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12-05吴明霞
吴明霞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诊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急诊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在急诊科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急诊科疾病救治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急诊科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急诊科疾病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有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科;服务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3-0136-02
急诊科属于医院对病情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和抢救的一个非常重要场所,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广大患者通常情况下都会合并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如果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不当患者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因此急诊科也已经成为目前医患和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最多的一个地方[1]。本次对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诊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1~86岁,平均年龄(53.9±1.4)岁;发病至接受急诊治疗时间1~16 h,平均治疗时间(4.1±0.5)h;观察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53.7±1.3)岁;发病至接受急诊治疗时间1~18 h,平均治疗时间(4.2±0.6)h。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指标上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模式下的护理服务,主要措施包括:①组织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使其对工作有充分的认识;②设立急诊救治绿色通道,保证急诊急救计划能够顺利进行;③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使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④充分更新急诊护理服务理念,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求;⑤加强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流,做好各项健康教育[2]。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急诊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在急诊科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急诊科疾病救治效果等四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3.1满意度评价 在患者完成治疗,出院当天,采取不记名打分形式,对急诊科护理服务满意度展开评价,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不足60分为不满意[3]。
1.3.2救治效果评价 显效:患者危急重症病情的症状表现基本消失,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且处于平稳状态,已经可以转入普通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有效:患者危急重症病情的症状明显减轻,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偶尔出现小幅度波动,但能够自行恢复平稳,需要在继续进行观察和治疗;无效:患者危急重症病情的症状表现没有减轻,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水平仍然存在明显异常,且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准入ICU接受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取(x±s)形式表示,对比分析中接受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分析中接受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诊科治疗时间和临床住院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共接受急诊科治疗(49.62±8.43)h,共住院接受临床治疗(13.58±2.04)d;观察组患者共接受急诊科治疗(38.25±4.91)h,共住院接受临床治疗(9.87±1.95)d。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1=19.8674,P1=0.021,t2=11.6845,P=0.035)。
2.2对临床急诊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80.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达到95.60%。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5.06,P=0.024<0.05),见表1。
2.3在急诊科救治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例数
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急诊科救治期间有7例不良事件发生,发生率水平达到17.30%;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急诊科救治期间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发生率水平达到2.2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4急诊科疾病救治效果
对照组患者病情急诊科救治总有效率达到69.50%;观察组患者病情急诊科救治总有效率达到89.20%。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广大患者通常情况下都会合并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如果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不当患者就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患有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学习与培训,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能够显著增强,使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掌握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部内容,使其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明显增强,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自信度、胜任力、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5]。使患者权益得到充分性保证,使临床急诊科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在患者接诊和护送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告知广大患者及家属实际病情及相关知识等,进行全方位指导,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得到提升,使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有效避免护理服务的纠纷和投诉事件的出现[6]。
参考文献:
[1]王明霞.优质护理对减少急诊科不良事件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3,8(12):186-187.
[2]曾文莉,付敏.急诊科患者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4,35(1):136-138.
[3]杨林霞,林喜爱,徐秋英.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3(04):115-116.
[4]张巧风.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6(14):352-353.
[5]韓彦辉,李海霞.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837-839.
[6]徐敏,赵正平.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0):1225-1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