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

2017-12-05艾瑞刘静静石璟贾妍杨世泉

淮海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压氧溶栓风险管理

艾瑞,刘静静,石璟,贾妍,杨世泉

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

艾瑞,刘静静,石璟,贾妍,杨世泉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患者中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风险管理和护理对策,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并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术后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并进行2组间的结果比较。结果风险管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且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整体的满意度。

脑梗死; 动脉溶栓术; 高压氧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如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往往很不理想。即使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已经是不可逆性损害,但是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就可以抢救梗死周围仅有功能改变的半暗带组织,避免形成坏死,因此,发病6~8 h的急性脑梗死使用溶栓治疗仍有必要[1]。而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缺血脑组织的缺氧状况,我中心采取急诊动脉溶栓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高压氧治疗禁忌证即可行其治疗。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护理工作难度高,护理差错和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及采取行动的过程[2]。伴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患方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如何降低医疗护理的风险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科室对35例此类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中心2011年5月-2013年12月发生急性脑梗死需行动脉溶栓术早期高压氧治疗患者69例,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组,其中常规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7±4.2)岁。风险管理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3±3.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由护士及家属用平车推入氧舱行起高压氧治疗,途中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各管道通畅,必要时氧气袋给氧,注意监测患者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及瞳孔变化。高压氧治疗由家属陪同进行,方案为2ATA高压纯氧(0.2 Mpa),40 min×2+10 min,并舱内静滴相关药物,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1.2.2 风险管理组 采取以下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高压氧治疗方案同上。

1.2.2.1 治疗前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 我中心采取主治医生、介入医生、护士及高压氧舱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综合评估的方式,讨论后形成一致意见。其中包括溶栓后即刻复查头颅CT,以了解有无颅内出血;术后沙袋压迫6~8 h后介入医生及护士观察生命体征平稳,穿刺处无异常,依据血管情况,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氧舱技术人员排除禁忌证后等方可进行吸氧准备。

1.2.2.2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对患者进行整体全面的护理,特别是加强了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患者病情较重,大多为意识障碍,家属对高压氧治疗的作用不了解且担心在吸氧过程中会发生危险,医护人员在治疗前应与家属充分沟通,耐心解释家属的疑问,告知其治疗的重要性及安全性,消除其顾虑。

1.2.2.3 行高压氧治疗前准备 (1)确定治疗后,病房护士与高压氧舱专科护士交接,包括各类导管、穿刺部位皮肤、足背动脉血运、生命体征、呼吸道等,采用4人转运方法置患者于平车上;(2)备齐吸痰用物、口咽通气管及抢救药品如乌拉地尔、止血药、甘露醇等;(3)嘱意识清醒者及家属携带白开水、水果或口香糖等。

1.2.2.4 患者入舱前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知识宣教,不能携带手机、打火机、电子产品等入舱;教其做调压动作,捏鼻鼓气、吞咽、咀嚼、张嘴等,避免因加压给耳部带来的不适感。

1.2.2.5 吸氧中的护理 (1)动脉溶栓最主要的并发症是闭塞血管再通后梗死处血流再灌注和脑出血[3]。因此在入舱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肢体、瞳孔及语言等变化,防止颅内出血,同时做任何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2)采用平卧位吸氧,防止穿刺处在加压时引起出血,特别在加压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血肿。(3)陪舱介入护士15 min测量血压1次,并记录。(4)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当患者发生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或出现脉搏缓慢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或语言表达能力及肢体活动能力再次陷入障碍,便提示脑出血[4]。本组中出现1例此症状,立即予20%甘露醇静滴并紧急减压出舱,复查CT有出血,立即转入病房进行治疗。(5)观察有无梗塞复发征象,若患者意识、语言能力及肌力等体征下降或急剧恶化,除考虑出血外,还应考虑梗塞复发,本组出现2例言语突然不清,意识模糊,立即减压出舱,复查造影再次梗塞。(6)在舱内注意保暖,及时与患者沟通。

1.2.2.6 出舱后与病房交接 提前10 min通知病房准备好心电监护、吸氧、吸引装置,并确保完好率,安排专人看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记录,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脑动脉溶栓后早期高压氧治疗过程中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1.2%。风险管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1)。见表1。

2.2 2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满意度调查对象主要为:患者家属,主治医生,高压氧舱人员。风险管理组满意度分别为74.3%,94.3%和91.4%,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4.1%,58.8%和52.9%,(χ2分别为6.510,12.177和12.803,P均<0.01)。见表2。

表1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注:同一病例发生2种及以上不良事件时计为1例不良事件发生病例;()内数字为百分率/%。

表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注:()内数字为百分比/%。

3 讨论

脑梗死大部分患者均为急性起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24 h以上。急性脑梗死(CI)早期溶栓治疗是在发病4~6 h内应用药物将坏死区已形成的血栓溶解并使其血管再通,迅速恢复血流量的一种方法[5]。但CI多为老年患者,其血管弹性差,易发生血管破裂而并发脑出血,且后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更增加了医疗风险,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很有必要性。高压氧治疗脑血管疾病已临床推广应用多年,对改善组织缺氧,增加缺血区的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中心在急诊溶栓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不但可以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减轻再灌注损伤,同时对于减轻术后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早期系统科学的康复不但是改善神经功能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6]。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在动脉溶栓患者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实施,不仅可以给患者提供一个安全优质的服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积极的护理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可提高护士的综合业务水平,在整个过程中,护士充分评估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治疗前的各项准备,入舱前安全宣教、吸氧时的病情观察及出舱后与病房的交接,有效建立一个安全体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医生及氧舱技术人员的满意度。

[1] 王仕榕,陈仁贤,陈勇,等.发病6-8h急性脑梗死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1):9-10.

[2] 汪军,彭娟.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5):253-254.

[3] 李梅英.急性脑梗死抗凝溶栓治疗87例临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6):694-695.

[4] 宋玉华.脑梗塞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5.

[5] 李红景,张喜晶,刘振云,等.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56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33-234.

[6] 程晋成,薛东章,王水平,等.卒中单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出血疗效分析[J].中华航海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20(6):408-409.

南京军区2011年度医学科技创新经费资助项目(11MA045)

解放军第123医院高压氧医学中心 神经内科,安徽 蚌埠 233015

艾瑞(1986-),女,护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6.049

R 459.6;R 743.33

A

1008-7044(2017)06-0744-03

2017-01-09)

猜你喜欢

高压氧溶栓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