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教学,“读”中有“度”

2017-12-06吴敬会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广度诵读古诗词教学

吴敬会

【摘要】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当前高中的古诗词教学走进了功利化的“死胡同”。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诵读;温度;深度;广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鉴赏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古诗词是一种集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于一体的文学艺术,其教学要体现诗词特色,除了要让学生掌握鉴赏方法,提高欣赏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性情,升华学生的人生境界,传承传统文化。然而,当下多数教师的诗词教学却只盯着高考,与诗词的美感和语文的本真渐行渐远,具体表现有:

1.模式单一,围绕高考题型设计教学环节,偏离课标,总结所谓的答题模式、标准答案,做题代替了鉴赏,鉴赏课变成了习题课。2.“一言堂”,教师的理性分析代替了学生的直觉领悟,不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表达,不关心课堂的动态生成,几乎全是照本宣科完成预设的内容。3.“冰火两重天”,有的课堂成了“哑巴课堂”,鸦雀无声;有的课堂台上台下掌声一片,看似热闹非凡,其实收效甚微,作秀而已。4.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缺少对诗词题材、风格、思想等的拓展和鉴赏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是生搬硬套,鉴赏能力的提高无从谈起。

老子《道德经》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教师能否摒弃功利和作秀,像高明的厨师一样将古诗词教学做成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味小菜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跟高考其實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兼顾到,只是多数教师不做为而已。

“教师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古诗词教学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要以优雅的风度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影响学生,以细腻的情感打动学生,以睿智的思想启迪学生。每次教学,都是师生跟诗人词人的一次面对面的谈话、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一次美的熏陶、一次精神的相遇、一次思想境界的升华。倾听文字的“声音”,读出文字的“情感”,感受文字的“温度”,揣摩文字的“深度”,拓展文字的“广度”。师生超越了时空,融入了情感,贴近了生活,走入了作者心灵,教学才真正有意义。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是歌、声、律的凝聚贯通,诗词自产生起就带有音乐的属性,一首好的诗词就是一首好的乐曲,整齐的结构、抑扬的节奏、回环的旋律,带给人听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因此,古诗词教学离不开反复倾听、诵读、吟咏,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朗读者,不但要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还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和个性,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享受朗读的美好。

当代美学家李泽厚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古诗词虽然是高雅的艺术,但也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一个个伟大的诗人词人也并非高不可攀,他们的作品里散发出的也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而是生命的“温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寥寥二十字,却分明洋溢着温暖如春的诗情。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人词人的内心,去跟他们零距离的接触,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品味他们的爱恨情仇,比如傲岸不羁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多愁善感的李清照、壮志难酬的辛弃疾等,将作品的“温度”融入学生的血液,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如果说,思想是诗人词人的灵魂绽放出的美丽花朵,那么诗词作品便是簇拥花朵的绿叶。古往今来,多少诗词大家关于宇宙、生命、人生的种种思考,他们闪光的思想依旧光彩夺目。比如今天我们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仍能从“故垒”的滚滚波涛中体会苏轼积极用世的渴望、消极避世的无奈、超脱尘世的豁达等复杂思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让这些思想指导学生的人生,让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和高贵。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的教学大纲宽广得无以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进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古诗词教学要做到生动有趣,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课堂上博古通今、旁征博引,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古诗词本身承载了很多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要让诗词厚重起来,既传授了知识,又弘扬了文化,何乐而不为呢?

古诗词教学,“读”中有“度”,不妨尝试一下以“读”为主线的“五步教学法”,赋予课堂以人性的“温度”、思想的“深度”和视野的“广度”:

第一步,初读感知。教师范读或播放名家范读音频视频,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感染学生,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之后学生放声自由诵读,整体感受诗歌语言、内容、情感,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自己的内心感受。第二步,细读鉴赏。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化身作者,走入诗境,揣摩每个意象、句子,弄清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写得怎样、表现了什么情感,从而掌握诗词鉴赏的技巧。第三步,深读品味。结合作者生平及相关背景,品读诗歌,走进诗人内心,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与作者进行思想的碰撞,获得哲理的启迪,从更高层次上把握诗歌内涵。第四步,再读拓展。教师可以横向或纵向适当补充一两首其他诗词进行拓展诵读,比较几首诗词在内容、情感、手法、风格等方面的异同,从而加深对课内诗词的理解,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第五步,朗读交流。诗词理解到位,学生饱含深情、个性化朗诵诗词,学生也可以自己即兴创作诗词朗诵。教师指导朗诵技巧,让诗词内化于学生心灵。

南宋朱熹《读书之要》中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读书如此,古诗词教学亦如此,要以诵读为主线,边读边赏,边思边悟,努力让每一节课都萦绕着琅琅的读书声,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得到“温度”“深度”“广度”,从而让学生最终“得趣、得言、得意、得法”,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参考文献

[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三联书店,2008.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9.

[3]曹明海,钱加清.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编辑:张驰)endprint

猜你喜欢

广度诵读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