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17-12-06苏志东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主要因为渗透传统文化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创新教学方式,对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全面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期间,还存在功利性与单一性问题,不能保证文化渗透的有效性,难以通过先进方式提高教学水平,无法保证工作成效。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利用科学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逐渐优化自身工作机制,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一)传统文化教学的功利性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期间,高中语文教师只重视学生的高考成绩,在全面分析高考考题内容的情况下,将提高学生分数作为主要目的,为学生讲解各类知识,在系统化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利用科学的方式为学生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一些教师不能为学生更好地延伸传统文化知识,无法根据其年龄特点与实际需求等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工作效率降低,不能保证传统文化的渗透成效。
(二)传统文化教学的单一性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方式较为单一,只能根据课本内容等开展教育活动,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探讨中。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且滞后,不能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文化渗透机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保证教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合理应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与技术,无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不能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达到当前教学要求与目的。
由此可见,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在教学缺陷的影响下,制约其长远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合理的方式转变教学模式,创建完善的教育机制,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式
(一)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的解读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重视语文课本的分析工作,根据其实际要求,建立专门的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机制,创新工作形式,完善管理体系,保证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由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较多,可以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当全面分析其典型传统文化,利用科学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与爱国主义观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课本中存在较多文言文,且文言文内容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例如在《论语》课文中,教师可以将“孔子礼治”观念引出,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使其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相关内容,使得学生的心里得到良好的洗涤,在感悟的情况下,合理优化教学机制,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
在學生现实生活中,很容易会遇到一些困难,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朗诵古诗文经典篇目,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关注实际生活、社会情况,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离骚》课文,在学生朗诵后,为学生讲述关于屈原的事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知识与屈原的爱国情感,达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作用,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二)创新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利用先进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素质教育规定。具体创新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利用单一的讲解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科学应用游戏教学方式,建立健全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杜甫诗三首》,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其分为几个小组,领导学生熟读课文,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自主编排话剧,将其中的情境展示出来,使学生在一定影响下,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形成良好的理解机制。且在话剧演出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水平。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科学使用先进技术,发挥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作用,例如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技术等,呈现多样化的课堂内容,在提高课堂教学可靠性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合理搜集各类资料,准备教学图片与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期间,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可靠性与有效性。
第三,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文化馆、博物馆中参观,全面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其能够在参观各类馆藏的过程中,形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感同身受的作用下,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第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感受,全面指导学生学习各类知识,在产生一定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在优化教学过程中,科学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全面分析其情感需求,了解当前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传统文化游戏与学习情境,使其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当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全面开展各方面的教学活动,保证其工作效果。
第一,将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教学载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传统节日都蕴含着文化成分,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在传说与寓意的作用之下,形成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高中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为学生讲解各类文化知识,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传统文化相互接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为学生设置自主探讨内容,要求学生在放假期间搜索各类资料,不仅可以到图书馆中查阅文献,还可以在网络中搜集相关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再如教师可以在端午节期间,为学生讲解饮雄黄酒的知识,使得学生全面了解相关文化。
第二,挖掘乡土文化,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很多传统文化,主要就是在当地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生成较多的乡土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挖掘相关文化知识,要求学生在假期时间,团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自主设计调查报告。例如学生可以在少数民族中搜集各类文化知识,在自主搜集过程中能够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论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创新教学形式,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以此激发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显露.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课外语文(下),2016(5).
[2]张磊.传统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影响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江资喜.基于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作者简介:苏志东,1965年生,本科,广西北流市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编辑:张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