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尤金·扎米亚金《我们》中的文学意蕴层

2017-12-06

小说月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联众米亚尤金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文科实验班1501 浙江 金华 321000)

浅论尤金·扎米亚金《我们》中的文学意蕴层

黄心笛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文科实验班1501浙江金华321000)

综合古今中外对文本层次的探讨,文学理论从总体上将文本分为三大层次 :文学言语层、形象层和意蕴层。本文将主要从文学意蕴层下的某些特点出发,对苏联作家尤金·扎米亚金的《我们》进行层次剖析。《我们》作为二十世纪三大反乌托邦作品之一,采用笔记的创新形式模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心路历程。作者通过诡谲变幻的想象构筑文本层次,引导读者对所谓的“自由”和“异端”进行深入的思考。

文学意蕴层;反乌托邦;影射和批判;哲学思考

《我们》一书采用笔记的创新形式模拟了一个高度数字化、集中统一管理的“联众国”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生存状况和心路历程。在这个被誉为“人类文明最高峰”的联众国,为追求绝对的平等公正,所有公民一律被冠以数字代号的称谓,没有个人隐私,所有人都一致享受着“绝对权利”。主人公“我”——D-503号是众多普通公民中的一员,对联众国满怀忠诚。而联众国的高度极权无法泯灭残存的人性,在一位女性号码I-330号的引诱下,“我”逐步释放人性,跳出机械化泥潭,重拾“有血有肉”的灵魂。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称之为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更为合适,其对“自由”“权利”“普罗大众”“异端”的独特解释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接下来将从文学层次中的文学意蕴出发,根据文学意蕴的部分特点对这部杰出作品进行简单剖析。

首先,文学意蕴层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

1 历史内容层

从历史来看,贯穿《我们》文本始终的都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实况的历史现实,以联众国中的个性泯灭、高度集中、高度机械来影射高度垄断模式下的种种弊端。全书以“我们”为题,在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社会,我们就是联合起来的无产者,就是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象征。而书中的每个细节都略有模糊地指向那段特定的历史事实。

比如当时苏俄的极权性体现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异化与垄断,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绝对控制。这也在小说中得以印证。在国家面前没有个体存在,人人享有绝对平等的“权利”,只是要以趋同麻木和个性的丧失为代价。如文中这样描写道 :“时间表把我们所有人都转变成一篇巨诗中的六轮钢铁的主人公。每天早晨,同一时刻,成百万个我们像六轮机一样精确地同时醒来。同一秒钟,由时间表指导着,一百万只手被联并进一个单一的身体。”这是对联众国中公民全部一体化,个体臣服于集体的一段细节描写。正是和苏俄当时极力追求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史实相契合。

文章通过对历史的夸张想象进行讽刺,达到反乌托邦的宗旨,较于直接控诉和批判集权主义的硬性文化灌输和垄断,这是一个更为迂回的过程,在加强了文本趣味性同时也给读者足够的主体自由。

2 哲学意味层

对于这部小说,除了传统解读,有人也提出了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人认为其不仅仅是一部纯政治的反乌托邦小说,世界上长期存在的只是对其意识形态化的解读。也有人认为扎米亚金在《我们》中试图讽喻的或许并不仅仅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现实,而更可能是人类当下和未来的共同处境。人们不能靠乌托邦生活,人们的生活也不能完全没有乌托邦。这种解读看来,《我们》写的是“变成了现实的未来”,它指向的也是“始终作为现实存在的过去。” 这种解读就把文本提到了哲学层面,从形象中寻找到更深层的哲学意味。甚至认为书名都带有一定哲学目的性。

扎米亚金选择“我们”做书名,这无疑具有某种戏仿性质。不过在小说中,“我们”的概念却是飘忽的,游离的,随时转换身份的,主人公与I—330两人构成的“我们”,恰恰是与由联众国所有居民构成的“我们”相对的。而与“我们”相对的“我”则成为一个可疑的存在,如小说中所言,“我的”也成了一个“好笑的词”。值得注意的是,I—330这个“号码”中的“I”,据说就既指罗马数字中的“1”,也是英文字母中的“I”,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它都在暗示“唯一的自我”。在小说结尾处,被成功摘除想象力的主人公已重新成为联众国合格、忠诚的一员,于是,“在联众国的庄严礼拜上,我们欢庆的正是整体针对单一,全体针对个人的胜利!”(《笔记之九》)由此人们能够读出集体对于个体、“我们”对于“我”的专制,而这种专制往往并不是与某一特定的社会制度紧密相连的,对个性、自由和异端的压制和迫害,随时随地存在于人类历史。专制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或许仍在于“我”自己面对专制的态度,以及“我”保持个性的决心和方式。

这种解读就突破了传统视角,从哲学角度解读了文本中的文学意蕴,将专制从政治文化垄断提升到了个体与集体,普众和异端的全新的专制的定义。解读出的哲学意味层使文本层次更加丰盈,思想深度进一步深化。为文本增添了一份”“味外之味”和“言外之意”。

总体而言,扎米亚金作为一名高超的讽刺幽默大师,思想犀利,文笔诙谐中又带有引人深思的力量。针砭时弊的睿智头脑遇上专制又荒谬的体制,确实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这部作品便是两者冲突中的离奇产物,作者本人对此的评价是“我所创作过最滑稽、最真切的一部作品。”文本中的历史内容和哲学意蕴都向后世昭示着这部呕心力作的文学与思想价值。

[1] 刘文飞.《文学的灯塔》.《<我们>的其他读法》.花城出版社,2015.03

[2]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6

[3] 尤金·扎米亚金.《我们》.漓江出版社,2013.02

猜你喜欢

联众米亚尤金
愿望实现之前
“焦虑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的一部分”:《大闪蝶尤金妮娅》中的动物叙事与身份焦虑
杀狗
每天多努力一点点
联众东京创意中心正式启用
联众:巨头的回归
杀狗
联众休闲:把农家变成度假休闲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