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才艺班能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吗?

2017-12-05吴刚

现代家长 2017年5期
关键词:才艺创造力家长

吴刚

【编者按】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富有创造思维,也希望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因为有创造力的人更容易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社会上许多才艺培训班迎合家长的心理,打出“提升孩子创造力”的概念牌,让许多家长心向往之。音乐、美术、舞蹈等才艺班真的能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吗?有没有科学根据?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组织力量,对业内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采访。

什么是创造思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给孩子报才艺班的家长中,大多数是希望让孩子掌握一门技能,提升孩子的审美能力,对提升孩子创造力之类的宣传承诺不以为意。注重这一点的家长,对才艺与创造力、创造思维的关系也是一知半解。

郑州家长李先生接受采访时说:“现在新名词层出不穷,以前只知道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现在又冒出创造思维,我也搞不懂是什么意思。不过,顾名思义,创造思维应该是发明创造需要具备的思维吧?反正是好东西,别的孩子具备的,我儿子也要具备,绝不能落下,于是我给儿子报了钢琴班和美术班。至于这些培训班是怎样给孩子灌输创造思维的,我也不清楚,培训班的老师也不给解释。”

石家庄家长洪女士认为,才艺班提升孩子的创造力纯属夸张。她对记者说:“小孩子上美术班,无非是临摹;上音乐班,无非是照着乐谱练乐器,根本不是创造嘛,怎么提升孩子的创造力?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提升创造力,我认为还是应该上奥数班,因为培根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至于才艺班,依我看就是给孩子高考留条后路,学习成绩不行就参加艺考。”

那么,什么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力?

南京脑科学专家董博士接受采访时,形象地向记者阐释了创造思维的工作原理。他说:“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成果的思维过程。创造力的大小取决于创造思维的水平。创造思维可以细分为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立体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等。20世纪40年代,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乔伊·吉尔福德设计了一个关于创造力的评测模型,关键的参数为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前者能产生很多个不同的想法,后者则将不同的想法整合成一个最好的结果。负责聚合性思维的是左脑,它凭借逻辑和分析来检测细节与过程,但缺乏高度、抽象的联系;负责发散性思维的则是右脑,它与直觉和非言语思维有关,具有音乐、绘画、综合、整体性和几何空间的辨别能力,能將信息的碎片组合成整体。当人试图解决一个难题时,大脑的第一个反应是聚焦在明显的事实和熟悉的方案上,寻找是否有现成的答案。这时主要是左脑在工作。如果答案没有出现,右脑会被激活,其神经网络开始搜寻可能相关的记忆,为左脑的神经网络提供陌生的模式、不同的意义、更高层次的抽象可能。在搜寻到一个可能的关联之后,左脑迅速锁定这个念头,注意力系统从闲散状态进入高度集中状态。大脑在瞬间内将这些分散的线索组合成一个新的想法,这就是俗称‘灵感迸发的瞬间。所以,创造力是一个左右脑协作的过程——它需要大脑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之间不断转化,从新的、旧的、被遗忘的信息中产生一个全新的、最佳的结果。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每一次努力与挫折,都将内在的思维结构往前推一小步,直到人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对孩子的成才有怎样的影响?

北京教育心理学教授徐先生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急速变化的现代社会需要创造思维,更甚于传统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最近一项针对60多个国家、30多个行业的1500名CEO的抽样调查显示,创造力,而不是智力,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徐教授说,“更可靠的证据来自一项长期的心理实验。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E·保罗·托伦斯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儿童创造力测试,共有400多个儿童参加,人称‘托伦斯儿童。测试内容由一些相对简单的语言和图画测试构成,从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和精致性等几个方面来评价儿童的创造力。此后几十年,托伦斯教授一直持续跟踪当年被测试的儿童,并记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每一项成就。结果发现,这些孩子在童年时期的创造力指标以惊人的准确度反映了他们成年后的成就。那些在托伦斯测试中得分越高的孩子,日后成为企业家、发明家、大学教授、作家、医生、外交官的机会就越大。有学者分析了托伦斯测试的数据,得出结论说,就预测一个人的未来成就而言,创造力指标的准确度比智商要高出3倍。”

