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爱就是最美诗篇 [外五章]
——傅天琳《梦话》一诗是爱的旋律
2017-12-05赖廷阶
赖廷阶
个案研读·傅天琳
对孩子的爱就是最美诗篇 [外五章]
——傅天琳《梦话》一诗是爱的旋律
赖廷阶
美好的梦话就是诗歌,梦话是另外一个世界在我们人身上的祝福,当然,要是来自光明的梦话。孩子的梦话非常重要,它说出了在睡眠的时候的可爱,是甜蜜语言的舞蹈。
孩子一般都得到了神的祝福,是神最喜悦的人,因为孩子还是接近于洁净的,还没走入成人社会,还没有走入旋涡。
孩子睡觉的时候,妈妈爸爸一般都会看顾,另外,上帝也会看顾这些孩子的睡眠,平安的睡眠乃是神的赐予,而好的梦话打开了光明的窗口。
我们也知道,有时候,孩子也会做噩梦,那个时候,是魔鬼、邪恶的灵侵犯了孩子的睡眠,因为孩子实在是太可爱了,魔鬼也想霸占他们,就是毁掉孩子的睡眠,甚至毁灭孩子。
让孩子的睡眠平安,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都愿意守候孩子的睡眠。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守候孩子的睡眠?经验与人的感觉都知道,孩子还比较弱,有人看护的话,孩子睡眠不会受到惊吓而睡眠平安。
傅天琳《梦话》这一首诗歌,就是专门写孩子的梦话与母爱。开始就写道——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孩子的睡眠,守护得最多的,当然是妈妈,妈妈对孩子付出了无数心血。其实,妈妈也只是生命的缘分,比妈妈更加看护孩子的,是生命的创造主,也就是生命的本身,神时时刻刻都在看护孩子,是对孩子最爱的祝福,因为神就是爱,这才是生命的本质。
妈妈料理孩子的全部,也要整理孩子的梦话,孩子的梦话有一本梦话字典,梦话字典的插图就是爱,就是微笑。
作为妈妈的爱,只是生命的安排,是生命的授意。妈妈守护孩子的睡眠,这是一种细微的爱,但是,说明了母爱的重要性。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这位妈妈对比自己的童年,与自己孩子的童年呼应,那个时候,这位妈妈的妈妈已经不在尘世,这是这位现在做母亲的妈妈的童年形成的人生遗憾。
任何孩子小时候都会讲梦话,大多数孩子还会说白日梦的梦话,纯洁的爱要引导与看护孩子,呵护孩子,让孩子说正能量的梦话。
守护孩子的梦与睡眠,需要母爱阳光的力量,母爱看似温柔,实际上具有刚强的一面,母爱要打退魔鬼对孩子睡眠的骚扰,打退邪灵对孩子梦境的进攻。
“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很多时候,孩子的梦话是对现实生活的延续,是对白天生活、日常生活中还没有完成的美好生活的完善。
孩子的要求一般都是要求快乐,要求开心,要求纯洁的天真,这就是孩子的可贵之处。孩子离不开父母,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左膀右臂。
孩子作为成长的树苗,需要父母的爱护,需要父母作为辛勤的园丁,这也是父母的职责。
“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现在,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实际上童年受到了城市的限制,城市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天然的美好,人为的城市割裂了孩子与自然的联系。
城市孩子在公园里玩得多,童年就是那些规定性的游戏,很多孩子都是在这样设计出来的流程中长大,都在规定的游戏中长大。
母爱不是溺爱,这位母亲就知道,要看着自己的孩子在摔倒之后自己站起来成长,母爱要让孩子有独立精神。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孩子在成长,孩子长大了,就会具有伟大的青春力量,成长之后,青春就会有爱情,在睡眠之中,呼唤梦中姑娘或者是梦中白马王子的名字,那么,就是人生的另外一种风景。
人总是要长大的,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孩子长大了,妈妈也就老了,这是妈妈的开心,也是妈妈的忧伤。
