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 056例产妇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2017-12-06王士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1期
关键词:钙剂骨量骨质疏松症

王士艳, 蒋 洁, 蒋 霞

(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营养科, 江苏 无锡, 214002)

1056例产妇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王士艳, 蒋 洁, 蒋 霞

(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营养科, 江苏 无锡, 214002)

骨密度; 孕产妇;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并发症脆性骨折可使患者致残,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妇女妊娠及哺乳期的骨量高低对其一生的骨量起决定性影响,若骨量过度消耗可能会影响到女性绝经前骨量的积累和围绝经期的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大[2]。本文对1 056例产后42 d的产妇的骨密度进行测定[3-4], 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10月在本院做产后42 d健康检查的产妇中符合纳入条件者。纳入标准为: 无妊娠合并症; 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无肝肾疾病; 无长期用药史; 无骨折病史。

1.2 方法

由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务人员对产妇进行询问。内容包括出生年月日、产次、生产方式、婴儿喂养方式、有无补充钙剂、补充维生素D3、有无喝牛奶。补充钙剂是指每天服用钙剂500 mg以上且持续1月以上。喝牛奶是指每日喝牛奶250 mL以上且持续1月以上。补充VD是每日补充VD 400 IU且持续1个月以上。

经过严格培训的专职医务人员用康荣信数字超声骨密度仪测量检测产妇桡骨末梢1/3处的骨密度,得出标准差值(SD)。WHO的诊断标准[5]: T≥-1 SD为骨量正常, T>-2.5~<-1 SD为骨量减少, T≤2.5 SD为骨质疏松。

2 结 果

1 056例产后42 d产妇,年龄以25~35岁为主,占总人数的70.83%; 婴儿喂养方式以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为主,分别占50.76%和47.63%; 生产次数1次和2次及以上,分别占65.25%和34.25%。1 056例产妇经骨密度仪测定后,骨量正常为684例(64.77%), 骨量减少350例,发生率为33.14%, 骨质疏松22例,发生率为2.08%。对684例骨密度正常、350例骨量减少、22例骨质疏松产妇和2 360例骨密度正常产妇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孕产妇的年龄、产次、孕产期有效补钙、补充VD、补充牛奶是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P<0.05), 见表1、2、3。

表1 年龄、产次、哺乳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n(%)]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 *P<0.05; 与骨量减少组比较, #P<0.05。

表2 孕期补钙、VD、喝奶与骨密度关系[n(%)]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 *P<0.05; 与骨量减少组比较, #P<0.05。

表3 产后补钙、VD、喝奶与骨密度关系[n(%)]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 *P<0.05; 与骨量减少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若妇女在孕产期未注意骨骼的保健,很容易引起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 PLO)[6], 影响妇女的骨质健康。孕妇妊娠期的骨量减少不仅影响自身,也会损害胎儿钙营养状况。因此钙营养指导对孕妇来说尤为重要[7]。孕期骨量减少主要是由于妊娠需钙量增加,但孕期血容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血钙浓度下降,而且孕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排泄增多,孕期的雌激素水平增加又可抑制孕妇重吸收钙,使孕妇处于低钙水平。骨骼中的钙大量被动流失,可继发骨质疏松[8]。在哺乳期,产妇每天要消耗200~300 mg的钙从母乳中排出。再加上哺乳期母体雌激素处在低水平,催乳素处在高水平,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的骨密度下降,骨量减少。所以产妇骨质疏松发病率要高于育龄妇女[9]。

本研究结果显示, 25岁以下组骨量丢失最明显,其次是35岁以上组。骨峰值及骨丢失率2个因素决定一个人的骨量,因此建立足够的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女性20~30岁为骨量缓慢增长期, 25~30岁骨量达到峰值, 30~40岁为骨峰值相对稳定期,但骨量开始出现丢失。从骨代谢角度上来看,怀孕的最佳时机应该是25~35岁。本研究发现,初产妇和经产妇在骨量异常上也有显著差异。经产妇更容易发生骨量减少,这个与陈赛琼等[10]研究一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经产妇比例会越来越高,更应该重视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骨骼保健。本研究结果提示,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3组婴儿喂养方式无显著差异,说明婴儿喂养方式不是骨密度的影响因素,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1]。这可能与人工喂养的样本太少有关。无论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喂养,乳母体内的都是泌乳素处在高水平,雌激素处在低水平,乳母都会通过分泌乳汁造成体内钙的流失。这也可能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对骨密度影响不大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无论是孕期还是产后,有无有效补充钙剂、VD、牛奶都有显著差异。有效补充钙剂、VD、牛奶都是骨量异常的保护因素,这个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共识[12]。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个共识。但是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无论是钙剂、VD、牛奶、复合维生素的补充情况,产后都明显少于孕期。这可能与孕产妇的意识和传统的坐月子的饮食习惯有关[13]。孕产妇往往更重视孕期的营养状况而忽略了哺乳期的营养补充。尤其是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由于乳母不能喝牛奶,钙剂补充尤为重要。此外中国产妇有坐月子的习俗。产后42 d内很少户外活动或晒太阳[14], 所以产后VD的补充也是非常重要。

[1]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2015)[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4, 20(9): 1007-1010.

[2] 钱芳. 孕期骨营养监测对孕产妇骨健康的影响[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3(10): 1451-1454.

[3] 官辉煜. 超声骨密度仪检测方法的探讨[J]. 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0, 18(4): 6-7.

[4] 田红霞, 康笑冰, 杨李萍. 健康教育加营养干预对孕妇骨密度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36): 125-27.

[5] 邵玉. 广东省近5年骨质疏松症研究新进展[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 22(2): 238-244.

[6] 张敏, 陈景言, 李斌, 等.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1例分析及文献回顾[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 22(6): 727-729.

[7] 景建玲. 钙营养指导对孕妇富钙饮食和骨健康的影响[J]. 护理研究, 2012, 4(26): 896-899.

[8] 吴秀菊. 不同孕期孕妇骨密度干预结果与对比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5): 1147-1148.

[9] 苏红梅, 袁慧蓉, 董海鹏, 等. 1 200例妇女超声骨密度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 22(1): 24-26.

[10] 陈赛琼. 经产妇产后早期股骨近端骨密度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21): 2968-2969.

[11] 李晶晶. 孕期有效补钙对围产期妇女骨密度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 33-34.

[12] 李冰. 钙营养综合干预对孕妇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 24(5): 319-321.

[13] 胡玉华, 祁娜, 姚鑫. 产褥期产妇膳食营养模式研究进展[J]. 食品与机械, 2013, 29(4): 254-257. 5939-5940.

[14] 代旭. 产褥期妇女膳食行为及其相关因素[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 27(9): 1052-1055.

2017-05-25

蒋霞

R 336

A

1672-2353(2017)21-228-02

10.7619/jcmp.201721095

猜你喜欢

钙剂骨量骨质疏松症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钙剂联合维生素D3治疗儿童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补钙的学问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钙剂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从治未病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滋肝补肾法治疗肝肾亏虚型骨质疏松症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