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有信心让教育回家

2017-12-05李国茂

师道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质量课堂

李国茂

当我们时不时听到社会对教育的批评声,不得不追问: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也许我们的教育走得太急,太快,也太远,竟然忘记了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以致于我们的教育在‘功利和‘喧嚣的丛林中迷了路。”这是汤勇先生在他的新著《致教育》中掷地有声的回答。

《致教育》是汤勇先生在推出《回归教育常识》《做朴素的教育》《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修炼校长力》等多部教育专著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的汤勇先生,担任阆中教育局长近十二年,凭着他的执着与坚守,带领团队把一个区域的教育做得风生水起。顶着“全国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长”“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光环,按理说,已经功成名就;卸任教育局长后,本可一身轻。然而汤勇先生却以一个教育人应有的情怀,继续步履轻盈地行走于教育的路上。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地做着让教育回家的引路人,让岁月丰满,让他的每一个教育日子都阳光明媚,温情无限。

《致教育》一书以讲座式的体例呈现。全书十八讲,每讲既相互独立,又互为因果。既有对成功之路的回顾,又有对青年教师的殷殷期盼;既有对教师职业态度的诠释,又有对教师职业幸福的追求;既有对教师成长的指点迷津,又有对校长管理的现身说法;既有对教育现象的深刻反思,又有对教育文化的不懈探索。

一、广博阅读润人生

汤勇先生《致教育》中开篇即谈阅读,专门用了两讲,其余各讲中亦有谈及。书中,国内外经典名言信手拈来,逸闻趣事、教育时事巧妙引用,是一个虔诚的读书人对青年教师的睿智引领,是一个不止于眼前的苟且、心中盛满诗和远方的教育人对教育的执着。

书中,“两个脚印与两个大坑”是一个书虫的故事;“误了航班”是一个书痴候机时的剪影;“到书店一定会找到我”是一个书迷的游历;“逃离”推杯换盏是一个书呆的高傲。书生意气,“无论怎么忙,不管多少事务缠身,我每天都坚持阅读,白天没有时间读,晚上也要抽时间读,上班没有时间读,下班挤时间哪怕不午休、晚睡觉也要读,工作期间没有时间读,周末、节假日都要充分利用起来读。”是阅读让他有了“自信和底气”,有了标杆,对教育有了深度思考,于是催生出了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书香:开放式书架有了师生驻足阅读的身影,教师书吧有了读书沙龙的闪亮登场,闲余片刻有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美妙时光。

汤勇先生告诉我们“读書之意义,是让人成为人;教师读书之意义,是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师。”“教师应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生命的一种状态,生存的一种需要。”“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对书有着独特情感的读书人。”汤勇先生殷切期望“愿阅读伴随我们生命的始终,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书香人生。”

读书犹如一日三餐,为的是健康成长;读书犹如农事,耕耘、播种、收获。教育人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够培养出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才是生存最好的保障。阅读是学习的基石,阅读使一个人从“原始脑”迈向“智慧脑”,大凡成功的名师,没有一个不是读书的高手。

二、幸福成长破密码

我们的教育幸福吗?我们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有幸福感吗?抛出这样的问题,就像是在沸油锅里撒盐。汤勇先生在《教师的幸福从哪儿来》中,既有对问题的追踪,又有对幸福的破译。他洞穿现象,明确告诉我们“当师道没有了尊严,当教师没有了形象,当讲台不再神圣,当教师不再有惩戒,当校园可以随意践踏,当那些小霸王、小混混在校园为非作歹、横行霸道之后还得到保护,在群殴教师之后不但得不到法律惩戒,还要老师赔礼道歉,那将是全社会之殇,整个民族之殇。”

为此,汤勇先生坚定地认为“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重要,是否卓越也不要紧,而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这是因为“有了教师的幸福,才有学生的幸福。才有校园生活的幸福,才有教育天地的幸福。”我们只有为教育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凿建一条秘密通道,教师的生命成长才有皈依,我们的教育才有信仰的天空,教育之树才会枝繁叶茂,文明的土壤才会生生不息。

