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魅力让中东欧心动
2017-12-06
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解释者”网12月5日文章,原题:后苏联国家感受到(中国)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中国总理李克强上周访问匈牙利、参加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表明,中国在后苏联地区正成为日益重要的角色。在中亚,中国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北京在前苏联帝国的另一端、欧洲核心地带的影响迅速扩大的事实却不太为人所知。
历史上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仍与中东欧国家保持着关系。不过,中国进入后共产主义欧洲的心脏地带则是相对近年来的事。如同在欧亚大陆其他地方一样,(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往来的重要因素。
自2013年以来,“16+1”模式很自然被纳入“一带一路”框架之下。事实上,从2011年开始就有的合作领域,与“一带一路”要推进的合作相吻合。如今,中东欧国家正竞相成为北京的新的“入欧门户”,仿佛中国人此前没有进入欧洲市场和技术的多条途径似的。
对于中东欧国家来说,与中国合作的好处不仅仅是资金方面。它们当中的一些国家如今正面临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越来越批评欧洲的价值观。这些国家有时候会跟莫斯科一样厌恶西方的“腐朽”,但由于历史上的怨恨和猜疑,他们又不太情愿与俄罗斯进行合作。
相比之下,中国(对这些国家)并不构成直接的安全威胁。中国提供合作机会,但不会施加政治压力,也不会喋喋不休地教训他们民主价值恶化,抑或提出要他们接收叙利亚或利比亚难民这类要求。中国的国家主导的经济成功与政治威权相结合的模式,予人以启发。用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的话来说,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那些希望看到“自由民主遍地开花”的人忧虑的是,这些(后苏联)国家曾经拒斥“铁幕”,热情地投身于欧洲欢迎的怀抱,现如今居然受到社会主义——但这一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迷人歌声的诱惑。▲
(作者纳德吉·罗兰,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