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对王安石思想创作的影响探析
2017-12-06周铁英
【摘要】杜甫是我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写实诗人,因为他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被后世尊称为“诗圣”。而王安石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及文学家,一生中都推崇并践行经济邦世,在他的影响下,崇杜之风逐渐盛行,同时还深刻影响了宋代的诗风。本文就简要探析了杜甫对王安石思想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杜甫;王安石;现实主义;忧患意識;影响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王安石和杜甫都是在我国的诗歌史上留下了宝贵财富的著名诗人,杜甫至今仍然有1500多首诗歌被保存并流传下来,可见其对诗歌史的贡献之大、影响之深。王安石也是北宋时期文学成就较显著的著名文学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经典的著作。由于在王安石生活的北宋时期正是杜诗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期,因此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对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对杜甫及杜甫诗歌的崇拜之情
从“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知,王安石对杜甫的评价是十分高的,这句话是说杜甫的忧怀仁心从古至今都极为少见,真希望能从九原将杜甫起死回生,来永远追随杜甫游学。王安石是十分崇拜杜甫的忧患情怀的,本人也是诗歌史上著名的诗人,他对杜甫的崇拜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杜甫的诗歌在北宋中晚期时占据的崇高地位。
二、杜甫诗歌的写实主义风格深刻影响了王安石的诗歌创作
我们都知道,杜甫十分擅长写实,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由于他生于唐朝由胜转衰的历史时期,所以他的仕途经历较为坎坷,通过科举考试之路以及权贵之门均未能够在宫廷中谋得较好的官职,使其满腹经纶无处施展;另一方面,他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战争流离和漂泊,这些都为他创作出接近社会现实的诗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王安石也是一位十分重视国家命运的政治家,他时刻关注国家的兴衰成败,有着极强的忧患意识,故使得他能够对杜甫的诗歌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从王安石创作的《河北民》《收盐》《省兵》等诗歌中都可以看出他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三、王安石巧妙地将杜甫诗歌化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北宋时期对杜甫诗歌的化用又可以分为早期和中晚期两个阶段,早期主要是对杜甫诗歌中的典故进行应用,到了北宋中晚期后,才开始大量地将杜甫诗歌化用到个人诗歌创作中。如王安石《寄吴冲卿》中的“何缘一杯酒,谈笑相追逐”这句,就是对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这一句的化用。
四、对杜甫诗歌句法、句式的借鉴
在王安石的诗歌中随处可见对杜甫诗歌的借鉴和参考,可以说他的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离不开长时间对杜甫诗歌的学习和琢磨,从而逐渐形成了具有杜甫诗歌风格的诗风。如王安石创作的《曹继武故乡行记》中的“清坐苦无公事扰,高谈时有故人经”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诗歌的句式是经过了一定的仔细推敲的,诗句前后对仗工整,用词也较考究。
此外,从王安石的《次韵张德甫奉议》《送何正臣主簿》《华藏寺会故人》等其他诗歌中也可以体现出他对杜甫诗歌的借鉴。
五、充分吸收杜甫诗歌中的精髓
对中国诗歌研究较深入的吴中胜先生认为,王安石对杜甫诗歌的借鉴不仅是在句式形式上的借鉴,而且还充分汲取了杜甫诗歌中的精华部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如王安石创作的诗歌《宿雨》中的“绿搅寒芜出,红争暖树归”这句,“红”“绿”相对,“寒”“暖”相比,从中就可以表现出浓厚的艺术性,与杜诗一脉相承又相得益彰,这也是使王安石的诗歌与杜甫的诗歌之间形似而整体内容实则大不相同的原因。
六、王安石的诗歌与杜甫诗歌的差异性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过程虽然受到杜甫诗歌较深刻的影响,但是二者的创作风格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从两人整体创作出的作品来看,还存在很大差异。
如王安石的诗歌中有喜欢对问题议论的倾向,而从杜甫的诗歌中我们并没有发现这种写作的倾向。此外,王安石的诗歌还具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在他创作的所有诗歌中应酬诗歌占据了比较大的比例。再次,杜甫和王安石的诗歌中虽然都十分喜欢使用典故,杜甫的典故让人读起来会觉得十分贴切,与诗歌融为一体,更能够深化诗歌的内容、感情的表达;而王安石的诗歌中应用典故不是为了对个人的诗歌进行润色,而是为了达到显示个人学识、展示个人才华的目的,故其典故应用也就没有太大的借鉴参考意义。
从总体上来说,造成杜甫与王安石诗歌风格不同的原因除了二人的个人差异外,还受到时代、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从他们的诗歌中我们都能够看到并体会到忧患意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七、结语
王安石在个人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受到众多优秀诗人的影响,但其中杜甫对其影响是较为深刻的。他不仅对杜甫的诗歌给出了极大的赞赏和评价,而且还在自己创作的诗歌中运用了大量杜诗。虽然就创作成果来看,二人都是写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出的诗歌要远比王安石的诗歌优秀,但不管是杜诗还是王安石的诗中都能够深刻地体现出古人对国家、对社会的忧患意识,这是我们今人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张晓凤.王安石诗歌意象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2]杨碧海.论王安石对韩愈诗歌艺术的继承与创变[J].中州学刊,2016(8).
[3]钟洋.王安石诗歌中的女性描写[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李彦.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论王安石晚年的诗歌风格[J].名作欣赏,2014(35).
作者简介:周铁英,1981年生,女,江苏海门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
(编辑: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