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彪史册 辉耀中华
--纪念罗炳辉将军120周年诞辰
2017-12-06宋霖
宋 霖
炳彪史册 辉耀中华--纪念罗炳辉将军120周年诞辰
宋 霖
罗炳辉
罗炳辉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1897年12月22日诞生在云南省镇雄县(今属彝良县)农民家庭,少年投身军队,参加讨袁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以战功显赫、操守极严而驰誉行伍.1929年7月,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吉安起义,率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军独立团团长、旅长,红12军军长兼福建军区总指挥,红9军团军团长,参与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参加长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新四军第2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一
1937年12月,罗炳辉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到驻武汉办事处,协助周恩来和叶剑英做军事工作和统战工作,以八路军代表身份出席各种会议、参加武汉各界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9月,罗炳辉赴延安,列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后调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12月进抵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1939年1月抵达江苏茅山,与陈毅司令员会合.茅山地区位于京(南京)、沪、杭三角地带,城镇密布,交通发达.在此之前,日伪军密筑据点、将该地区分割成零星的棋盘状小块,以"攻防并用"战术,企图聚歼新四军,或者逼迫新四军退出(南)京镇(江)地区.第1支队回旋空间狭窄,被迫南移.
罗炳辉和陈毅这对在红军时代就配合默契的老搭档,他们成功指挥了2月7日东湾战斗、14日延陵战斗和3月20日对淳化、高资等地的袭击,摧毁了一批日伪军据点,迫使日军放弃延陵、茅麓、导墅桥等重要据点,向铁路和公路线上收缩.
1939年2月23日至3月14日,周恩来到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与新四军领导人商定了"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战略方针.第1支队以第2团主力和丹阳游击纵队向北挺进,至4月,控制了扬中和江北大桥地区,为新四军向苏北发展创造了条件.
4月19日,罗炳辉奉调返回云岭军部.月底,罗炳辉随叶挺军长北渡长江.7月1日,新四军第5支队在定远县藕塘安子集成立,罗炳辉任司令员,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训练,8月越过津浦铁路向东挺进.
津浦路东的扬州、仪征、天长、高邮、盱眙、嘉山、来安、六合8县市,跨苏皖两省,北依淮河,南控长江,东濒京杭大运河和高邮湖,西扼津浦铁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罗炳辉指挥各部在广大区域里勇猛穿插,打击日伪,发动民众抗日,宣传中共主张.路东与日军华中派遣军盘踞的南京,仅仅一江之隔,第5支队在日寇"卧榻之侧"点燃起抗日烽火.
9月3日,罗炳辉指挥攻打来安,激战三昼夜,毙敌百余人,收复该城.日军不甘失败,11月21日再占来安.罗炳辉指挥二打来安,派小部队乘黑夜拆城墙入城,内外夹攻,日军狼狈逃回滁县.23日来安再次收复,万众欢腾,新四军军威大振,皖东局面迅速打开,开辟了以半塔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40年1月,罗炳辉指挥第5支队击溃六合日伪军两次"扫荡",攻克天(长)扬(州)公路上的秦栏镇敌据点;在横山伏击日伪军,俘获日军两人.
1940年2月,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以桂系两个正规师和两个游击纵队,向皖东津浦路西的新四军第4支队发动进攻.罗炳辉率第5支队主力越过津浦铁路西征,3月11日夜强攻滁县施集,全歼顽敌;然后向西横扫,与第4支队和苏皖支队协同作战,在大桥地区重创顽敌,并乘胜袭取定远.为了争取桂系,新四军乘胜收兵,提议和谈.
罗炳辉在路西作战,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乘路东空虚,驱10个团1万余兵力,向路东中心区半塔进犯.第5支队留守人员在邓子恢、周骏鸣等指挥下,顽强激战七昼夜,守住了半塔,但形势依然危急.罗炳辉率主力星夜兼程东援.韩德勤恐遭覆灭,下令后撤,但为时已晚.罗炳辉指挥4路追击,直抵三河,予韩顽以重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在皖东的军事进攻.陈毅高度评价半塔保卫战的战略意义,说:"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
在罗炳辉的领导下,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得到迅猛发展,使日本侵略者和1940年3月29日在南京粉墨登场的汪精卫伪国民政府极为不安.5月下旬,津浦铁路沿线和淮河沿岸的日伪军,开始"扫荡"皖东,27日再占来安城.30日,罗炳辉指挥三打来安,午夜突入城内,敌据守高屋和据点顽强抵抗.罗炳辉组织火攻,日伪军被烧得狼奔豕突.次日,日军从滁县调兵增援来安,进城后闭城门不出,入夜鸣枪炮壮胆.罗炳辉却挥师远举,分兵多路,猛扑滁县城和津浦铁路线上的乌衣镇、担子街、沙河集、张八岭、嘉山集等日伪军据点,百里铁路线上彻夜枪炮声不断,火光绵延几十华里.