很多妈妈都希望孩子不长大,当然,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而已。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当孩子进入伟大的青春,进入爱情,又会发现人生一个伟大的美好。其实,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伟大与美好的。
妈妈看到孩子成长,是愉快的,只要是安全地成长,经得起风雨,有梦想,有未来,有祝福。
傅天琳《梦话》一诗是献给孩子成长的祝福诗篇,是一种明亮的真实的母爱。这样的诗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具有童年的正能量。
从梦话的角度来写对孩子的爱,这样的诗歌角度是很好的,从这个视角看到了母爱,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很多风景。其中,我们要看到,来自母爱的力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溺爱,是看顾,而不是包办;是呵护,而不是代替;是鼓励孩子的独立精神、自由精神,而不是偏见教育。只有如此,孩子进入青春,成长起来,才是生命本身所需要的成长,是一种坚持的成长。健康的成长来自儿童健康的梦想,而这样健康的梦想与父母的爱是十分有关联的。
附:梦 话
傅天琳
你睡着了你不知道
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
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
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你在梦中呼唤我呼唤我
孩子你是要我和你一起到公园去
我守候你从滑梯一次次摔下
一次次摔下你一次次长高
如果有一天你梦中不再呼唤妈妈
而呼唤一个陌生的年轻的名字
那是妈妈的期待妈妈的期待
妈妈的期待是惊喜和忧伤
积极的生命态度很重要——傅天琳《十二月的枯葵》展示想象力对人生的帮助
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人在生命的时间不多了的时候,怎么办?这就需要人有一种坚定的力量,这种坚定的力量只能是信仰的力量,而且,是要正确的信仰的力量。
正确的信仰是对真理的信仰,是对光明的信仰,具体地说,是对生命拯救的信仰,也就是对战胜魔鬼力量的全面肯定。
无论出于什么寒冬的局面,无论是到了什么严酷的环境之下,人只要有信仰的能量,就能把问题解决,因为正能量的信仰就是让人度过寒冬的智慧。
傅天琳《十二月的枯葵》这一首诗歌,就写到了十二月的一地枯葵,而想象力让它充满生机勃勃,就战胜了毁灭挥着消失的严酷。
这首诗开始这样写道——
“十二月以一地枯葵
赠我以想象”
十二月,在岁月之中,在一年之中,都是结束了,都是残酷的时候,都是寒冷的时候,这里集中突出的就是在一年岁月结尾的时候,在这个大背景下,关键词“枯葵”出现,它当然没有红花绿叶,果实也被收割了,正被人们享受。
严酷的时候,一种沙漠般的植物,就用想象力来把它变为生机勃勃的红花绿叶,这样去想,无论什么坏透了的时候,对人、对自己都是积极的。
好的心态,就是坏情况的敌人。有了好心态,就能战胜严酷的冬天。同时,想象力的重要性也是好心态的助手。
“想象一片喧闹的海
蜂蝶们如何醉乎乎晕乎乎
追逐于波涛之巅”
向日葵在丰收之后,就只剩下枯干的躯干了。向日葵在生机勃勃的时候,人都十分喜欢,金黄的花瓣,圆盘的果实,都是令人喜爱。
现在,要面对的就是枯干的向日葵,已经卸下丰收,已经卸下一切美好。然而,在积极的人这里看来,就算只剩下枯干的向日葵秆秆,也是积极美好的,因为感恩的心,因为想象力,可以让干枯的向日葵重新恢复活力。
金黄的向日葵海洋,那真是一大风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看到这样的风景,都会很高兴。而现在,是在夏天的反义词冬天的日子里,在枯干的向日葵秆秆身上,想象这些美好的风景,这是白日梦,也是好心态。
“想象一场巨大的金色围剿
如何被时间一点一滴地
突破!”
