014年11月、2015年3月、2015年7月、2015年8月在《黑龙江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构建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与企业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探索”、“地方高校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探讨——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基于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基于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4]等4篇研究论文,2014年12月在《家畜生态学报》杂志上发表“地方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动物生产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5]。改革了双师型教师考核体系,建立了企业、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双师型教师综合考核体系。
3.2 基地条件得到改善
2014—2015年国家、省厅及学校共投资100万元对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条件、学生培训室及学生住宿条件进行了改造。对用于基地实训指导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与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基地培训室,购置了计算机及网络配件,安装上网设施。学生食宿等配套设施建设,改造学生宿舍5间,实现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做到了一次性满足30名学生的食宿条件。
3.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实践水平、在企业行业的知名度大幅提高。聘请了基地的周工建、陈克忠、张小立、杨福忠、王晓燕、李梦军等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9人为湖南文理学院实践指导教师。学校连续3年选派韩庆、王京仁、成钢、罗玉双、杨品红等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或进行生产指导,选派新进博士夏虎、张运生、石鹏灵、类延菊等到天泓渔业、大湖股份、海大饲料及澧县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挂职锻炼3个月以上。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与实践,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在行业中的知名度,杨品红教授受聘为大通湖天泓渔业股份有限公技术总监,王京仁教授受聘为惠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韩庆教授受聘为常德龟山坪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并评为2014—2015年度湖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成钢副教授指导安乡养羊发展,罗玉双教授指导南美白对虾养殖成效显著。经统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了80%。
3.4 社会影响大
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基地实行开放管理、共享运行。建立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各界发布实践基地有关信息。基地现已向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开放,每年均接纳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南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来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通过建设,真正使基地成为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辐射源,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竞争力加强,动物科学专业和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工作后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4 结 语
进行基于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农科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互动性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使培养方案更适合生产实际;建设好了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基地开放管理、共享运行;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实践水平、在企业行业的知名度大幅提高;改革了“双师型”教师考核体系,建立了企业、行业、学校三位一体的“双师型”教师综合考核体系;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实现了学生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6],学生就业率达100%,工作后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总之,实现了校企双赢。
参考文献:
[1]韩庆,黄春红,成钢,等.构建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与企业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11(z1):108-109.
[2]韩庆,杨品红,张奋,等.地方高校教育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探讨——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3(下):136-138.
[3]韩庆,杨品红,张奋,等.基于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7(下):171-172.
[4]韩庆,杨品红,张奋,等.基于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8(下):175-176.
[5]李淑红,王京仁,成钢,等.地方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动物生产实习的改革与探索[J].家畜生态学报,2014,35(12):94-96.
[6]徐英辉,申茹.校企共建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