采访中,许多专家对中国儿童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现状表示忧虑。

武汉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关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对大部分人的一生来说,创造力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有数据显示,这个趋势从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开始了。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会问父母100个问题,但是进入中学后,他们基本上不再问为什么了,这往往也是他们参与感与动机感一落千丈的时期。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孩子不质疑就不思考,完全靠记忆力学习,这便是典型的死读书、读死书。”

合肥教育专家马先生赞同关女士的看法。他说:“儿童的世界没有规则,没有禁忌,所以创造力如花儿绽放。但是,当他们开始接受现代教育,就等于接受了成年人预设的价值判断标准。依托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系统有一套严格的学科等级制度,排在最前面的学科是数学和语言,然后是人文学科,艺术排在最后。它要求和鼓励逻辑性的思维方式、事实性的记忆、语言和数学技巧,它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个系统占据了我们人生最初的20多年: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直至找工作。一旦这种思维方式被内化,变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代价必然是创造力的衰落。”

艺术与思维的关系

北京脑科学专家郑博士认为,才艺增强孩子的创造思维,进而提升创造力的说法并非培训班的夸大之词,是有科学依据的。他告诉记者:“每个人的大脑构造不同,有些人天生更倾向于发散性思维,有人更倾向于聚合性思维。有一种奇怪的病叫额颞痴呆,患者左脑的神经细胞大量死亡,双侧额叶、颞叶前端萎缩,逐渐丧失说话能力,无视社会规则。无视社会规则的结果是他们的艺术才华奇迹般释放:有的患者此前没有拿过画笔,却得了绘画大奖;有的患者此前从没碰过乐器,却能即兴演奏……虽然一直没有科学证据将艺术训练与创造力提升直接联系起来,但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明,艺术训练,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戏剧,都能强化大脑的注意力系统,从而提高一个人的整体认知水平。”

长春某艺术教育研究机构的胡教授在回复记者的邮件中写道:“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培养艺术家,甚至不是提高孩子的智力,而是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除了训练艺术的具体技巧之外,艺术课程能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好奇心、实验精神、冒险精神、灵活性、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审美等,其中很多是常规课堂上缺失的。比如,学美术首先要训练孩子们如何观察,这个任务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初学者在学画人体时经常把眼睛画得太高,而手又画得太小,这是典型的视觉偏见。训练孩子们如何观察,能让孩子们从刻板、成见中摆脱出来,看得更加准确和直接。好的艺术课程可以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还会训练孩子们如何打破常规,鼓励孩子们探索、实验和冒险。但是不可否认,这样的才艺课程并不多见,大多数才艺培训机构并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而是照猫画虎的营利机构。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认真鉴别。”

郑州某知名才艺培训机构的王老师早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对儿童艺术教育充满热情。接受采访时她说:“我认为,针对儿童的才艺培训,重点不是传授技艺,而是让孩子们学会表达。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天赋。对孩子来说,画画原本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画画对于孩子从来都不仅是一项爱好,更不是一种技能,而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孩子在语言能力不成熟、词汇比较贫乏的时候,身体动作的发展却很迅速,当手的动作灵活到可以和眼睛互相配合之后,画画这种表达方式就产生了。画画是孩子表达内心世界最直接的语言。儿童的思维特点与成人的逻辑思维不同,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上这个时候语言能力不足,所有孩子都会自发地通过绘画来表达自我。作为这样一个天然的表达自我的出口,画画一旦被阻挡,孩子的心理、智能发展的脚步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因此,我鼓励孩子们涂鸦。我的任务则是读懂它,破解涂鸦表达出来的心理状态,然后给他适当的支持。”

太原教育心理学教授赵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用艺术手段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时,能进入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状态。此时孩子的自我意识消失,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和想法都一步接着一步,没有焦虑,只有痴迷。如此美好的精神状态,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如果上才艺班没有比赛、考级或者未来的艺术高考等压力,我举双手赞成;但是,如果家长怀有上述功利性期望,那我就反对,因为这样的艺术教育与应试教育无异,都是在扼杀孩子的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如何培养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这个问题,专家们不约而同地从反面回答,即不是要为孩子做什么,而是不要做什么。

