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生态治理修复

2017-12-06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苏银增

河北水利 2017年10期
关键词:河湖节水水资源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苏银增

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生态治理修复

□河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苏银增

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明确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明确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根本方针;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新的两步走战略的重要指标,明确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生态文明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一道得到全面提升;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我们加快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重要指示的重点任务,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出台了《河北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久久为功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打造了塞罕坝机械林场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生动范例;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这一生态治理标志性工程,困扰河北多年的地下水超采得到初步遏制,项目区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减弱,部分区域止跌回升;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引黄入冀补淀等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实施岗黄水库等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开展白洋淀、衡水湖、永定河、滹沱河、滏阳河、洋河等重点河道综合整治,水生态状况持续好转;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累计治理面积6400多km2,工程区减沙效益达70%以上;建成邯郸、邢台、承德等国家级水生态试点城市,打造了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国家级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省重点区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但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受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历史欠账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扩大等综合因素影响,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水生态脆弱与水环境污染并存、基础设施薄弱与管理落后并存等问题相互交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依然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自觉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全面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生态治理修复,整体提升美丽河北建设的水利保障能力。

第一,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我省作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必须把节水作为保障水安全的根本方针,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性举措,按照国家节水行动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通过控制总量、提升效率、健全机制,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优化全省用水结构,切实转变用水方式,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农业节水方面,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建立与我省水土资源相匹配的农业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采取推广节水抗旱小麦品种等农艺节水措施,合理压减高耗水作物,培育和打造耗水低、产量高、效益好的新型农业产业结构。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推广,大力发展喷灌、微灌、高标准管灌等节水灌溉模式,进一步完善从水源到田间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万亩,到2020年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90%左右。在工业节水方面,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对改造提升的传统产业实施节水管控和节水技术改造,对培育壮大的新兴产业同步建立先进节水管理模式、同步配套先进节水技术,对钢铁、石化、制革等高耗水行业严格落实水耗定额,整体推进工业集约节约用水,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16年的81%达到85%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6年的14m3下降到12m3左右。在生活节水方面,引导和鼓励居民安装节水型器具,从严控制高尔夫球场、洗浴等高耗水服务业,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加强节水宣传,提升公众节水意识。在机制节水方面,加大农业水权、水价改革力度,进一步落实工业差别水价、生活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计加价等改革举措,深化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费形成机制,切实发挥税收和价格杠杆调节作用,促进全社会用水结构调整优化,进一步缓解用水紧张局面。

第二,坚持久久为功,持续修复改善地下水生态。在总结过去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地下水超采常态化治理,全面推行“科学规划、确权定价、控管结合、内节外引、综合施策”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模式,强化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加快完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和管理体系,加大水源替代力度,力争到2020年逐步实现地下水有序开发,基本实现采补平衡,使华北平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在继续深入实施农业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同时,多措并举用好外调水,加大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实施廊涿干渠与北京南干渠连通、廊坊“北三县”供水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居民供水一体化,建设地表水源置换地下水工程,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江水直供工程,建立有利于促进江水利用、减少地下水开采的水价形成机制,最大限度地消纳长江水。经过艰苦努力,总投资44亿元的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已于10月底全线建成,具备了通水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一工程和现有位山、潘庄等引黄线路,增调黄河水。严格取用地下水管控,对接近或超过地下水开采总量指标的地区实行新增水量限批制度。实施自备井关停行动,2018年年底前全部关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进一步加强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完善地下水位监测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省的地下水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地下水水位、水量的动态监控。

第三,坚持系统治理,着力拓展水生态容量空间。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把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筑牢水生态安全屏障。一是持续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我省“再造三个塞罕坝”战略部署,以燕山—太行山和坝上地区为重点,坚持自然修复为主,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推进以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流失防治,每年治理不低于2000km2,通过封山育林、固本培元,有效涵养水源。二是加强河湖治理修复。结合国家“六河五湖”综合整治,坚持从源头抓起,采取“调水、控源、净湖、清河、修复”等措施,对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湖泊和永定河、滹沱河等重点河道开展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打造贯穿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生态河流廊道。突出抓好白洋淀及周边水生态修复保护,开展白洋淀及上游河道清洁、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谋划实施白洋淀周边河道综合整治、白洋淀清淤、新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及新区周边地下水压采,恢复改善新区生态环境。三是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保护。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加强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强化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和日常巡查,全面封堵非法设置的排污口,推动水功能区达标建设,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护,推进村镇河渠整治,祛滞化淤,清障疏浚,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家园”,确保到2020年全省重点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第四,坚持机制创新,整体提升河湖现代管护水平。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和河湖生态脆弱、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治理重点,在初步建立覆盖全省河湖的河长组织体系基础上,抓紧出台河湖管理会议、河湖信息共享、河湖管理考核奖惩等配套制度,逐步形成省级管总、市县乡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激励问责的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社会参与的河湖现代管理新格局,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实施河湖精细管理。搭建河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统一收集汇总河湖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开展河湖基本情况摸底调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河湖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城镇与乡村,统筹水域与岸线,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精准发力、靶向治疗。二是强化水域岸线保护。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处理好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科学编制重要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划定岸线保护区、保留区、限制开发区、开发利用区,严格空间用途管制,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和围垦湖泊、非法采砂等,恢复河湖水域岸线生态功能。三是加强河湖执法监管。把加大法治建设力度作为根本性制度措施,抓紧组织制定《河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等相关法规规章,切实将涉河涉湖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施河湖动态监管;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机衔接,严厉打击河湖违法行为,维护良好水事环境。□

2017-10-26

猜你喜欢

河湖节水水资源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河湖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