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要国防科大的学生去抗洪

2017-12-05柯大侠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桃江抗洪学生

文/柯大侠

为什么要国防科大的学生去抗洪

文/柯大侠

2017年7月11日下午,抗洪纪念品终于发放到桃江180名勇士手中。感谢旅里组织了一个小小的仪式。

说是仪式,其实很简单,旅长讲话,慰问方发言,抗洪现场的总指挥讲话,然后和学员代表合影。就不放现场照片了,大家都穿着制服,按照纪律,不能随便晒照片。

他们要我发言。我起身先敬礼:这不是慰问,我们是代表不能亲临现场的同志们来表达敬意。一刀,取意“宝刀赠英雄”;一杯,希望同学们一辈子带着校友们的关怀勇闯天涯。

听他们讲了抗洪的整个过程,个人感觉挺受教育的,尽管这话听起来像套话。

记得网上有很多人质疑——

为什么要国防科大的学生去?

你们学校故意造噱头吗?

为什么非得让毕业班的学生去?

为什么去一天就回来了?

为什么过去20年了,抗洪还是要靠人背肩扛?

为什么要国防科大的学生去抗洪?学校故意造噱头吗?

国防科大的学生一直在湖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梯队名单里。在1999年前,工程兵学院尚未合并到国防科大前,工院的学生是防指的第一梯队,科大本部的学生是第三梯队。工程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救灾抢险是他们的天职,跟是不是学生没有多大关系。当踏进这个校门,大家就有这样的信念:我首先是一个兵,然后才是大学生、准军官,最后才是父母的儿子。自2002年起,防指一直没有调过国防科大的学员,直到今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今年的汛情有多严峻。

也没有学校主动请缨制造噱头一说,所有人员的调动都是在防指的安排下,并且报南部批准。6月30日下午3点,接到防指的电话,要求派出150人赴益阳桃江资水段执行抢筑子堤、加固堤防任务。原本计划下午4点出发,因为兵力调动要报南部批准,最后出发时间是下午6点。

为什么非得让毕业班的学生去?

原因特别简单,因为大一、大二、大三那几天都有考试,大三当天晚上就有考试。防指要150人,大四的恰好够这个数。

为什么去一天就回来了?

以下是受很多当事人认可的答案,尽管我们并未亲见。那段时间,每天省里都要开会通报各地的汛情,据说7月1日的会上,提到国防科大的学员赴桃江抗洪的事情,书记和省长当即发话无论如何要把学生撤下来,科大学生太宝贵不能有失。于是,当天学生们完成任务就撤回了,而第一批学生接到撤回命令的同时,他们的师弟们300人已经集结了好几个小时,等待随时奔赴一线。后来,防指继续从省军区和武警调了450人去补缺。

为什么过去20年了,抗洪还是要靠人背肩扛?

这个问题得问地方政府,未雨绸缪是他们的任务。

还有其他问题吗?

大家看到照片里,学生们一晚上就累成那个熊样,如实反映了现场情况。大家抵达的时候是夜里9点,麻袋、沙土尚未准备好,同志们硬是眼巴巴地看着水一点一点往上涨,直到夜里11点才开始干活。到凌晨1点,就有人出现了虚脱的现象。不要说22岁的小伙子正是体力最好的时候,让你冒着中雨,在凌晨扛两个小时沙包试试?幸亏现场指挥部预案做得好,没有直接把150人全撒到大堤上,第一批先派了100人,在凌晨2点左右,换上第二批50人,大概在早上6点,终于把500米长、1米高的子堤砌好,并成功抵御了两次洪峰。

也不要说只去了一天云云。去之前,没有人知道这雨要下多久,没有人知道要待多久。就像上战场之前,没有人知道哪天可以回还一样。

前天我们去送纪念品的时候,恰好赶上学生们宣布命令。今年因为军改的缘故,大三的同学们提前一年“被”毕业了,从4+1,变成了3+1。一个即将远行的小伙子,趁着集合前的空当,匆忙冲过来跟我合了张影,又再匆忙回到队伍里,像阵风一样。

待我回过神来,队伍已经站好,一样的气宇轩昂,一样的面容坚毅,根本分不清谁是谁。他们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点一个名,答一声“到”,然后是宣布继续学习的院校。陪我们的干事小声地说:从今年起,工程兵专业不再招生了。

心里咯噔一下。

不止是工程兵专业,这轮改革,学校的各个专业被打得七零八落。

对于上面的人,这样合,那样撤,总有他们的理由,就像搭积木一样自由。对于下面的人而言,却是面对着一大段无处追忆的青春,却是人到中年,变专业、找方向,再次起步。

到晚上,学生们纷纷开始在朋友圈晒自己收到礼物后的开心。我把截图转到“女神群”里。一位师姐动情地说:希望同学们带着师姐们的关怀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

这句话说到很多人的心坎里了。

从答应收款,到被赶着写稿,再到算账、挑礼物、一个商家接一个商家的谈,我们为什么执着地要做这件事?难道就是为了一份纪念品吗?

其实我也不能给出一个清晰的答案,只是隐约觉得:人这一生,在某些时候,需要一些仪式感。

这个世界,本质上对人是没有道理讲的。你一辈子努力,可能处处碰壁,永不出头;你好事做尽,可能飞来横祸,连遗言都未曾留下。

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条黑暗的河上漂流,不知去向,也不知什么时候会被一股暗流卷走。而所谓仪式感,大概是这条暗河上一座座的小灯塔吧。

当你在这河里或力拼上游或随波逐流的时候,抬头看见它们,一瞬间,可以清醒地标定自己的存在,也可以找到那么一些些自己如此坚持的意义。

就像一位小兄弟的留言:身为nudter,倍感荣幸和自豪,也有一丝欣慰。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扎根边疆的信念。不管国家和人民会不会记得我,我会一直相信nudter一直在。

一直在的,当然一直在的!尽管这身制服有诸多限制,很多话我们在明面儿上不敢讲,怕被人说是拉帮结派,但那份情谊一直在的,仿佛坚硬的地壳下滚烫的岩浆,在某个时候、某个地点,必然喷涌而出。

“同袍,格物,铁血,报国”这八个字,我们写给别人,也留给自己。也许我们的名字一辈子都无法刻在国家的功劳簿里,也无法写在教科书中,但愿以这八个字为天上的明星,多年后,我们再次抬头仰望苍穹,可以问心无愧于NUDTer这样一个称谓!问心无愧于这样一段烈火青春!

谨以此文祝刚刚离校、即将离校的师弟师妹们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责任编辑:邢玉婧

猜你喜欢

桃江抗洪学生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桃江凤凰山:屈原发出《天问》绝唱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镜头”
赶不走的学生
桃江竹笋的种植管理技术
学生写话
另类抗洪大军——细数国产抗洪新“神器”
河东·河西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