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2017-12-05王鑫颖
王鑫颖
摘要:法学相关课程的设置、讲授与实践越来越重视实务技能的操作,应秉承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开展课程教学模式。在认真梳理我国法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等文献资料基础上,分析课堂教学与就业不匹配的原因,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法学相关课程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堂教学、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师等方面的改革,不断的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法学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就业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5.064
我国法学课程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模式,还是“专才”教育模式,一直争论不休,教育现状与就业失衡显现出了弊端。法学相关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有其必然性也有局限性。社会需要法学理论深厚,知识体系扎实的专业人才,也需要拥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因此,改革当前法学相关课程的理论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方法迫在眉睫,是培养综合性、应用型法学人才的迫切要求。以知识产权专业为例,传统课程教育模式的现状展现出与学生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构建课程实践教学新模式并保障实施应用。
1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国高等学校知识产权教育理念相对落后,重视程度不够,据统计接受过专业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不足5%,高校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机构的不到30%,大多高校未设置选修课程。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仅体现为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而美国注重培养非法律专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开设了知识产权专业的仅有暨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多数高校仅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也缺乏知识产权专业教育,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高等院校法学学科及课程建设要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毕业生也需要用较强的实务能力去择业、就业。
目前知识产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堂理论讲授、课堂案例教学与分析、模拟法庭、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几部分构成。但是大部分实践学时主要分布在课堂理论讲授、课堂案例教学与分析中,其他部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占的比例较少,导致在学校里以学习法学原理、案例分析为主的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很难在实践中独立操作。
应用型本科学校较普通高等院校更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法学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都有很多内在联系与交融。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法学专业课程教育体现出复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大多数也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配以模拟法庭、普法宣传实践活动等,形式单一,实践环节较少,理论与实际结合效果不显著,往往流于形式,实施性不强。
2课堂教学与就业不匹配原因
2.1固有教学模式及培养定位的制约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法学专业设置已经饱和,每年有大量法学专业学生毕业,学生就业压力较大,知识产权专业作为法学相关专业中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方向,就业时需要很强的实务能力。但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法学概念的讲解,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很少涉及法学实践的教学。原有的教学体制和培养定位较偏重于理论教育,实务操作部分比例较小,形成了固有的法科学生课程教育体制。这种教学模式易导致学生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使学生脱离社会实际对法律人才的要求。2017年司法考试改革,命名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仅限于律师,还有公检法及企业法务等法律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是就业的重要敲门砖,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实务操作能力。由于知识产权专业的就业特点,我国高校现有的法学教育体制及模式将会对其就业造成制约。
2.2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并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资源整合体系和机构,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领导对知识产权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社会及大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需要进一步调高。知识产权教育理念的落后,在课程实践教学中表现为偏重法学理论讲授、轻业务实践操作。如上述所言,受过专业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不足5%,高校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教育教学机构的不到30%,大多高校未设置选修课程,知识产权教育在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未提上日程,这都显示各高校对知识产权专业的重视不足。
2.3教学主体定位偏颇,师资隊伍不足
在法学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不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学模式和方法混乱,形成教师单兵作战、学生被动受教模式。模拟法庭作为传统的实务操作环节,学生通常是机械地去扮演教师事先设置好的角色,在普法宣传中进行简单的宣传、接待、文案工作,并没有实际地将法律知识运用或发挥,实务能力较差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升。知识产权教育师资缺乏问题在各高校中普遍存在,已开设知识产权专业或课程的高校其任课教师受过系统知识产权教育稀少,多数为了讲授课程而临时学习,有过实务经验和海外知识产权学习经历的教师更少,大多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教学经验,能熟练处理知识产权实务的教师更少。
2.4教学基地建设缺乏,校企合作不深
大多数高校的法学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即便是有相应的教学基地也停留在初级建设阶段,在功能上仅能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的毕业实习单一问题,校企合作也浮于表面,没有在企业实务操作中加深实际合作。法学实践基地不仅能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平台,也能为在校生进行教学实践的课堂实习,成为学生法律职业道德养成、法律职业规划培训与指导和综合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学生与教师开展实践多为一时兴起,没有实现实践教学体系化、长效化。endprint
3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途径
3.1实现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
(1)建立院系两级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的宏观管理工作由教务处开展,制定实践教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院系作为实践教学的主管机构,负责课程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
(2)加强实践教学的计划管理和运行管理。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入实践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并严格依照教学计划和大纲落实法学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由专业带头人组织知识产权专业及相关法学课程的教师负责实习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及时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務纠纷和提升实践能力。
3.2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只有把实践教学的观念有效地贯彻下去,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必须从管理者、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思想上进行根本的观念的转变,实现三者的互动,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3.3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在课堂理论讲授、课堂案例教学与分析等课堂教学方面,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根本改革,由原来的理论讲授为主,转向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分析,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找出学生主要从事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学专业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把教师为主的课堂变为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去主动的学习和思考。
3.4重视法学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实现的基本条件,有利于提高法学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在传统的模拟法庭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其他实验室。
3.4.1法律诊所
知识产权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通过参与实际案例处理和司法实习,才能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对实务工作整个过程的亲身体验,写作实验报告和实习总结,才能初步理解法学的理念以及实务工作的基本方法。
3.4.2知识产权代理公司
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是一个企业法务的综合模拟场所。该实战演练是对知识产权、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综合演练,可以将会计、知识产权等专业的实训结合进行。本实验公司可作为知识产权及相近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学生实践教学和中高层次企业职工培训的基地。通过实验、实训指导人员的合理配置,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实训指导人员队伍。
3.4.3其他
除了建立实验室,还可以利用隶属于学院的后勤部的超市、打印社等校办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便利条件,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实践教学的时间能够到这些校办企业进行实战演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有的校外实习基地大部分都是空有虚名,没有真正的实现产学研合作,因此关键的问题是要通过学院、系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挥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不断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5完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指导教师是实训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负责根据专业技能规范和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实施实践教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各高校应定期组织法学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专利代理人、商标代理人等专业水平的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推进“双师双能”工程,完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所以,结合企业和社会对于法学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反馈,通过对课堂教学、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教师等方面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专业及相关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能有效的促进学校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学专业及课程的发展,并有利于其他专业学生掌握法学知识增强就业综合能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程南.法律应用能力培养中的教师定位——模拟法庭训练所引发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15,(9).
[2]卢石梅.中美知识产权教育的比较急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8).
[3]张军.法学教育的反思与法学教改的前瞻[J]. 法制与社会,2014,(3).
[4]杨琳.高校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知识产权教育架构研究[J]. 职教通讯,2014,(36).
[5]马海霞.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