金色向日葵就像人的青春黄金年代,是一个黄金的海洋,充满了神奇的魅力,当然,任何人都顶不住时间。
人的青春年华是宝贵的,也是容易流失的,会被时间带走。时间要带走人生,人挡不住。
要让生命获得永恒,就要有真理的力量。只有造物主才能让生命永恒,那么要跟随神,才能得到神的拯救,让人的生命超越尘世的时间超越死亡,进入永恒。
“如今十二月的枯葵
坠落在我斑白的两鬓里”
我们看到黄金一样的夕阳,成为一个人黄昏的晚年,在黑暗来临之前,还是那么美好,让人觉得生命的伟大。
谁都想让自己的人生,具有生命永恒的伟大,尤其在晚年的时候,人越来越想这样。其实造物主一直在等待任何一个人与他牵手。
与神牵手的人,信仰永恒生命的人,敬畏真理,就是让自己进入了十字架上的永恒救赎,就可以获得战胜死亡的力量。
“想象坠落时的声音
一定比思绪更轻。大地静穆
清空曾经的满满的充盈
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对生命强烈的渴望,让人都追求生命的永恒,而永恒的生命就掌握在上帝手里。人是可以获得上帝的力量的,人获得了上帝的爱,就是获得了一种巨大的恩典。
神就是爱,只有神的爱才能让人获得死亡之后的复活。枯枝复活,每年春天都复活,这是造物主设计的能力。
人在死后开始新的生活,重新开始,进入了天堂,但更多的人是下地狱。
“十二月的枯葵
你无边的锈色令我着迷”
枯干的向日葵,颜色就像生锈的铁一样,类似于黄昏暗淡的阳光金黄,当然,这种颜色让人记住了黄金的热烈,让人记住了阳光的热烈。
阳光是令人喜欢的,因为它就代表了神,神就是光。光是让人敬拜的,光塑造了我们的生命。
傅天琳的《十二月的枯葵》这一首诗歌给人最深刻的隐含意义,那就是人要活得精彩,活得精彩最伟大之处就是战胜死亡。
附:十二月的枯葵
傅天琳
十二月以一地枯葵
赠我以想象
想象一片喧闹的海
蜂蝶们如何醉乎乎晕乎乎
追逐于波涛之巅
想象一场巨大的金色围剿
如何被时间一点一滴地
突破!如今十二月的枯葵
坠落在我斑白的两鬓里
想象坠落时的声音
一定比思绪更轻。大地静穆
清空曾经的满满的充盈
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十二月的枯葵
你无边的锈色令我着迷
在人生的尽头如何获得新生——傅天琳《柑橘花开》一诗绽开复活的花朵
获得新生命是这个世界活着的人们的普遍的渴望,谁都希望获得比现在更好的生命,谁都希望自己一直活下去。在这世上,我们看到,人从小长大,一直到老,都是单向型,都是河流一样,那么,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一般地说,就是到了老年的时候,都会面对死亡。其实,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面对死亡。
死亡与新生时时刻刻出现在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出现在生死关头。新生是对死亡的战胜,是对过去的战胜。在时间的流程里面,新生才是喜悦,也是生命的存在。
一个人到了老了的时候,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在年迈的时候让生命质量更好?这就需要精神的力量,唯有灵魂光明,才能面对死亡。
傅天琳《柑橘花开》这一首诗歌,用诗人的人生经历与柑橘的开花交融,来说明如何让晚年充满生命的意义。
这首诗开始写道——
“曾经给过我一千只蝴蝶
一千片叶子,一千亩春天的
柑橘树,你把花朵和波涛
都同时刻写在我的履历表上了”
诗人曾经是果园里面的一名工人,她在果园劳动,称为“果园诗人”,这名诗人的人生经历与她自己的诗歌写作,有很大的关系。
这一节诗歌,就是这样的交代:诗人的人生与劳作都在果园里展开了很多年的时光。人生在花朵中盛开,这也是一种快乐,虽然这样的快乐是辛苦的。
很多诗意在当时经历的时候很辛苦,但是在回忆的时候会成为人生的财富。
“这灿烂的白,同时兼具
阳光和冰雪品质的白”
柑橘的鲜花是白色的鲜花,柑橘的鲜花那种生机勃勃的香气,十分迷人。这样大自然的杰作,给人带来安慰,给人带来美丽。
