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输就输在凡事只求及格

2017-12-06这么远那么近

哲思 2017年8期
关键词:马马虎虎师弟凡事

◎这么远那么近

你输就输在凡事只求及格

◎这么远那么近

前段时间,小师弟来找我,说想做电台节目,让我教流程。我用了近一周的时间,每天晚上和他远程视频,告诉他用什么麦克风,怎样拖入音轨做后期。我也将做后期伙伴的联系方式给了他,告诉他有任何不懂的都可以去问。

过了一周,小师弟兴高采烈地给了我一个链接,他的第一期节目上线啦。我心想,新人主播的首期节目质量估计都不会太高,一定要以鼓励为主。但我还是高估了自己的预期,听了师弟的节目,总觉得不够好,音质很差,还有杂音。

师弟说,我学了软件,但不知道怎么回事,没办法进行后期处理。我问,那你有没有问一下我的后期伙伴?师弟说,我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处理。我叹口气,鼓励他继续加油,慢慢来。过了两三个月,我又去问他节目做得怎么样了,师弟说,我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目标,我刚开了公众号,我要写作,前辈你再帮我看看吧?再后来,我去他的公众号看过,更新只坚持了三个星期。

有人曾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我工作兢兢业业,但就是没办法升职呢?无论做什么样的事,完成了就可以吗?其实完成不代表你完成得好,更不能说明你做到了完美和极致。在学生时代,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大学成绩嘛,马马虎虎过了就好。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凡事只求凑合,凡事只要求及格,学习成绩不要挂科就好,领导交给的工作做完就好。坦白讲,这种凡事都将就的态度,注定会让你成为一个马马虎虎的人。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在一次T E D演讲中,一位国外科技公司的C E O提到自己曾经就是“懒癌晚期患者”。他说,自己在大学毕业写论文时就一度拖延,到最后,不得不在答辩前一周通宵达旦地完成了论文。在他曾经的认知里,自己已经足够努力,连着一周没有参加社交活动,每天泡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甚至牺牲了睡眠时间来工作。但是最后的效果差强人意,答辩也只能勉强通过。他曾不满地说:“我这么努力,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偏偏如此糟糕?”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位朋友。公司要做一个项目,需要项目策划的P P T,这位朋友倒是不紧不慢,每天照样吃吃喝喝,约朋友各种组局,等到提案前三天,开始全力冲刺。后来提案遭到客户拒绝,朋友也满腹委屈地问我为什么。我问他,你觉得自己真的努力了吗?他说,是啊,我都熬了好几个晚上了,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而且客户想要的策划方向和创意点,我都给了。

我无奈地笑笑,指出他P P T中的多处常识性错误,又问,你真的觉得自己努力了吗?他涨红着脸,哑口无言。

多少人口口声声说自己努力,但很抱歉,那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在假努力。明明有很多时间去做准备工作,明明可以将自己的事情完成得更加妥帖,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却因为自己之前的懈怠,到最后成了一件棘手的事情。更有甚者,因为拖延和“懒癌”,让原本充裕的时间变得紧缩,到最后硬着头皮上。看似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但实际上,那种努力,只是你的补救措施而已。

你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努力,不代表你已经尽力。我曾问过师弟,对于录制节目和后期制作,你真的觉得你尽力了吗?我也问过朋友,难道你提交的策划,就真的不能再尽善尽美了吗?

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努力却依然不能成功?不是运气不好、才华不够,更不是世界对你不公,而是很多时候,你允许自己可以有松懈的机会,允许自己敷衍了事。最后,这样的将就,会让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意义,身心俱疲,惶惶不可终日。

高效的工作能力,是你前往更高层次的途径,需要有目的、有类别、有时效地完成工作。自我的意志力是约束力,更是能力。不断通过其他琐事来消耗自我意志,捉襟见肘地去处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凡事只要一个完成,而不求更好地面对和解决,最终,自己也会变成一个凑合的人。所以,还是那个问题,问问自己,真的尽力了吗?

猜你喜欢

马马虎虎师弟凡事
凡事无绝对
全世界我只为你倾倒
马马虎虎的小刺猬
手艺人
凡事都怕犯错
“马虎”和“马马虎虎”
独尊宝典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马马虎虎
凡事都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