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学习的积累

2017-12-06连雪卿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积累习惯

【摘要】课堂中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积累,等于给学生“资本”,学生一生都能享受它的“利息” ,让学生达到“自能读,自能作”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学习;积累;习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广义地说就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 育,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除了统一教材,还有地方教材、校本教材,连英语也是小学初考的内容,同电脑、史、地、生是中考的内容一样。可是,小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繁重的科目让学生疲惫不堪。如果语文教学还像从前一样:课前预习,课后多练习巩固,必然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且方法古板,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式,语文教学也需向45分钟要质量。如何做到?本人认为语文教学要在课堂中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积累。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马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在他的神经中储存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如果我们能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将如马申斯基所说的变为一种“资本”,像“利息”一样不断增长,受用终生。语文学习不但在课内,也在学校课堂之外的社会、家庭等广阔的空间,因此,有人提出“语文功夫在课外”的认识和主张,这个道理人们好像都能接受,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真正这样去做的恐怕不多,因此,积累是非常重要的。积累的真正意义并非简简单单地抄抄写写、罗列材料,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会归纳分析的习惯。如通过观察,再进行思考,学会整理加工,把一些暂时不用的但将来用得着的东西进行归纳处理,需要时它们就会信手拈来,这样就变成了自己的知识。如上复习课,要培养学生习惯,可抓住基础知识、阅读、写作三个大方面来复习。(一)基础知识,又可归纳为若干个知识点,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二)阅读,归纳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根据它们各类问题特色加上实例(具体课文)特点,比较分析。特别是精彩片段,如《火烧云》一文抓住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多”“ 快” 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则效果更佳,另外对精彩片段指導学生多看,结合练习多加巩固,这样可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三)写作,培养写作收集材料 (如充分利用语文课本每单元的语文园地“我的发现”“读读背背”等,让学生收集资料),特别是培养学生在作文课中快速成文的习惯。当然,“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可是若教师长期这样训练,相信学生会养成习惯,学会归纳分析,语文学习不再显得那么复杂了。还有学会归纳也是一种习惯,语文的学习还有其他习惯:

如上课“批注式”的自读习惯(即对难点、不易理解的地方或有自己的观点的地方注明),课前预习能利用“预习提示”的习惯,字典能随身携带的习惯,小组讨论敢言敢问的习惯等。这些习惯教师若能稍加培养,不要多长时间,学生就能定格。那么一堂语文课不再是鸦雀无声或者学生成了埋头只顾抄写笔记的机械人了,而是辩论会、小品、相声群英荟萃的课堂了,教师上起语文课心情好,学生也觉得语文课有趣,学起来轻松,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轻轻松松学语文已不再是望尘莫及。

二、训练各种能力

教育学家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不是向学生奉送真理,而是指导学生考试去探索发现未知领域,达到‘自能读,自能作的境界”。语文能力指正确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是语文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我认为,除了这四种能力,还有第五种能力,即会考试的能力(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我认为会考试实际上是一种答题的技能,关于这方面的能力,在课堂中如能授予学生,我想在语文的学习领域中,学生已找到一把万能钥匙了。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便是这个道理了吧。

具体说来 ,听说能力包括语音分辨能力、语词释意能力、语段分析能力、内容概括能力、思想鉴别能力;说话能力包括标准正音能力、日常会话能力、即席发言能力、专题讲演能力、自由论辩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文字认读能力、语言释义能力、文章解析能力、文字鉴赏能力、著作研读能力;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联名构段能力、布局谋篇能力、思辨立意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方法各有千秋,如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抓住“品—思—评—联”四个步骤;写作能力强调“读—析—仿—创”的训练等。在具体的操作中许多教师各有绝招,而又各有风格,我也不多言,我想重点讲的是第五种比较鲜为人知的能力——考试能力。

素质教育也需要分数,高素质要通过高分数体现,现在试卷已经越来越偏向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考查,如语文考试中的口语交 际能力、阅读赏析能力等。正因为如此,试卷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同理可证,分数也体现素质。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平时对知识传授很认真、很仔细,确信学生掌握得相当牢固,但考试结果令人大失所望,为什么呢?事后反省才知道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学生不知所措,敷衍了事,命中率非常低,目前,随着考试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各种考题无论是内容形式上还是在体系结构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类繁多,花样层出不穷,出卷者绞尽脑汁地变换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命题方式。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只考查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考查答案的思路是否正确、态度是否认真、情绪是否冷静。如判断题、选择题中分“错误的”“不对的”“有错的”“不正确的”“正确的”“无错的”“不完全正确的”“全对的”一类带有陷阱的字眼,在各类考题中出现率较高,而学生失误率也较高。因此,学生会考试的能力培养无非将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做到尽善尽美,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

(一)编顺口溜识记的能力

我们知道,朗朗上口的诗歌容易识记,因此,对于知识点同样可以教给学生自编顺口溜(或押韵的句子来识记)。如区别形近字“戊、戌、戎、戍”,可让学生这样:横xu点shu中空wu,十字相交读作rong。这样的顺口溜不仅区别了字形,而且又分清了字音。短语识记,如:改善、改良、改变、改正、改进可搭配而成。缺点改正,技术改进,面貌改变,生活改善,土壤改良。句子修改上教学生抓句子主干,看搭配,主谓定状注顺序,诗句的节奏划分掌握一般规律,七言一般为2/2/3,五言一般为2/3。记叙文阅读强调找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说明文阅读强调找说明对象和内容,再看使用说明方法。议论文阅读强调议论点、论据和论证等。这些知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但若将之归纳教给学生,语文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作为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生是活的个体,给学生自主空间,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教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让学生积累学习的门径,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它是一个源泉,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教给模式(公式),让学生学会套用公式、组织语言的能力

学会组织语言的能力,我们知道,教育所传递的内容是创造和发现的总和,教育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最主要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科学地创造模式,教会学生也是当前教师的己任。我认为,教学中不仅数学有公式,语文教学同样也有公式,而且能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便捷途径。如阅读中修辞手法运用之妙说法可按以下几点来完成:

1.先说出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比喻是形象生动的说明……排比是增强气势,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2.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字词表达准确性的区别可按:①要讲出原文使用这个词的妙处;②换用后有什么影响。阅读分析时可让学生用“三读法”,一是读整体感知,二是读精彩部分,三是读文后问题。领会要旨,再解答问题。写人文章抓品质和精神,状物文章体会作者情感,这些都是语文的模式。他们就是不变的“药”,其他内容更换都只是“汤水”的改变。学生掌握了这个窍门,再多的难题对于学生而言都轻而易举了。有了上述的考试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就会大大提高,面对考试也不再有一筹莫展或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了。

总之,教学相长,语文学习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若能多积累经验,在语文教学的领域里扩展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大,可谓方法在握、终生受用。

作者简介:连雪卿,女,1977年生,福建大田人,本科,大田县教育局教研室,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积累习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