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因材施教

2017-12-05韦燕萍

体育时空 2017年3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小学体育现状

韦燕萍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3-000-02

摘 要 现阶段,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都十分注意遵循因教施材的原则,然而从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因教施材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落实程度并不高。因此,为了全面提升小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主张对小学体育实施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确保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笔者在此首先分析了小学体育活动的特点,并分析了我国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现状,最后提出关于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进行因材施教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小学体育 因材施教 现状 对策

因材施教这一教学模式相信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定了解,并且也能够正确认识到其对学生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很多教师还依旧采取教师带领、学生跟随的方式来进行跑步或体操等练习,这种教学方式难以使得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且不利于教师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结合学生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因而加强对因材施教教学研究,并将其深入贯彻落实到小学体育当中,对提升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生体育活动的特点分析

一是小学生运动的力量特点。小学生由于受年龄、身体、心理的影响,在力量素质上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肌纤维发育不全,难以为学生进行高强度运动提供支撑。因此,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遵循低负荷、高协调的训练原则,让学生力量水平可以实现稳定增强[1]。

二是小学生运动的速度特点。所谓速度,主要是指学生快速运动的能力,相关学者通过对不同年龄学生进行速度训练结果显示,提高学生运动速度的最好阶段便是教学时期,这是因为相对于其它阶段学生来说,小学生大脑皮质能容易产生兴奋,所以其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更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短跑训练,或让学生进行绕竿跑,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运动速度。

三是小学生运动的灵敏度特点。灵敏度主要是学生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在运动姿势、运动方向等及时做出反应的能力。针对小学生进行灵敏度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开展的教学运动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思维参与其中,若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各项思维能力参与,便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灵敏度。总的来说,力量、速度、灵敏度三者之间既有不同也有联系,力量是后面两项的基础,而后两者则是力量的延伸[2]。

二、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思想观念落后

新课程教学改革虽说已经在我国教育工作中深入实施多年,但依然还存在部分教师难以正确理解新课改的重要意义,因而难以将其全面落实到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教学观念仍旧停留在传统教学理念上,过度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而轻视体育教学,因而私自占用学生体育课程时间。

(二)教学评价不合理

当前小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决定主体是教师,而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评价也大都是由体育教师直接判定,学生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扮演着被动角色。而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一项标准化的统一评价体系进行,并没有深入考虑到学生的身体、智力及心理等因素,不仅难以对学生全面发展进行准确评价,且还可能对学生造成一些负面影响[3]。

(三)教学内容单一乏味

在对我国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是小学体育教师多根据自己意愿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单一乏味,无非是组织学生进行跑步、接力赛、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项目。并且在教学上也并未用心投入,而是采用放羊式模式进行教学,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自己在进行这些运动,教师只是在一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热情,往往学生在课程上到一半后便開始自由活动,造成体育教育难以发挥出其真正作用。

(四)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往往对锻炼身体、体育活动等内容没有建立起明确概念,认为体育课仅仅是用来玩耍的课程,因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明显问题,即学生对上体育课具有很高兴趣,但对体育运动却难以提起较高热情,甚至一些学生为了避免参加体育运动而装病。

三、小学体育课堂如何因材施教

(一)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的关键是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一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教师在教材内容设置上以教材结构为立足点进行简化,从本质上对传统竞技类运动项目进行创新,在教学中将游戏式教学贯穿到课程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在进行三人制篮球比赛或是五人制足球比赛时,可以适当简化游戏规则,降低教学目标难度,让学生更加容易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产生继续完成下一项教学目标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实现由简到难的过程,更加贴合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另一方面,是在教材内容设置上以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为立足点进行简化[4]。教师教学过程中可将游戏项目融入其中,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也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二)了解学生特点