柑橘的鲜花在春天具有冰雪的气质与魅力,这是一种独特的力量,因为高贵所在,因为造物主赋予的不同凡响的美好。
诗人热爱自己的果园,诗人热爱自己种植的果树的鲜花,因为这些鲜花会带来果实,在过程里面,鲜花是璀璨的。
“你是阴霾天气里唯一照亮我的灯盏”
人生在阴暗的历史时期,有很多不好的烦恼,这些烦恼让人喘不过气来,让人不快乐,让人郁闷。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鲜花是一种慰藉,鲜花对人是一种鼓励,鲜花是一种正能量的朋友。
鲜花成为灯盏,照亮人生路上的坎坷;鲜花照亮人的内心,让人克服阻力,让人克服黑暗。
“一匹怀旧老马,四蹄醉卧于草丛
鼻子一闻便闻到了青春”
人在老年的时候,自己的人生经历会时常成为一种回忆,回忆有怀旧的情感,怀旧的情感就让人感慨万千。
人在怀旧的时候,人就老了;人在怀旧的时候,就会在过去的时光里流连忘返,让自己回到过去的时候。
回忆的鼻子闻到了青春的气息,原来在果园里劳动的青春汗水,现在只能是回忆,也是一种欣慰。美好的人生要无愧生命,就要有真正的生命意义才能让回忆觉得人生没有被浪费。
“别说芬芳的时代早已过去
就是落叶一筐,灰烬一堆”
自己的青春时代是没有浪费的,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它的价值依旧在,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让回忆都成为一种伟大的力量。
过去了的人生之所以有积极的价值,是因为它没有年华虚度,当过去的经历成为正能量,越到后来,就越能鼓励自己。
要让过去的时光成为正能量,就要在经历的时候,好好珍惜,要好好热爱自己的人生,去积极进取,有正确的人生信仰,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追求与敬畏真理。
“我苍老的躯干
依然能从这样的花香里
抽出几节新枝”
人在晚年的时候,很多时候,依靠人生在过去的经历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成为一种自我帮助。实际上,要无愧自己的人生,就要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积极的努力,不虚度光阴。
让人生不虚度光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建立积极的信仰,要建立正能量的信仰,让自己信仰真理。
唯独真理能够让人战胜死亡,让人在死亡之后获得新生,人获得永生才是真正的生命意义。
傅天琳《柑橘花开》这一首诗歌,让人从其中感受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如何在人生的历程里面获得战胜死亡的力量?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信仰真理才能获得这样的力量。
附:柑橘花开
傅天琳
曾经给过我一千只蝴蝶
一千片叶子,一千亩春天的
柑橘树,你把花朵和波涛
都同时刻写在我的履历表上了
这灿烂的白,同时兼具
阳光和冰雪品质的白
你是阴霾天气里唯一照亮我的灯盏
一匹怀旧老马,四蹄醉卧于草丛
鼻子一闻便闻到了青春
别说芬芳的时代早已过去
就是落叶一筐,灰烬一堆
我苍老的躯干
依然能从这样的花香里
抽出几节新枝
甜蜜表达出来的痛苦——傅天琳《一碗蜂蜜》一诗打开巧妙的角度
我们都喜欢甜蜜的事物,甜蜜与美好、幸福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给予甜蜜的只有造物主,世界上那些好吃的东西、明亮的东西,都是造物主创造出来的。
人不珍惜自然,到了现在,疯狂掠夺、摧毁自然已经是家常便饭,只顾眼前自己的享受,根本不敬畏自然生态,人失去了敬畏之心,身上就有越来越多的魔鬼性发作,在毁灭这个世界,也在毁灭自身。
人悖逆生命的创造者,人背离真理,导致人离开真正的生命,真正的生命没有生死,只有永生的幸福。
自古以来,汉语诗歌里面,一些诗歌对于蜜蜂的描写,都很到位。而现代诗歌对于蜜蜂的描写,有特色的,傅天琳的《一碗蜂蜜》就是这样的例子。
