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少小离家老大回
2017-12-06应允山
应允山
七年级(下册·苏教版)
第六单元:改写得恰当
一、在对诗歌进行改写之前,我们应该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歌,联系诗歌创作的背景,明确诗歌的主要内容,即所写的人、事、物、景。二、古典诗歌的语言往往极为凝练,我们在改写时,必须对这些凝练的诗句加以充实扩展,补充诗句中省略的成分。三、改写古典诗歌,并不是简单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而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诗歌内容进行大量的渲染和烘托。对于写景抒情诗,我们可以适当补充相关的景物描写,抒写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对于叙事诗,我们可以丰富故事的情节。这样,改写后的文章才会充实丰盈,人物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四、改写灵活圆满,力求合情合理。古代诗歌,由于时代的变迁、押韵的需要等多方面的原因,有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争议的地方,我们在改写时,要尽可能地做到灵活圆满、合情合理。
清明节那天,细雨蒙蒙,野外一片萧条。阵阵冷风吹来,让人不禁心生寒意。此刻,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双膝跪在一座长满荒草的坟墓边,老泪纵横。他那浑浊的目光遥望远处,远远的天边似乎露出了父母慈祥的笑脸……
风华正茂
遥想当年,他风流倜傥,气宇轩昂,文武双全,不知道有多少妙龄少女为他倾倒。然而,他并没有像其他的年轻男子那样娶妻生子,过自己的小日子。因为他深知,好男儿志在四方。身为七尺男儿,在国家遭受外族蹂躏之时,就应该上阵杀敌,报效祖国。于是,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从戎,踏上了征途。
沙场征战
滚滚黄沙,弥漫边关。他手持兵刃,在战场上与敌人拼搏厮杀,伤痕累累。北方的冬天,天寒地冻,令人苦不堪言。不知在多少个不眠之夜,他面对故土,吹响了竖笛,那如泣如诉般幽怨的笛声勾起了他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伴着笛声,两行热泪从他脸上滑落。他有些后悔了:“我真不该来从军啊!”但大帅的一番豪言壮语再次鼓舞了他——“既来之,则安之。男子汉顶天立地,决不做缩头乌龟!”
老境凄凉
年近八旬,白发苍苍,弯腰驼背。他已无力在军中服役,只得收拾行囊,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故乡。一路上,他拄着拐杖,形单影只,嘴里不停地念叨:“想当初我征战沙场,是何等英勇!再看看现在,又是何等凄凉!可悲可叹!”回到家乡,遇到儿时玩伴,一阵嘘寒问暖,他心中感慨萬千。玩伴手指远处的松柏林说:“你家现在已经变成被松柏掩映的坟地了。”他心中更觉凄然。走到家门口,他看到茅草房早已破败不堪,屋顶开了一扇大大的“天窗”。旁边一座长满荒草的坟墓,赫然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到村口的一个酒家,用仅剩的一点钱买了一壶酒,颤巍巍地跪倒在父母的坟前,涕泪横流:“爹,娘,我回来了……”此时此刻,六十五年的艰辛、思念和期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和人世沧桑,和着烈酒,在他的心中翻滚;和着老泪,滴落在尘埃里。
他就是我——一个驰骋疆场几十载最终老境颓唐的老兵。许久许久,我抬起头,久违的父母慈祥的笑脸依然清晰地印在遥远的天边,印在我的心底……
文章描写细腻,感情真挚。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鲜活生动的老兵形象。文章的形式新颖,构思巧妙。作者引用“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一古诗句作为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能紧紧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中间三段分别用“风华正茂”“沙场征战”“老境凄凉”作为小标题,叙写了老兵不同时期的生活状况,构思巧妙。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引出往事,结尾再次点到“父母慈祥的笑脸”,首尾呼应,结构严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