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类专业学生创业现状研究

2017-12-06马宏艳李挺续延李茉妍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

马宏艳++李挺++续延++李茉妍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类学生的创业现状为例,分析创业数据,提出面临问题,寻找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业质量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建议和参考,更好反馈人才培养环节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帮扶工作。

关键词: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

研究背景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将“双创”比喻成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大学毕业生也成为“双创”的主力军。在“双创”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北京市各校积极响应,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北京市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由2014年的925人上升至2016年的2,051人,创业率由2014年的0.41%上升至2016年的0.88%,实现了人数和创业率的双翻番。

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全面部署和大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时尚引领、创新驱动,不断推进“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协同育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孵化、保障”的“四位一体”,“创新、创意、创业”相互融合的“三创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全校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达70%以上,2014年至2016年应届毕业生创业率稳定在7%以上,创业率高于北京市整体水平。服装类专业学生创业率由2014年的11.37%上升至2016年的14.41%,在全国各类院校、各类专业中领先。

大学生创业如火如荼,成果喜人。但我们不得不正视大学生创业可能的掣肘,如大学生创业前夕存在缺乏社会经验、创业综合素质薄弱、创业资金不够充足、人脉不够广泛、不擅长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创业的成功、持续和成长。为了解服装类创业学生的创业现状,课题组以“服装类专业学生创业情况”为样本,对北京服装学院近年来的服装类专业学生创业团队开展了独立的质量跟踪评价工作,试图找到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发掘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更好反馈人才培养环节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帮扶工作。

服装类专业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课题组对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类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共调研服装类专业创业团队30个,创业项目涵盖艺术设计、文化创意、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其中,问卷采用原创性的创业能力量表,对学生的创业能力水平进行测评,在报告中以基本情况描述、相关性描述和差异性描述进行展示;在实地访谈中编制了访谈提纲,对创业团队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调研结果大致反映了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类专业学生的创业现状。

1.创业人员基本情况

受访的服装类专业创业学生当中男女生人数比例为1∶1,女生参与创业的态势较好,在数量上与男生持平,在类型上秉持专业特质。女性心理及行为特点契合艺术类专业创业需求,可以发挥出独特的优势。需要学校对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性别差异给予关注。

本科学生占93.33%,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学生为6.67%。学校应加强研究生创业的相关工作,提高研究生对创业的认识和参与度。

接受过创业相关培训的学生占76.67%,未接受过创业培训的学生有23.33%。受访样本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参加过创业培训,可见学校对学生创业培训的覆盖面有较高的重视。

2.创业能力情况

学生创业能力评价采用自评方式开展,采用量表为“创业精神”和“创业管理能力”评价量表。

在“创业精神”量表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开拓事业”“积极竞争”“抵抗挫折”“职业品质”等能力指标得分较高,表现良好。在“质疑精神”能力指标中,“面对权威敢于直陈反对意见”方面有待提升;“人文修养”能力指標中,“具备基本的文史、管理等人文社科知识”“追求人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有待加强;“承担责任”能力指标中,“面对失败敢于承认过错而不推诿”“遭遇失败能够及早振作重新开始”方面有待改进;“事业成就感”能力指标中,“可以为成就事业而牺牲其他”方面有待提高。

在“创业管理能力”量表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建构能力”“沟通能力”等指标得分较高,表现良好。在“机会评估能力”指标表现一般,学生在创业机会的市场潜力、盈利状况、潜在风险评估方面有待加强;在“资源识别能力”指标中,在“明确自身创业的禀赋”“能够结合内外环境搭建资源结构”方面有待提升;“战略决策能力”指标中,在“将战略以清晰的制度形式加以表现”“决策的依据以战略为核心而不动摇”方面有待加强;在“团队运行能力”指标中,在“设立及维护高效的工作程序”、监控团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方面有待提高;在“资源使用能力”指标中,学生在资源使用的各方面有待加强。

3.经营绩效评价

本次调查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学生创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财务指标用“销售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率”“市场份额增长率”三个指标进行衡量。非财务指标包括员工表现和顾客表现,员工表现分为“缺勤/离职率低”“较强烈的归属感及较高的忠诚度与满意度”两项指标,顾客表现分为“愿意不断购买并使用贵公司已有及新开发的产品或服务”“对贵公司非常信任,乐意提出产品或服务方面的改进意见”两项指标。

通过对学生答题分布百分比的加权均值进行计算,本次受访学生当中,对创业经营绩效的自我评价结果,由高到低依次是:员工有较强烈的归属感及较高的忠诚度与满意度、顾客愿意不断购买并使用贵公司已有及新开发的产品或服务、顾客对贵公司非常信任乐意提出产品或服务方面的改进意见、员工的缺勤/离职率较低、投资回报率较高、销售利润增长率较高、市场份额增长率较高。