二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在苏北重建,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全军共9万余人.其中,由第4、第5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及地方武装组建的第2师有2.5万人,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兼任第2师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下辖第4旅、第5旅、第6旅,独立旅兼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3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向2师提出了独立坚持津浦路东、西抗日根据地的各项任务.罗炳辉指导轰轰烈烈的大练兵,使部队素质和战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此时,日本侵略军在华中采取以各据点为"点"、逐步以公路连成"线"的战略措施,企图达到扩大伪化区、蚕食抗日根据地的目的.为粉碎日军阴谋,罗炳辉从1941年4月10日起,指挥了"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反点线连续作战",在广阔的区域里同时出击,声势浩大,连战皆捷.特别是在4月17日金牛山战斗中,部队运用罗炳辉创造的"梅花桩点式纠缠战术"打得日军首尾不能相顾.
5月6日,刘少奇在中共中央华中局会议报告中说:"皖东,特别是路东根据地的工作,与华中其他根据地的工作比较,是最好的,最正规的!"本年度,2师被评为新四军"全军建军模范".
此后,罗炳辉威名远播,成为华中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他或运筹于帷幄之中,或奔走于各战场之间,或亲临于火线之上.1941年5月粉碎日伪军5000余人对路东的报复"扫荡",6月谢家圩子战斗,7月宝应县林家码头伏击战,8月攻击泗阳城,10月协同3师黄克诚部会攻陈道口,11月津浦路西反顽、战大桥、战新张家、战赫郎庙,12月开辟江(浦)全(椒),建立与7师的5条秘密交通线;1942年1月定(远)凤(阳)怀(远)地区反"扫荡",4月战高庄、战杞岗,7月破袭铁路交通线,9月淮泗反"扫荡",10月战藕塘、反击桂系顽军,11月到12月津浦路西反"扫荡";1943年3月分兵北上、配合4师彭雪枫部反顽作战,6月攻克谢家集,收复扬州、仪征所属的20余乡,8月攻击日军第61师团于八百桥和雷官,血战六合桂子山等等战役战斗,都打出了军威,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
1943年2月,罗炳辉任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
自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后,中共为改善国共两党关系,作了多方努力.1942年12月,日军进攻大别山李品仙部和豫南汤恩伯部,新四军主动出援:2师罗炳辉部和7师傅秋涛部在淮南铁路两侧及巢湖、桐城一线猛击日军后路,5师李先念部发动平汉铁路破袭战,以为支援.1943年2月,日军围攻韩德勤部,新四军1师粟裕部、2师罗炳辉部、3师黄克诚部、4师彭雪枫部主动击敌以援,罗炳辉部以奇袭攻入淮阴城,使日军全线震撼.
1943年5月,李品仙桂系第172师两个团进攻津浦路西,被新四军2师和淮南军区打退.其中,10月29日桂军主力进犯五尖山,是一个典型战例.战斗开始,罗炳辉命令示敌以弱.桂军以擅长山地战著称,他们见新四军阵地枪声稀落,愈加嚣张,轮番发起猛冲.罗炳辉手举望远镜静穆观察,一个多小时不言不动,如一尊石像一般.当他看到敌人后方运伤员时,炸雷似的断喝一声:"敌人要跑!"下令总反攻.桂军连做梦也没有想到新四军有这样多的兵力和这样强大的火器配置,全线溃逃.此后,桂系军中谈罗色变,称五尖山一带是"罗炳辉防线".
其实,"罗炳辉防线"岂止五尖山一处!在此后的1944年11月占鸡岗战斗,1945年4月黄疃庙战斗,7月白龙厂、林家庙战斗中,桂军的每一次军事进攻,都在2师兼淮南军区军民联防的铜墙铁壁面前,撞得粉碎.
