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

2017-12-06羊泽林

海峡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窑址窑炉遗迹

■ 羊泽林

一、窑址概况

苦寨坑窑址远景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当地人称“苦寨坑”的一座山坡上,与德化三班镇接壤,海拔高度约674米。窑址分布范围约1500平方米,于2015年12月发现,2016年1月进行试掘,确定内涵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11~12月,福建博物院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再次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50平方米。

二、地层、年代与分期

整个发掘区地层可分八层,山坡下部地层堆积较厚,近山顶处较薄。共发现9条龙窑遗迹,均依山而建,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分布密集,上部窑炉叠压打破下部窑炉,因此,早期窑炉被晚期破坏,为保存晚期窑炉,部分早期遗迹未全部清理出来,仅局部进行解剖。其中③层下有Y5、Y6、Y7,④层下有Y8,⑤层下有Y4,⑥层下有Y3,⑦层下有Y2、Y9,⑧层下有Y1。

发掘结束后,共采集6件炭标本送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进行年代测定,为公元前14世纪末至公元前18世纪中期,即相当于中原商代中期至夏代中期。所测年代序列基本与窑炉叠压打破关系相符。根据窑炉遗迹开口层位以及叠压打破关系,将9条窑炉遗迹分成二期:

第一期 Y1 、Y2、Y9、Y3、Y4

年代为公元前16世纪晚期至公元前18世纪中期,相当于中原商代初期至夏代中期。这一时期窑炉较短,一般长约3米,宽约1米。第一期产品印纹硬陶占比约70%,印纹硬陶占比约20%,窑具(垫饼)占比约10%。器形以罐、尊、钵、壶等为主。原始青瓷釉层较薄,多器表施釉,内壁无釉。

第二期 Y8、Y5、Y6、Y7

年代为公元前14世纪晚期至公元前16世纪末期。相当于中原商代中期至商代早期。与第一期窑炉相比,这一时期窑炉变长、宽,一般长度在3米以上,最长的Y7达4米多,宽度1~1.3米。产品与第一期相比,原始青瓷占比上升,达30%,印纹硬陶占比则下降,占比约55%,窑具(垫饼)占比约15%。器形仍以罐、尊、钵、壶等为主。原始青瓷器除器表施釉外,部分内壁、圈足内亦施釉。

图2 窑炉遗迹位置

图3 Y2窑炉遗迹(南→北)

图4 Y6出烟室(北→南)

图5 Y5窑炉遗迹(南→北)

三、产品工艺

原始青瓷的装饰技法、纹饰与印纹陶相同,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菱格纹、方格纹、直条纹、圆圈纹、篦齿纹、凸棱纹等。大部分器物外壁均有纹饰,腹部拍印方格纹、菱纹、直条纹为主,肩部戳印圆圈纹、锥刺纹,并间以弦纹、篦齿纹等。大部分垫饼亦拍印有直条纹,少量方格纹和菱格纹。

窑址里出土的大部分陶瓷器以及垫饼残片均被人工有意识的打击过,因此发现大量刃部较为锋利的陶瓷片,很多陶瓷片上还可见打击痕迹。

器物成形工艺,原始青瓷和陶器均采用泥条拼接,大型器物内壁可见密集的凹窝,部分圈足、口沿位置采用慢轮修整。

装烧工艺,从部分器物的肩部、口沿出现叠烧以及与垫饼粘连的痕迹分析,应该有部分器物采用叠烧工艺,有的还用垫饼做为器物之间的间隔具。大部分器物采用单件烧造。

四、科技分析

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测试,原始青瓷烧成温度为1000℃左右。原始瓷吸水率为10%、11%,印纹陶为19.5%。

此外,还对苦寨坑窑址产品的胎质以及周边瓷土原料化学成分测试比较,认为产品原料就是本地埋藏浅、易开采的瓷土。同时通过实验考古的方法,用苦寨坑窑址附近的瓷土,通过传统水洗原料,最后烧成瓷器,证明苦寨坑瓷土因富含伊利石矿物,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成型性能,并具有低温独立成瓷的特性,可用单一原料制作陶瓷。

五、产品流通

在同属晋江流域的泉州丰泽区、南安市、永春县、安溪县等许多遗址中均发现与苦寨坑窑址产品相同的印纹陶及原始青瓷器标本,晋江流域应该是苦寨坑窑址产品的主要流通与消费地。此外,在闽江下游的平潭壳丘头遗址、莆田仑仔山遗址、漳州九龙江下游虎林山遗址中也发现部分与苦寨坑窑址相同的原始青瓷或印纹陶,因此,苦寨坑窑址的产品有可能向北流播到闽江流域,向南影响到九龙江流域。

图6 原始青瓷尊残片(Y2②∶8)

图7 原始青瓷圈足(Y6:01)

图8 垫饼(Y7③∶12)

图9 陶瓷片纹饰

六、价值与意义

(1)苦寨坑窑址是我国目前已知烧造最早原始青瓷的窑址,与浙江地区夏商时期的原始青瓷窑址相比,两者无论是窑业技术,还是产品,均有较大差别,应属两个窑业技术系统。在二期窑址产品中,均有印纹硬陶与原始青瓷并存的现象,因此,苦寨坑窑址对探讨我国原始青瓷与印纹硬陶的关系以及瓷器起源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2)苦寨坑窑址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出现火膛、窑室、出烟室结构,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并且在第一期窑业生产中就出现窑具,已使用垫饼做为间隔具,这些对研究我国龙窑起源以及夏商时期的窑业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3)在苦寨坑窑址周边区域调查、勘探过程中,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10余处规模较大的夏商时期的窑址群和聚落遗址,填补了福建夏商时期陶瓷手工业遗存的空白。

(4)苦寨坑窑址群的发现,为福建晋江流域、沿海地区等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确立了产地和年代,为福建地区青铜时期的文化编年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猜你喜欢

窑址窑炉遗迹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河南荥阳市一碳素厂窑炉坍塌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液晶玻璃窑炉节能设计开发与应用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关于窑炉节能的答疑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陶瓷窑炉钠钙双碱法脱硫应用的分析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