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时刻谨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要以小学生为标准进行。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思维方式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更侧重于形象思维,所以教师在体育知识教学上必须要结合有相应的肢体示范,而并非仅仅只是进行口头教学。长期教学经验可以发现,运用成人语言和思维方式对小学生进行课程讲解,学生根本不能全面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重点,因而很难完成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站在学生角度上进行考虑,将一些教学重点转变为儿童语言进行讲解,比如说在训练学生灵活度中可以运用“如同陀螺那样灵活”的语言进行描述。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常可以借助教学过程游戏化来实现这一目标。有人说体育诞生于游戏,这句话正确与否暂不讨论,但这一理念在小学体育实际教学中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小学生是十分喜欢游戏的,因为游戏既具有能够吸引学生的趣味性,又具有体育运动所含有的运动性。因此在体育课堂上将所要教学的运动内容尽量地以游戏的方式出现,学生的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教学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三)激发学生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课通常属于户外课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相同的教学内容部分学生学习得十分认真,部分学生却没有兴趣,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则是因为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不同[5]。所以体育课堂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比如说在球类运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划分为乒乓球、羽毛球或者排球等小组,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喜欢的运动,如此不但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如果教师硬性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哪种球类运动,很多学生不一定会喜欢,他们往往会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学习。同时,我们还应当尽量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说在排球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练习垫球,之后再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组内传球活动,如果哪名学生出现失误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做仰卧起坐等。学生为了争夺胜利便会和组内的同学交流经验,相互协作,在游戏中达成教学效果。这样的设置不但能够让他们充分配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体育课堂中,借助于科学的教学手段对于因材施教而言非常重要。学生个人能力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学习水平也具有差异性。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知识,我们可以选择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手段是和小学生个人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水平出发的,我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划分成为各个层次的不同小组,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说在训练小学生短跑能力时,针对身体素质基础较好且好胜心强的学生我們选择直接比赛的方式,通过50米短跑比赛让他们练习;针对身体素质较差对跑步兴趣不高的学生,我们则应当借助于一些游戏活动,比如说老鹰抓小鸡等,让他们可以在愉悦的活动过程中强化腿部练习,这样也可以达到短跑训练的效果。如此教学手段属于典型的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出发,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合。另外,每一名教师在实际上岗之前都会学习教育心理学,其中明确提到,学生能够根据气质分为不同类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来将其分类:血质气质的学生相对好动,也更加活跃,我们可以组织他们进行跳远、短跑等田径活动;黏液气质类学生则应当要求他们参与一些长跑、乒乓球等耐久性活动。结合学生的不同把相近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可以明显的提升教学效率。

(五)合理应用评价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一般是根据学生分数成绩来进行划分的,这样的方式其实非常不合理。比如说若A学生本来身体素质不够好,但上课非常认真,体育活动也积极参与,但考试最后得分只有70分;而B学生身体素质较好,体育锻炼也非常在行,但是上课时常常开小差甚至旷课,但考试时却有90分。针对AB两名学生,采取量化式的评价是不科学的。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不管A学生如何努力也难以达到B学生的体育成绩。所以我们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够单单凭借最后的考试结果来一锤定音,而是要根据学生日常课堂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判。笔者建议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应当借鉴大学课程标准,即是总成绩等于70%考试成绩加上30%日常表现,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会看重期末成绩,同时还会重视课堂中的表现[6]。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当积极组织学生互评和自评,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与相对评价结合起来实施综合考评,综合各种评价方式更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结语

所谓因材施教,其关键点在于掌握“材”,分析总结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施好“教”,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材”的难点在对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文化水平甚至不同性别学生特点的分析,而“教”的难点则在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实施技巧的掌握。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核心宗旨也发生了改变,主要是立足于学生实际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并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和身体变化,做到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从而为小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波.浅谈小学体育教学[J].中华少年.2016(17):183-184.

[2] 高海晶.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6(16):206.

[3] 李国庆.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玩中学”[J].中华少年.2016(16):220-221.

[4] 柴雪峰.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J].中华少年.2016(18):175.

[5] 王玉荣.快乐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探讨[J].学周刊.2016(20):118-119.

[6] 陈建锋.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少年.2016(18):163-164.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小学体育现状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