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实名制”,你怎么看

2017-12-06黄忠潘梦露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实名制网民暴力

黄忠+潘梦露

从美国最早的“Twitter”(推特)开始,到2007年国内“饭否网”的建立,“微型博客”这一互联网社交形式在世界各地渐渐生根发芽。2009年8月,“新浪网”成为国内第一个推出微博服务门户网站,微博由此正式进入网民们的视野。但令谁都没想到的是,这看起来有些简陋的“140字发言”,竟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扫荡了全世界;而伴随着大量用户的涌入,微博在成为一个新的传播工具,造就无数“草根红人”的同时,也逐渐有不和谐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上出现。

据调查,使用微博已经成为众网民上网的主要事情之一,体量如此巨大的社交平台自然也埋藏了无数定时炸弹。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微博抒写心情,表达日常生活中不敢表达的想法。于是,便诞生了“键盘侠”,即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却在网上发表“正义感言”的人。也许正是针对网民们越来越不负责任的态度,新浪微博社区管理方发布了《关于微博推进完成账号实名制的公告》,要求所有的新浪微博用户,包括2011年前注册的用户,必须在9月15日前完成实名验证,否则将无法再发送评论及新微博。紧接着,腾讯微博也发布了类似公告。

这从天而降的“微博实名制”,打了广大网友们一个措手不及。

媒体热评

《新京报》(2017.9.19) 在上海举办的“提升网民网络素养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论坛上,新浪微博总编辑、副总裁曹增辉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微博实名认证是在所有互联网平台中做的比较早的,2011年后所有的新注册用户都已实名,这次9月中旬开始的实名認证主要是对历史存量用户进行实名认证。”他还表示,这次的微博实名主要是通过手机号码验证,也是网民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曹增辉认为:“这次实名制主要把历史用户解决掉。我现在经常看一些大V和媒体的账户还能不能留言,只要能留言的,都是实名的。其实挺好的,慢慢大家都会接受、认可这个方式。”

“央广网”(2017.9.14) “穿个马甲”就能造谣,拉个团队就能“刷单”,换个头像就能诈骗……如此的网络乱象得到管控后,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呢?《公告》发出后,引发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比如,在评论区,“@话题中国”表示,不实名则不能发表评论,微博会安静许多;“@听风说世界”则称自己早就实名过了,“身正不怕影子斜”;“@大片红烧肉”认为,早就该实名制了。大多数网友都积极地支持微博实名制验证,认为这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毕竟自由不是无限的,网络虽是自由之地,但也应该被适当地约束一下。

各抒己见

主持人:无论是工作之余,还是上班路上,划动手指,发表一两条评论或转发感兴趣的内容,早已成为当下网民的“日常”。然而,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大,不少微博平台开始显露出大大小小的问题。也许是针对大量虚假用户、“键盘侠”等现象,大多微博平台近日都推出了“实名制”的公告。对此,网友们的反应也是有褒有贬:有人认为,实名制是对网络环境的整顿肃清;有人认为,实名制会导致对公民的言论限制。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微博实名制”的呢?

王宇航:我认为“微博实名制”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从网信办日前公布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中可以看出,整个网络环境都在趋向“实名化”,这是网络管理的进步。

在网络时代,大多数人倚仗着一段与因特网的距离,肆意地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各种“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而“后台实名”的办法,则有助于建立起一个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这对社会的整体发展来说,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陈思思:“网络语言暴力”确实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马云在2017中国IT领袖峰会上就指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知识不良、文化体系不良的情况很可怕,他觉得这是“网络病夫”。很多人不懂装懂,水军泛滥,使得“网络暴力”已经十分严重了,人们需要去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而“微博实名制”则恰好在这个档口成为了一柄有力的“制度之剑”。通过实名的前提,大大增加了人们在网络发言前的思考时间,这也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一大趋势。

主持人:两位同学都表达了对“网络暴力”的担忧,以及对“微博实名制”能否解决此类问题的希冀,叙述得有理有据。的确,“实名制”就等同于给所有在网络上发表言论的人设置了一条底线,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在网上讲的话也是需要负责的。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担心,由于“后台实名”的可查性,微博的舆论监督作用会被削弱;而在一些敏感话题上,人们就更不敢发言了。那么,“微博实名制”是否在一定意义上束缚了国民的言论自由呢?

蒋婷丹:大家可以好好想象一下,当你打算在微博上评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或发表一些可能不是那么“正能量”的看法时,你意识到自己的账号是和身份绑定的,国家、政府、网信办能够通过网络轻易地找到你,那你还敢说话吗?所以,我认为“微博实名制”是对微博现有“吐槽”功能的扼制。实名制后,网友发言会失去相当一部分“不吐不快”的真实性。如果所有人都不敢发言了,那么这种“围观群众”遍布的社交平台又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

刘启佳:事实上,如今的“微博实名制”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用户的信息安全是否有保障?之前,我国就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账户信息泄露的情况。

信息管理安全在如今尚且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那么,在信息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就贸然地推进“网络实名制”,是否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危害呢?我认为,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小结:经过探讨,同学们分别从遏制“网络暴力”、限制言论自由、担忧信息安全等多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同学对“微博实名制”还是赞同的。不赞同的人,问题也大多聚焦在尺度的把握和安全的问题上。不过,“微博实名制”的出现的确是现代网络环境发展的大方向,但也确实需要更加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更有分寸的审查制度来“保驾护航”。

我相信,在这样的“微博实名制”甚至“网络实名制”下,广大网友们会拥有更清净、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实名制网民暴力
反性别暴力
“暴力”女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实名制验证快速闸机通道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快递实名制怎样才可行?
暴力云与送子鹳
实名制
向暴力宣战
A RECKONING FOR WEIBO? 实名制之后,微博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