长沙幼教专家周女士告诉记者:“培养创造思维是第二位的事,第一位是发现孩子的创造思维。儿童表现创造思维的时候,在父母看来往往是调皮和胡闹,进而横加指责,甚至用打骂来矫正。比如,如果发现孩子在恶作剧中表现出幽默感,常常沉浸在某种玩耍中,喜欢用一种东西指代另一种东西,喜欢一个人玩,会自己发明新的游戏,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拒绝完成某项指派的任务,等等,父母要意识到,这是孩子的创造思维在成长。当孩子长到9~10岁,通常会创造关于另一个世界的幻想。他们一次次地重返那个世界,甚至为那个世界发明语言。这是创造思维发展的强烈征兆。”

广州心理咨询师颜先生接受采访时说:“每个人一出生,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本身就带有探索世界的原动力。一个婴儿慢慢学会指挥他的手脚,慢慢学会用眼睛观察世界,这都是非常天然的自主过程,只要不挡住他,他就会用最富创造力的方式探索这个世界。我观察过非常多的孩子,以及他们与父母的互动。我发现,很多时候,父母处在高度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当中。这种无意识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会帶给孩子,孩子就会变得很焦虑。这就是父母们第一个要处理的:一定要把你的情绪调到安全、信任、宁静的频率,再来跟孩子对话。焦虑的典型表现之一,是父母自认为怀着好心鼓励孩子:‘你可以画得更好。‘你可以弹得更准确。这些话看似在鼓励孩子进步,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现在的表现。这样的所谓鼓励会成为孩子内在的‘木马程序。等他成年后这个‘木马程序发作,他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还可以进步更快,要做更好的自己,导致他不能接纳当下的自己,永远充满了压力和焦虑。创造力,是在人最放松、感觉最安全、不担心犯错时,才会最大程度地迸发出来。如果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还能更好,做事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唯恐犯一点错,创造力一定会萎缩。”

珠海心理咨询师雷女士认为:“心理学界有一个有趣的理论:创造力产生于焦虑与无聊之间。创造力较强的孩子往往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一方面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独特性,一方面又给孩子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即,父母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挑战孩子的能力。这导致一种适应性——在焦虑的时候,父母清晰的规则会减轻孩子的混乱感,而无聊的时候,他们可以寻求变化。”

关于家长培养孩子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具体技巧,本刊综合各地专家、学者的意见,总结出以下7条,以飨读者:

1.辩证看待才艺班。有的才艺班注重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觉,鼓励孩子探索;有的才艺班则只传授技巧和方法。前者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有好处,后者则只适用于艺考前的突击培训。

2.别去百度找答案。当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要这样启发他:“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你想要知道什么?你想知道的答案能不能通过你自己的研究或者是观察而得到结果?”不要让孩子去百度搜寻答案,或向你索要现成的答案,这会让孩子不再继续思考。

3.自己动手做玩具。买玩具是最没有创意的,无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思维。

4.讲故事,勤发问。讲故事是非常好的创造思维启蒙方式。讲故事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几个元素,让他自己发挥想象力,讲出自己的故事。或者讲现成的故事时,加入一些思考点。

5.多一些户外运动。带孩子去户外玩耍,可以启发孩子的创造思维,因为真实的世界异常丰富。

6.在旅行中开阔视野。旅行的时候,最好能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是一个探险家,让他觉得自己是在这个世界里探险。父母可以给孩子提很多问题,刺激他思考,但是不要给答案。

7.家长注意自我培养。如果家长缺乏创造思维和创造力,那是过去教育的问题,现在培养孩子,刚好有机会重新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怎么做呢?很简单,就是放下家长的架子,把自己当成孩子,跟孩子一起探索世界。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才艺创造力家长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才艺大展示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家长错了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才艺展示台
才艺展示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