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导读
2017-12-06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1864-1960),爱尔兰女作家,是著名的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的第五个女儿。1897年,她出版了革命小说《牛虻》,在世界文坛上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牛虻》是作者在受到当时身边的革命者的献身精神的激励下写就的,它生动地反映了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党人牛虻的形象。
《牛虻》的情节跌宕有致,人物形象丰满,是一部具有“铁的人物和血的战斗”的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优秀小说,吸引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年轻人。
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勃兰特·罗素曾高度评价《牛虻》:“在用英文写就的文学作品中,这是我曾读过的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小说。”
琼玛站了起来,推开石榴树的枝头。为了闲聊,竟然散布她那不幸的遭遇,这对她来说是不可忍受的。当她走进亮处时,她的脸上露出了恼怒的神色。
“哈!她在这儿!”格拉西尼太太大声叫道,带着令人钦佩的镇静。“琼玛,亲爱的,我还在纳闷你躲到哪儿去了呢。范里斯·列瓦雷士先生希望认识你。”
“这就是牛虻了。”琼玛想,她带有一丝好奇看着他。他彬彬有礼地朝她鞠了一躬,与此同时,他的眼睛不停地朝他上下打量着。她觉得那目光是如此的傲慢和锐利,像个审判者。
“你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清……清……清静的地方。”他看着那厚厚的屏风说,“多……多……多迷人的景物啊!”
“对,确实是个美丽的地方。我是到这儿来呼吸点新鲜的空气。”
…………
他一瘸一拐地走到阳台那头,为她取过一把椅子,然后站在她的对面,靠在栏杆上。窗户里照出的灯光映在他的脸上,因而,她能充分看清楚这张脸。
她感到很失望。她料想他的脸即便不太可爱,也一定显得刚毅动人。现在看来,外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服装华丽,暗藏着的那种傲慢神态表现得很充分。除此之外,他皮肤黝黑,像一个黑白种的混血儿。尽管他是个瘸子,可行动起来像猫一样敏捷。他整个性格让人联想到一只黑色的美洲豹。因为曾被马刀砍过而留下了长长的一道弯曲的伤疤,所以他的前额和左颊已经破了相。她已经注意到在他说话结巴时,他的脸部就要泛起一阵神经性痉挛。如果没有这些缺陷,虽然有点浮躁不安的神情,但他的相貌还算过得去。
……那双眼睛碧蓝而纯真,宛如溪水之中的两朵“勿忘我”。
(节选自《牛虻》。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感悟
牛虻在南美颠沛流离十三年,九死一生。回到意大利后,第一次参加格拉西尼家的社交晚会,就向女主人打听琼玛,恰好被在阳台上的琼玛听到了。牛虻并没有忘记琼玛,他刚刚跟格拉西尼太太谈话时一句都不结巴,可是一见琼玛,这个语言犀利如匕首投枪般的牛虻,就立刻结结巴巴起来。他那上下打量的目光,他的结巴,他脸上神经性的痉挛,都在无声地倾诉着重见琼玛的激动与内心的狂澜。可他从小爱着的琼玛,已经与他相见不相识了。而作为一个改名换姓的革命者,牛虻又不能和琼玛相认,只能深深地看她一眼,仿佛两朵“勿忘我”。
这也为后文情节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在您的谎言把我赶出去成为甘蔗园的奴隶时,您又给了我多少慈悲呢?听到这个您就发抖——啊,这些心软的圣人!这就是一个符合上帝心意的人——这个人忏悔了他的罪过,并且活了下来。只有他的儿子死去。您说您爱我——您的爱害得我够惨的了!您认为我可以勾销一切,几句甜言蜜语就能使我变成亚瑟?我曾在肮脏的妓院洗过盘子;我曾替比他们的畜生还要凶狠的农场主当过马童;我曾在走江湖的杂耍班子里当过小丑,戴着帽子,挂着铃铛;我曾在斗牛场里为斗牛士们干这干那;我曾屈从于任何愿意凌辱我的混蛋;我曾忍饥挨饿,被人吐过唾沫,被人踩在脚下;我曾乞讨发霉的残羹剩饭,但却遭人拒绝,因为狗要吃在前头。哼,说这些有什么用?我怎能说出您所给我带来的一切?现在——您爱我!您爱我有多深?足以为了我而放弃您的上帝吗?哼,他为您做了什么?这个永恒的耶稣——他为您受过什么罪,竟使您爱他胜过爱我?就为了那双被钉穿的手,您就对他如此爱戴?看看我吧!看看这儿,还有这儿,还有这儿——”
他撕开他的衬衣,露出可怕的伤痕。
(节选自《牛虻》。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感悟
虽然牛虻自演双簧,恶毒地攻击品行良好的红衣主教蒙太尼里。这段慷慨陈词,大量地运用反问、排比修辞,排山倒海,气势非凡。
正如牛虻所言,他就是一把锋利的尖刀,狠狠地刺中了教会的要害。
牛虻自动站在指定的位置,只是回头望了一会儿绚丽的日出。他再次要求不要蒙住他的眼睛,他那傲气凛然的面庞迫使上校不情愿地表示同意。他俩都忘记了自己是在折磨那些士兵。
他笑盈盈地面对他们站着,短筒马枪在他们的手中抖动。
“我已经准备好了。”他说。
中尉跨步向前,激动得有些颤抖。他以前没有下令执行过死刑。
“预备——举枪——射击!”
牛虻晃了几下,随即恢复了平衡。一颗子弹打偏了,擦破了他的面颊,几滴鲜血落到白色的领结上,另一颗子弹打在膝盖的上部。烟雾散去以后,士兵们看见他仍在微笑,正在用那只残疾的手擦拭着面颊上的鲜血。
“伙计们,打得太差了!”他说。他的声音清晰又响亮,那些可怜的士兵们目瞪口呆,“再来一次。”
“上校,你带来了一支蹩脚的行刑队!来看看我能否把他们调理得好些。好了,伙计们!把你的工具举高一些,你往左一点。打起精神来,伙计,你拿的是马枪,不是煎锅!你们全都准备好啦?那么来吧!预备——举枪——”
“射击!”上校冲上前来抢先喊道。这个家伙居然下令执行自己的死刑,真是让人受不了。
又是一阵杂乱无章的齐射。
烟雾慢慢散去,然后冉冉上升,融入晨曦之中。他们看见牛虻已经倒下,他们看见他还没有死。刹那间,士兵和军官站在那里,仿佛变成了石头……
“又没打中!再来一次,小伙子们——看看——如果你们不能——”
他突然摇晃起来,然后就倒在了草地上。
(节选自《牛虻》。题目为编者加)
赏读感悟
什么叫视死如归?牛虻傲气凛然、镇定自若地下令士兵执行对自己的死刑,难怪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会以牛虻自喻。
这一部分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光輝的革命者形象。而上校、中尉和行刑士兵们的颤抖、慌乱和瞬间的石化也从侧面烘托了牛虻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