4.团队运营和未来规划

创业团队运营现状及发展需求主要采用实地访谈的形式开展。据访谈情况归纳统计:目前,实现盈利的学生创业团队有21个,占全部团队的70%;达到盈亏平衡的团队有4个,占13.3%;有5个团队在调研时期处于亏损状态,占16.7%。在盈利团队当中,年均盈利不足5万元的团队有10个,占盈利团队的47.6%,全部团队的33.3%。可见,学生团队当中70%实现盈利,但盈利团队中47.6%的团队盈利幅度有待提升。结合刚达到盈亏平衡及处于亏损的团队数量,受访者当中需要切实提升盈利水平的团队数量达到19个,占全部团队数的63.3%,基数较大。学生目前在企业运营当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和设计”(含技术水平、设计灵感、工艺水平等关键词)、“人才招聘与管理”(含人员管理、人才等关键词)、“市场认可及销售情况”(含市场、客户、销售等关键词)、“资金或资源缺口”(含资金、资源等关键词)。

针对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76.67%的团队提出资源需求及解决方案。总体而言,学生对资源的需求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资金”(66.67%)、“培训”(66.67%)、“人员”(60%)、“设备”(26.67%)。有培训需求的团队集中在管理、专业技能、融资等企业管理方面,并且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26.67%)没有制定清晰的未来发展规划。

“双创”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建议

1.鼓励和帮助高学历人才开展创业

鼓励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更多参与创业。学校可以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创业之间建立工作桥梁。在学校内部的创新创业中心、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孵化基地等部门开展合作,如由相关部门牵头提供研究生创业课程研发资源,通过与设计创意转化部门的合作强化与相关产业与学术之间的联系,发布创新创意横向攻关课题。通过高水平的技术类攻关,强化研究生与实业界的联系,增强其研究内容的产品化、商品化要素,以此鼓励其参与创业。

2. 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开展教育培训

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活动。一方面,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创业教育及培训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要针对服装类大学生创业实践上遇到的企业内部管理、融资与财务管控、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市场策划与营销进行专项培训。在教学方式上,建议多运用任务驱动和典型示范的教学方法诱导学生自发产生创业观点巩固创业热情养成创业能力。在任务驱动环节教师以服装类创意创业活动的要点和难点设置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并按照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及结果给予点评和打分,这就诱发了学生的竞争热情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典型示范环节,教师引介技术型创业者或者企业中的创意负责人进入学校,对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传授。

3.专兼职相结合建立创业导师库

建立长期服务的专兼职专业化创业导师群体。校内导师宜从专业课教师当中选拔,可以在学校内加强对创业教育师资的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邀请技术型和商科专家来服装类院校讲学授课并组织教师观摩,开展产学研合作,选送教师到大中型企业参与生产运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校外兼职导师,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创业初期选项时即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时刻监督和指点学生的创业行为,在资源使用方面提供意见,在创业融资方面提供资源。

4.资本对接拓展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加大与企业资本的对接力度。企业向高校资本对接可以分成两种模式。一种是间接对接。企业出资提供高校创业事业发展经费包括企业向高校捐赠奖学金、资助实验室建设、创业大赛所需的经费以及仪器设备捐赠等,这将缓解学生創业实训和技术研发设备的部分压力。学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校友服务和人文关怀,不断吸引校友企业家以及有关企业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捐款捐物,建立一套完善的经费资助制度。另一种是直接对接。可以在学校设置直接投资基金,对萌芽中的创新创意进行扶持,对相对成熟的设计成果进行投资,由双方按照法律约定企业可以获得未来的部分所有权和收益权,同时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签署等法律风险处置工作。

5.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创业实训

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业实训模式。创业活动以其高度的实操性导致进行成本偏高,因此在实际创业之前进行必要的实训实验以降低试错成本,较快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创业实训可以理解为创业思维和商业模式的塑造,在虚拟创业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案例学习、创业计划书的团队虚拟训练模式,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挖掘创业创意,为将来真正创业做好一份可行的商业计划书。同时,依托线上的创业虚拟实训系统开展对抗加合作式的虚拟经营,帮助学生修正创业项目提升创业成熟度。

6.建立稳定创业数据采集分析体系

建立稳定的中长期创业绩效数据采集跟踪工作体系。创业数据采集分析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次数据的反馈无法呈现完整的创业状况,多次评价的对比,才能较为清晰地反馈学校创业工作的动态发展轨迹,由此建立稳定的创业工作数据库,根据服装类专业学生创业的特点,帮助学校在整体上客观把握服装类学生创业的形势,以利于学校创业教育的持续开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北京服装学院创业质量评价报告,2015.

[2]北京服装学院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

[3]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

[4]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6.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