教师的幸福从哪儿来?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理性,回到问题发生的地方。汤勇先生深情呼唤教育回归,期望让教育“回归宁静”“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本真”。我们不能“以教育的名义,干着违背教育常识的事”,我们更不能打着“教育让人们满意”的幌子让教育受伤害,让教师受伤害,让孩子受伤害。说严重一点,甚至对整个民族的未来造成伤害。让我们的教师能够“单纯地做事”“创造性地做事”“做自己有意义的事”,拥有广泛的志趣爱好,把最美好的自己交给孩子,有尊严地活着。

汤勇先生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热切期盼青年教师要有思想、要好学、要反思、要创新,努力寻找工作的意义。“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做教育,“结交优秀的人,阅读有用的书,享受真正的生活”。语重心长地引导青年教师“每天利用点时间坚持阅读,每天拿点时间坚持对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每天挤点时间把反思的东西写成文字”,努力成为一个“有成就感的,快乐幸福的教师”。

由爱出发,我们就会拥有幸福。教育是“人”的事业,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好人”,育“仁人”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元素。纵观古今中外教育上有成就者,可以说无一例外都是“博爱”的典范,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余韵惠今。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大家耳熟能详的“四颗糖”的故事是陶行知先生用大爱衍生出的经典范本;斯霞老师的墓志铭“为一辈子做小学语文教师感到自豪”是挚爱的光辉定格;特级教师、校长窦桂梅把40分钟当成2400秒来准备是深爱的缩影;苏霍姆林斯基把“爱”作为对校长、教师的第一要求;当代魏书生、李镇西、李希贵、于永正等一大批教育大家,无不把对孩子的爱当作一辈子的追求。

只有做爱的使者,才会赢得孩子,赢得教育人生的精彩,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归属感和价值感。汤勇先生认为“一个对学生没有爱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爱所有学生,爱所有学生的一切。”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公正对待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我们喜欢他”。

三、生态质量利久远

教育需要质量,时代的发展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给教育质量注入了新的内涵。校园内形形色色的雷人标语令人咂舌,各个学校使出浑身解数,“绝招”“妙招”甚至“损招”都用上了,教育生态严重失衡,让人深思,让有良心的教育人不得不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汤勇先生提出了“绿色质量”“全面质量”“全体质量”“和谐质量”“健康质量”“辩证质量”“整体质量”“公平质量”等八大质量理念,令人耳目一新,给教育生态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气息。

提升质量的关键是人,是我们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决定因素,只要教师有了生命成长的期盼,有了“使命感”“尊严感”“获得感”“幸福感”“成长感”“成就感”,我们的教育质量就有了忠实的依靠。

一方面,需要引领教师有“家”的视野,怀揣教育思想,不忘初心,把职业当事业,视工作如初恋,甘守一方天地,执着前行放眼未来;另一方面,需要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汤勇先生提倡建立“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共同写作,共同研究,无疑是促进教师成长的良方,更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奠基性工作。“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教育科研的基地,业务交流的平台,自我展示的舞台,资源辐射的中心,教师成长的加油站,登高的台阶,锻炼的熔炉,就是老师们共同守护的精神家园,滋养一方教育的心灵驿站。”

提升质量的抓手是课堂,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课堂的问题。汤勇先生给我们勾勒出了高效课堂的图谱。它一定是“师生关系良好”“学生喜欢”“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充分开启学生动力”“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开放”的课堂。他还认为,改革课堂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只有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改变才是不变的真理。

朱永新先生在为其撰写的序言中这样评价道:“每个问题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鞭辟入里。”

“不畏浮云遮望眼”,读汤勇先生《致教育》,我们就会校正方向,走出迷茫,就会找到让教育回家的路,就会让教育回到那个“温馨而温暖,充满诗情画意的‘家”。对此,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作者单位:四川阆中市朱镇乡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 晁芳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质量课堂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欢乐的课堂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