这首诗这样写道——
“一碗蜂蜜摆在面前
吃吧!尊贵的客人,就这样吃吧”
蜂蜜好吃,来得不容易。把最好的食物拿来招待客人,友谊与修养、对客人的尊敬可见一斑。好客的热情会感染客人,客人会同样地尊敬主人。
这一碗蜂蜜,全都是一份淳朴的心,全都是真正的情感。尘世最为感人的,莫过于奉献,把自己丰收里面的最为甜蜜的部分,毫不犹豫地奉献出来,这就是奉献,这就是无私。
对人好,就是胸怀宽广;对人善良,就是善良;对人奉献,就是爱。
“这不是常见的蜂蜜
这是一幢琥珀色楼房
从六角形通道流出的,是醇厚
饱满、甜得有些刺喉的原生态山歌”
蜂蜜是蜜蜂招待大自然的客人的,它们把人作为客人,但是人却没有尊重蜜蜂,人吃了它们的蜂蜜,却对它们不客气,不尊重它们的劳动,不尊重它们的生命,不尊重它们的家园。
一方面,产蜜的蜂巢是一个美好的建筑;一方面,自然山区里面的房子就是养蜂人的住所。人与自然和谐,在一个局部的自然空间里面,人依靠自然获得舒服的好生活,自然包括蜜蜂在内的生态系统,都给予人好的食物等生存条件。
人尊重自然,自然就会一如既往地对人友好,自然按照造物主的意愿来养人。蜜蜂的蜂巢是上帝给它们的小窝,它们在自己的家里酿蜜,把最好的劳动成果给了蜂王,也给了人。
“它多像眼前这座小屋
一户普通山民的小屋
朴素、明亮、温暖”
我们看到这一首诗的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首诗歌后面的书写。动物在大自然里面,上帝给予了它们生存权,给予了它们栖息。
同样,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人人都有生存权,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生命权,人人生而自由,人人都有平等获得生存资料的权利。
普通人自己的住所,受到上帝的保护,普通人自己拥有财产权,人们在自己的家园里生存,受到上帝的祝福。
“格桑花金盏花一路开到门前
一群蜜蜂口含琴弦
围着大土碗嗡嗡嗡地飞”
上帝对人的祝福,用整个自然的力量来祝福,用整个爱来祝福,自然里的花花草草、一草一木,都是对人生存的祝福;自然里的小动物、大动物,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它们也是受到造物主的委托,对人的生存给予祝福。
自然里的住户,与自然和谐在一起,不对自然造成伤害,不污染自然,自然当然愿意与这样的人家在一起,人与自然都感到开心。
鲜花与蜜蜂都喜欢有爱心的人的住所,它们的心能够感受到人到底有没有爱。
“这是一群有情有义的蜜蜂啊
它们是怀念故土
它们是来看望被拆卸的房屋”
就是这样和善的住所,就是人在自然里面求得生存的住所,被暴力拆除,就连大自然里面勤劳的小蜜蜂,也知道来看望被拆掉的无辜者的房子。
大自然被暴力与欲望拆毁,人的住所也被暴力与欲望拆毁,这都是一只小蜜蜂见证了的。
傅天琳的《一碗蜂蜜》是一首很巧妙的诗歌,用十分巧妙的角度,写到了拆迁、拆毁的悲剧,独具匠心,以小见大,声东击西,是诗歌的智慧。
附:一碗蜂蜜
傅天琳
一碗蜂蜜摆在面前
吃吧!尊贵的客人,就这样吃吧
这不是常见的蜂蜜
这是一幢琥珀色楼房
从六角形通道流出的,是醇厚
饱满、甜得有些刺喉的原生态山歌
它多像眼前这座小屋
一户普通山民的小屋
朴素、明亮、温暖
格桑花金盏花一路开到门前
一群蜜蜂口含琴弦
围着大土碗嗡嗡嗡地飞
这是一群有情有义的蜜蜂啊
它们是怀念故土
它们是来看望被拆卸的房屋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追求——傅天琳《一只熊猫》一诗说出一种生命观
说到熊猫,人们一下子就会意识到它就是国宝,因为在这个国度,在这个世界,熊猫已经十分罕见,数量稀少。很多艺术作品都用它来塑造精神世界,创造精神表达。然而,这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造物主创造的,唯有造物主本身,才是精神世界的全部,而万物身上看到的,只是被造物的部分生命力量与精神存在。
熊猫是生命的一个物种,已经濒临毁灭,肯定会毁灭,这种物种的毁灭,都是因为人类的堕落造成的。万物因为人的堕落而蒙羞、痛苦、毁灭,熊猫也不例外。
