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缓行矣,可赏陌上花开

2017-12-06高文娟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读后感学生

高文娟

【摘要】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耐着性子去慢慢教导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多一点微笑和鼓励,将课堂变成鸟语花香、百花怒放的乐园。我们应尝试转换自己的身份,从学生的视角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从而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语文老师;学生;《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张文龙;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今年春日的某个周末,天朗气清,我斜倚在沙发上,信手点开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只一眼,标题就将我吸引住了——《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呵呵轻笑,心想:好有意思的标题!可读着读着,我不禁严肃起来,甚至又返回重读了一遍,心情愈发凝重!

春日的暖阳,斜斜地透过窗棂,越过飘窗的花草,懒洋洋地洒在我的身上,有些许不安分的尘埃,在光线里跃动,宛如我跳动的思绪。我微眯着双眼,沉思,在这春日的午后……

一、儿子篇

“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这不就是我么?每当儿子拖拖拉拉、慢慢悠悠的时候,我的心理和行为不正是如此么?“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眼前出现的是儿子那可怜兮兮,委屈的小眼神儿。这样的场景是何其熟悉!

自儿子出生以来,我就像那个牵蜗牛的人,一直在后面催催催。害怕他说话比其他小孩儿迟,每天闲下来就教他说话;怕他没有其他小孩儿聪明,于是买了各种训练小孩儿智力的图书,有时间就训练;看到他比同龄孩子发育得慢,心急如焚的我领着他这儿看看,那儿瞧瞧,不是检测微量元素,就是检测骨密度,动辄补补钙,补补锌。尤其是去年上小学一年级以来,我更是不停地催促。每天早晨6点半就在催着他起床。睡得迷迷糊糊的儿子总是穿着衣服就又闭着眼打盹儿,而这时的我,边洗脸边大声地呵责:“你能快点儿吗?怎么还穿不上?快迟到了你!你再不下来,就别上学去了!”催完早上催晚上!儿子下午从学校回来,正跟朋友玩儿得开心呢,做着饭的我老远就喊:“函函,快回来写作业,作业写完再去玩儿!”有时遇到儿子反抗,则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训斥:“谁叫你写字那么慢呢?你要快一点儿,我能这么催你吗?”催催催,催吃饭、催睡觉、催看书……催到最后催成了习惯。

在这个过程中,火急火燎的我没有发现,儿子迷迷糊糊穿衣的样子其实挺可爱;粗心大意的我没有发现,他和朋友们玩儿的时候号召力那么强,还喜欢和人分享;风风火火的我没有发现,原来他那么善良,乐于助人;怒气冲天的我更是自动忽略了他渴望的小眼神儿、委屈地嘟起来的小嘴、被训斥时的茫然无措……

现在想来,我是真的太苛刻了啊!他只是一个7岁大的孩子,而我却用一个成人的标准要求他做事的速度和效率。我甚至都没有细想过这样催促他是要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细想一下,刚刚怀孕的时候,不是只希望他以后健康、快乐、正直就可以了吗?为什么我现在反而忘了初心?

这时,电视上正重播董卿的新节目《朗读者》,超模张梓琳正在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

“小布谷,等你长大,如果你想当一个华尔街的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如果你想从政,只要出于恰当的理由,妈妈一定支持,但如果你只想做个动物园饲养员,那也挺好。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

“但是,对你的‘成就无所寄望并不等于对你的品格无所寄望。”

“所以,我希望你是个有求知欲的人……我希望你是个有同情心的人……我希望你是个有责任感的人……我希望你有勇气……我希望你敏感,能够捕捉到美与不美之间势不两立的差异……”“好吧,与其说妈妈希望你成为那样的人,不如说妈妈希望你能和妈妈相互勉励,帮助对方成为那样的人。”

“小布谷,愿你慢慢长大。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不知何时,我的眼里早就氤氲了一片水汽,是啊,我的小“蜗牛”,妈妈以后会放慢脚步,再放慢脚步,陪着你慢慢长大,和你共勉,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

二、学生篇

再想想,教育学生不也跟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吗?而且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可怜又无辜的“蜗牛”。

平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为了提高成绩,为了考核等等身外之事,我们忘了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得慢慢来的艺术。它需要爱心、细心、信心,更需要耐心和宽容之心!

回想自己平时对待学生的态度,做错了不是呵斥就是惩罚,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什么“我脾气很大”,“我是更年期的女人,别惹我”,“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我的时间很金贵,没空给你一次次地纠正”,“连你家的上帝(家长)都不管你了,我还管什么”。回首望去,纳闷儿了:天呐!那个手叉在腰里,指手画脚,气急败坏的女魔头,就是我吗?我的优雅呢?我的气质呢?我的修养呢?记得初登讲台的时候,不是发誓要做一个“热情、幽雅,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老师吗?可教龄越长,我越是忘了那份初心!我忘记了“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实学生就是镜子,原封不动地将我对他们的态度回馈给我:我笑,他们也笑;我哭,他们也哭丧着臉;我骂,我抱怨,他们又怎能积极乐观?

我们空有一套套的教育理论,什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学生为本”“教育要循序渐进”等。可一到学生面前,通通都忘了!恨不得他们“一口吃个大胖子”,恨不得将这些“禾苗”连根儿拔起来。我们只记得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迎着朝阳盛开,却忽略了花儿也是有花期的!更没有考虑到,也许有些孩子压根儿就是青草、小树,还可能是鸟儿、蝴蝶……即便是小“蜗牛”,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何妨跟着“蜗牛”们“吟啸且徐行”?

为什么,我们不能耐着性子去慢慢教导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多一点微笑和鼓励?为什么我们要将课堂变成众口一词的一潭死水,而不是鸟语花香、百花怒放的乐园?为什么我们不尝试着转换一下身份,从学生们的视角看看这个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不是说“教学相长”吗!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后感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读后感要联系实际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写读后感有妙招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