三
罗炳辉治军极严.他常说:"战场乃立尸之地.平时宽容,战时就要付出血的代价."他提出:"要练得眼珠子淌汗(指累得流泪)!"他根据实战需要,因地制宜制订练兵方法,野外操练设置"五大障碍":独木桥、短墙、铁丝网、水沟、壕堑.个人必须掌握"五大技术":射击、投弹、拼刺、劈刀、土工作业.罗炳辉是著名的神枪手,枪响鸟落是他的一手绝技.他经常组织大比武、大会操,在各部队之间开展竞赛,不断掀起练兵热潮.他要求指挥员要善于谋略,熟练掌握麻雀战、回旋打圈、狙击技术、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改造地形、埋伏、摸哨、诱敌、打援等游击战术,并且要求灵活掌握,讲求实效,绝不允许搞花架子.
1941年5月4日,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在天长县张公铺成立,罗炳辉兼任副校长,经常给学员们讲课.罗炳辉撰写的《指挥员熟用手册》《碉堡作战》《村落作战》《民兵战术》《关于三角式据点构筑和守备之要领》《几打几不打》,他主持撰写的《战斗详报》以及战争实践,丰富了军事理论宝库.
每次新任命基层指挥员,罗炳辉都要把他们带在身边,言传身教.黑夜行军走出几十里地,他会突然考问:"过了几条河?几座桥?经过哪些村庄?现在在什么位置?这里敌情、民情、地方政权情形如何?如果遇敌伏击,给你一个营,你怎么打?给你一个连,你怎么打?怎样利用地形?怎样配置火力?怎样安全撤出战斗?"
罗炳辉视人民如父母,待群众如家人.每逢农忙季节、水旱灾荒或者冬天大雪封门,罗炳辉就集合指战员,说:大家都知道,人民群众是革命军队的母亲.现在,母亲有了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我请同志们立刻到母亲那里去,去尽孝道.他经常检查部队纪律,同时也了解地方干部的工作作风,坚决打击歪风邪气,绝不姑息拖延,他说:"共产党是为人民大众求解放的,解决群众疾苦是共产党的分内事.不打抱不平,不是共产党!"为此,根据地人民群众喊他"罗青天".
1943年是抗战最艰苦的一年,罗炳辉带头开荒种地、挖塘种藕养鱼,罗师长的菜园地蔬菜品种多、产量高,全军有名.1943年度,2师和淮南军区生产总值2000万元,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1944年军民重修高邮湖西岸圩堤,避免了昔日"五年一沉圩"惨剧的发生.9月,罗炳辉在天长铜城主持民兵万人大检阅、百团文艺大会演,召开劳动模范大会,举办"生产大展览".他说:"在淮南路东,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我们都占着."
罗炳辉爱兵的事迹更多.直到几十年后,老战士们回忆起他来,仍然热泪盈眶.他爱护战士,切实帮助战士解决困难,关心战士的饮食冷暖、战时安危.他下到连队,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同一个锅吃饭,活脱脱一个老兵.他知道每一个勇敢战士的家庭情况和本人特点.战士们都说:"打起仗来,前方有罗师长,后方有宫部长(指卫生部部长宫乃泉),我们什么都不怕!"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时,新四军第2师兼淮南军区已经拥有正规军33706人、地方武装14125人,解放区人口330万,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
10月3日,罗炳辉率部北上山东.11月3日,罗炳辉和陈毅军长共同指挥了界河战役,成功地实现了由抗日游击战争到大规模兵团配合作战的历史性转变.1946年4月4日,罗炳辉任新四军第2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转战鲁南战场.6月初他抱病指挥枣庄战役,胜利后病情加重.6月21日,罗炳辉在返临沂就医途中,于峄县(今属枣庄市)病逝,终年49岁.29日,苏皖边区政府发布政令:"特令将淮南津浦路东之天长县,改名为炳辉县,并于该县建立纪念碑,永志不忘."
1950年,陈毅主持在山东临沂为罗炳辉重建陵墓,朱德题碑:"炳辉同志纪念,革命到底,死而后已,精神不死,万古长存."刘少奇题碑:"炳辉同志千古,志在革命,功在人民."周恩来题碑:"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同志不朽."
1989年11月,罗炳辉被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为33位军事家之一.
(作者为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编辑 韩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