写熊猫的诗歌真还少见,因为常见的按照汉语诗歌的习惯写的那些咏物诗,只是写司空见惯的事物。
傅天琳《一只熊猫》就写出了作者的一种思考,这首诗歌虽然是按照汉语的思考来写的,但还是有自己的特色。
这首诗开始就具有中国特色——
“它只顾着吃竹子
吃了一根又一根
日光堆积已没过膝盖”
虽然是写熊猫,其实写到了人,因为熊猫残存在这个汉语吃的大国,熊猫吃竹子,就是饕餮,这与汉语人大吃、特吃、狂吃的本质没有一点点区别,只有本质的相同。
只要有吃的,就是幸福,这是熊猫的行为,也是中国人的行为。吃几乎成为一切,成为生命的存在。
饕餮成为疯狂,时间里,吃成为一切,其实很残酷,也没有生命的本质。难怪熊猫会吃得毁灭。
“一分钟一分钟已嚼成细渣
它还在吃还在吃,旁若无人”
把自己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吃,只要有吃的,每一秒时间都会用来吃,这就是吃的可怕,这就是吃带来的毁灭。
狂热地喜欢吃,就拒绝了其他宝贵的内容,拒绝了真理的话语。人一旦被吃的欲望控制,那就被毁灭的欲望控制,这就是魔鬼的行为。
吃,就不顾一切,享受不会敬畏生命的本质,也不接受监督。
“轻轻靠着这个上午葱绿的肩
它好像活在时间之外雾霾之外
一切纷争之外。”
时间,成为一个新颖的比喻,时间的肩膀成为熊猫的依靠,其实,这都只是暂时的,一切时间都要流失。
只要有吃的,就不管一切了,就贪婪地吃,不管是不是自然环境遭到了恶化,不管雾霾等人为破坏如何解决。总之,有吃,就了不起;有吃,就有一切。
如此看来,无神论世界,吃是最大的事情,就像中国人见面的打招呼:吃了吗?这多可怕,把吃作为生命的核心,其实,神的话语才是生命的核心。
“一只熊猫眼中
有吃不完的竹子就叫小康
有爬不完的树就叫生态
憨憨的笨笨的就是智慧”
简单、朴素,是一种生活境界,也是一种追求。然而,这样的追求并不是终极追求,终极追求就是战胜死亡,回到真理的怀抱。
我们看到贪吃的熊猫有很多可爱的地方,中国人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这都是生命的创造者给予被创造者的美好的地方,虽然这些被造物自甘堕落,但是,被造物保留有造物主给予的真善美的恩典。
悖逆造物主,就会自立世界,但这都是靠不住的。靠得住的只有真理本身。
“一只熊猫家住碧峰峡
家就是天堂。今有客人来访
客人就是一片飘来飘去的尘埃”
是的,在汉语文化的世界,在无神论世界,人们最记得的就是家,最重要的是记得回家,回到家里就是天堂,然而,地上的家都只是暂时的,都会烟消云散的,只有永恒之家,才是人最终的家园。
熊猫生活在自然保护区里面,自然环境很好,但是人把自然保护起来,最终还是被毁掉,因为保存不了自然,才会设立自然保护区。
在天上的永恒之家看来,地上的都只是给人客旅的地方,地上的世界就是尘埃。
傅天琳的《一只熊猫》这一首诗歌,通过写熊猫的生活状态,揭示了吃这个重大问题的背后的思想,引人思考。
附:一只熊猫
傅天琳
它只顾着吃竹子
吃了一根又一根
日光堆积已没过膝盖
一分钟一分钟已嚼成细渣
它还在吃还在吃,旁若无人
轻轻靠着这个上午葱绿的肩
它好像活在时间之外雾霾之外
一切纷争之外。一只熊猫眼中
有吃不完的竹子就叫小康
有爬不完的树就叫生态
憨憨的笨笨的就是智慧
一只熊猫家住碧峰峡
家就是天堂。今有客人来访
客人就是一片飘来飘去的尘埃
母亲形象的名画——傅天琳《母亲》一诗写出了母爱的灵魂体
汉语诗歌,写父母的很多,因为父母的爱就在身边,是我们人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为此,诗歌来赞美父母尤其是赞美母爱是理所当然的。西方诗歌不一样,西方诗歌是赞美上帝赞美生命的本质作为诗歌的使命,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是上帝创造的,父母并不能创造我们,孩子是上帝的恩典赐予父母的伟大礼物。
自古以来的汉语诗歌,写母爱的很多了,从慈母手中线到现在不计其数,写得好的其实并不多,很多诗歌写母爱,但并不是好诗歌,感人只是诗歌的一个元素。
