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驾驶巴士”在深圳上路了

2017-12-05赵觉珵刘扬任重

环球时报 2017-12-05
关键词:武陵巴士公交

本报记者 赵觉珵 刘扬 本报特约记者 任重

“深圳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测试”的消息近日在互联网上刷屏,甚至有网络文章出现“公交车司机要下岗”之类的夸张说法。无人驾驶技术真的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吗?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到底发展到什么水平?《环球时报》记者4日对此采访了多位国内无人驾驶领域的专家。

深圳“无人驾驶巴士”全球首发

被官方定义为“全球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智能驾驶公交试运行”的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系统2日在深圳福田保税区首发试运行,4辆全电动公交车依次在真正开放道路上“无人”驾驶运行,开启了深圳公交智驾时代。

从该项目实施单位之一深圳巴士集团官网发布的照片来看,这些巴士的外形看起来和常规公交车没有太大区别。根据现场试乘该巴士的媒体记者描述,“行驶前,司机只需按下一个启动键,车辆就会全自动行驶。行驶途中,变道、加速或停车,公交车全部自动完成”。

牵头研发该公交车的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胡剑平对媒体表示,智能驾驶公交车配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天线等设备感知周围环境,通过工控机、整车控制器、CAN网络分析路况环境,能够实时对其他道路使用者和突发状况做出反应,已初步实现自动驾驶下的行人车辆检测、减速避让、紧急停车、障碍物绕行变道、自动按站停靠等功能。

《环球时报》记者4日向深圳巴士集团提交了采访申请,并致电参与“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研发的深圳市海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未获回应。

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宣传的重点并非技术突破,类似的“智能公交”在中国和外国都已经有过测试。

一位不愿具名的无人驾驶领域专家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早在2015年8月,宇通在河南郑州就已经进行过无人大巴实路测试,而且多家公司都已经进行过“无人驾驶”技术的实路测试,“只不过由于多种原因不方便公开宣布。”

无人驾驶技术靠谱吗?

中国首次、全球首例在开放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测试引发外界的关注,中国的相关技术是不是已经到了瓜熟蒂落的阶段了呢?中科院自动化所无人驾驶领域学者黄武陵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无人驾驶这一集成了最新的AI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平台已成为众多国内科研与产业机构发力的重要方向,包括中科院自动化所在内的许多科研机构已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并通过在苏州常熟举行的“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等特定城区道路范围内的无人车比赛方式进行了技术验证;同时,包括百度在内的国内IT公司以及初创企业也都在这个方向布局研发。黄武陵表示,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没有落后于国外同行,只是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可方便地开展实际道路测试,获得大规模测试数据的支持,方便进行技术迭代和提升。此外,业内领先的车企和零部件厂商也为他们提供了专业支持。但深圳大巴能够上路去开展测试,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开了一个好头,对于技术集成与道路测试会产生示范作用。

据黄武陵介绍,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发展主要分为几种技术路线,一是依托“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技术,强调车辆的环境感知、决策和规划等强智能来实现无人驾驶,“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的项目就是这个思路;二是依托高精度地图,来降低环境感知技术实现难度,方便在已建图的环境中实现无人驾驶,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三是智能网联汽车,借助车联网技术,实现车间互联、车路互联、车与云端互联,通过群体智能及其共享,实现可靠的无人驾驶。这几种技术思路侧重点不同,在黄武陵看来,如果能将它们综合在一起发展可能是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实用化的重要思路。

距离商用还有多远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显示,中国将在15年内成为最大的自动驾驶车辆市场。自动驾驶出租车极有可能引领这股潮流。无人车商用真的离我们只有十几年的距离了吗?

王飞跃表示,目前中国无人驾驶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一方面在技术成本问题,传感器、控制器和计算平台的成本还较高。不过,国内在传感器方面近两年进步很快,有望不久就能大幅降低价格。另一方面,美国已有相关无人驾驶测试法规,国内在这方面的法规还在制定中,无法实际上路测试使得中国厂商在实际测试和数据积累方面落后不少。王飞跃表示,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的主要问题不在技术上,而在人上。“车可以控制,但路上的人很难控制,人与车之间需要一个适应阶段。”王飞跃认为,目前来看,大型的物流运输与公交巴士是最适合无人驾驶技术应用的两个领域,但这种交通运输的大规模改变需要强力的法律法规保证与政府的管理,“需要国家新的立法。”

黄武陵认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不仅是交通领域的问题,对于整个社会都有巨大影响,社会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它的发展可能需要一个渐进的路径,比如先发展特定范围的无人公交、物流运输和观光游览等,然后通过专用车道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再到现有交通规则的补充和完善,使得其他交通参与者与无人驾驶车辆有规则地交互,才可能推进无人驾驶汽车大规模在开放道路上行驶,最终才能实现高度智能的下一代交通系统。▲

猜你喜欢

武陵巴士公交
植物巴士
希望巴士
茶山道上
武陵酒
巴士上的座位
等公交
武陵民族地区产业扶贫研究
公交Ⅱ个股表现
武陵晨曦
水陆两栖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