母亲形象在汉语里面一直是一个苦难者形象,是一个承担压力与风险的形象,是孩子长大的容器形象,而并不是西方文学里那些英雄、拯救者、上帝(耶稣基督)的形象,后者更具有真理性,而前者只是一种人间情感。
傅天琳《母亲》一诗为人所称道,因为在同一类诗歌或者是在同一层面的诗歌里,让人感到不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首诗歌开始写道——
“在田野,母亲
你弯腰就是一幅名画”
我们看到诗歌把大地做纸张,让母亲的形象出现在上面,是一个弯腰者的形象,是一个劳动者的形象,是一个向大地致敬的形象。
母亲是一个动词,是一个求生的动词,是一个劳作的动词,是一个为了孩子的动词,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动词。
就连母亲都在劳动,都在为了食物而努力,可见生存的艰难,可见为了吃一口饭的艰难。为了食物,母亲不得不低头。
圣经告诉我们:人活着,不仅仅为了食物,更是因为神的话语。
“粘满麦秸的脸庞
疲劳而鲜亮”
母亲作为一个劳动者,在与庄稼一起的劳动时光,汗水是唯一的表达,只有付出汗水,才能换来粮食,才能让自己孩子全家活下去。
母亲作为劳动者的脸,肯定是劳动的味道,肯定是粮食的味道,肯定是爱的味道。
虽然劳动的母亲不会是梳妆打扮的母亲,但是劳动的美德让母亲成为美好的力量。
“银色夜晚的柔情
来自一座草房
我们家永远葱绿
来自母亲的灵魂
永远地开放”
在劳作的季节,甚至母亲都要开夜工,都要晚上劳作,这是因为怕天气变化,让快到手的粮食受到风雨的打击而减少丰收。
母亲生活贫穷,住的房子是草房,可见贫穷的程度。为了对抗贫穷的生活,为了活下去,母亲晚上都要进行重体力劳动,这都是迫不得已的,也是现实环境里应该的。
就算是一个草房很贫穷,但是,人积极向上的心灵却是绿色的,绿色的生活全因为母亲爱的绿化,爱照亮了全家的生活,母爱绿化了一个家庭的生活。
“儿孙般的玉米和谷穗
一代代涌来
将你围成一座村庄”
母爱支撑的家庭,勤劳的母亲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家庭,因为母爱的奉献,这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充满力量的母亲,她周围的家人与亲人,就形成了一个村庄的力量。这是一个母爱的组织,这是一个母爱的结构。
母爱是一种劳苦的力量,让生命生机勃勃,让家里的人活得好好的。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母亲如此,父亲的形象就是无能与孬种。
“在母亲博大的清芬里
我只有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
母爱是如此忍辱负重,一个国家与民族,她的女人,她的母亲都在被劳动折磨,可见现实生活的残酷,女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虽然人人需要劳动与工作,但是,女性需要更多的休息,因为男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是成为绿色的生命,成为绿色的致敬,成为绿色的骨头需要的骨气,成为纯洁的力量,这都是母爱带来的纯洁与境界。
苦难的母亲形象,劳动的母爱的形象,是令人尊敬的,为此,我们要看到,拯救苦难母亲的力量,只能来自上帝,只能来自真理。
傅天琳的《母亲》这一首诗歌,作为汉语当今环境的诗歌,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力量,尤其是“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具有新的能量。
附:母 亲
傅天琳
在田野,母亲
你弯腰就是一幅名画
粘满麦秸的脸庞
疲劳而鲜亮
银色夜晚的柔情
来自一座草房
我们家永远葱绿
来自母亲的灵魂
永远地开放
儿孙般的玉米和谷穗
一代代涌来
将你围成一座村庄
在母亲博大的清芬里
我只有一粒绿豆的呼吸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