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2017-12-05

长江丛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就业率生育政策

李 辉

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李 辉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对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女性作为生育的主体,生育新政使女性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本文从女性就业的角度,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对她们产生的影响。

全面二孩 女性就业 影响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对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2013年推出“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0月,正式通过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放开二孩,意味着中国独生子女的时代结束,二孩时代的到来。这项生育新政对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都起着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政策。然而,女性作为生育的直接承担者,该项政策对女性的影响是最大的,它使女性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包括身体上的、经济上的、就业上的,尤其是就业上的压力,原本女性在就业市场形势就非常严峻,现在无疑是雪上加霜。本文就来谈谈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在就业方面受到的影响。

一、全面开放二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

《中国青年报》曾在2015年针对生育二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数据显示,53.1%的女性认为升职加薪会受到限制,41.5% 的女性认为会更早遭遇职场“天花板”,35.6%的女性认为会被迫放弃工作,31.7 %的女性认为应聘时会遭受歧视。这组数据很直观的表现出职场女性对生育二孩的后顾之忧,也可从中得出“单独二孩”政策在具体实施中遇冷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颁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也提到“全面二孩”政策或对女性就业产生负面影响。

(一)女性就业压力增大,就业率下降

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16岁以上女性人口的就业率为69.48%;16岁以上男性人口的就业率为83.36%。女性就业率比男性就业率低将近14%。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比较,女性劳动力就业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男性劳动力就业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组数据反映了在二孩政策放开前女性就业就已经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用人单位对录用女性更为谨慎,女性就业的压力更加巨大了。生育二孩涉及到女职工的产检假、产假、哺乳假等问题,而且2015年底很多省市规定女性享受的产假、哺乳假都有所延长,这就无形中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劳动成本。《劳动法》还规定在女性劳动者生育和哺乳期间必须提供相应的薪酬,这种带薪休假不能使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用人单位对聘用女性避而远之就可想而知了。

而且在我国,女职工的生育保险是由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缴付的,产假期间妇女的生育津贴由社保支付,但如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仍需由企业补足,并且企业也会由于人员变动、缺失等不稳定要素而导致诸多不便,“隐性性别歧视”的情况更加严重,从而导致女性的就业率显著下降。

(二)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歧视增强,就业质量下降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女性纷纷摆脱家庭的藩篱,“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使男女平等思想在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得到了空前推进。女性参与有报酬的社会劳动,这是一个重大的变革,是女性权利的体现,更是整个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应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和家庭影响。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男性不再是唯一的挣钱养活家庭的成员,女性获得经济独立。 然而家庭对于女性而言,与其说是一种事实上的牵制,不如说是一种源于传统的情感上的牵挂,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使女性不得不重返家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从而使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之前,全球范围内的就业性别歧视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受职业性别隔离的影响,女性从事的职业大多为秘书、教师、护士、保姆、服务员等,这些职业往往收入水平低,技术含量低,职业声望低、流动性大,而且是女性家庭角色在社会领域里的延伸,是照顾人的角色,传统的劳动性别分工模式还是存在。用人单位认为“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越来越多的女性将会把重心由事业转向家庭,在晋升、加薪方面,女性逐渐受到歧视,把所需经验丰富、岗位责任较多的职业和职位都倾向于男性,女性更多到了边缘部门,就业质量下降。

(三)生育年龄年轻化,女性受教育程度受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女性受教育水平逐年递增,女性进入职场的人数也在激增。“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在“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儿女双全”等传统观念的复苏下,使生育二孩成为可能甚至是必然,尤其对尚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影响最大,她们的生育意愿很多时候会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我们来算算一笔年龄帐,一个受完高等教育的女性,本科毕业的年龄在22岁左右,硕士、博士毕业依次往后推迟3年以上,女性从怀胎十月到孩子进托幼机构或脱手给其他家庭成员照顾起码要延续2到3年的时间,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催生的优生优育理念,所以生育两个孩子前后需要5到8年以上,这就意味着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会较以前大大提前。大学本科毕业没几年就开始生育孩子,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重心都在家庭上,真正重返工作岗位大概已经到了35岁以后了。在二孩政策放开前,很多女性可以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且工作完全适应小有成绩后再考虑一胎孩子的生育,现在如若要生育二胎,必须把一胎生育年龄提前,才能避免高龄生育对孕产妇和婴儿生命健康的极大风险,也就意味着女性受教育年限缩短。

生育从宏观层面来说是人口发展的动力,是延续血缘的纽带,从生育主体的个人来说生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人生的规划很多时候会因为生育而改变,自身发展也会受到影响。生育年龄年轻化,必然会使女性受教育程度受阻,很多女性考虑到生育和抚养二孩需要付出较之前双倍的时间和精力,读完本科就放弃继续深造,或者在工作之余不再接受培训学习,致使受教育进程受阻,不再重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很多年来女性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局面将发生转变。

(四)女性工作能力降低,职业发展受阻

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生育基本上都由女性在承担,传统的社会性别和家庭观念,女性又增加了照顾子女老人、料理家务等重担。而且生育不是简单的孕育、生产的过程,还涉及到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子女教育和家务承担。在现今男性占主流话语权的社会环境中,家务劳动已经女性化,女性除了承担大量的社会工作外,还要花较之男性更多精力在家务劳动上。在计划生育时期,女性好不容易从繁重的生育和抚养子女的重担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接受教育、公平地与男性一起参与社会劳动。如今“全面二孩”政策下,女性又重归家庭,被生育所束缚,导致女性因照料子女而无法兼顾工作的情况比一孩时更加严重。实际上,女性因生育在工作中的能力下降,很大部分是源于家庭中的男性的性别缺失,如果男性能主动地承担起家务劳动的责任,参与到二孩生育教育的过程当中来,女性就不会因兼顾双重角色而承受更多的身心疲惫。

女性不仅是物质的再生产者,更重要的是人口再生产的承担者,女性在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育和抚养下一代的社会价值理应得到承认。而事实是人们把生育当成了女性天经地义的义务,是私人事务,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生育的社会价值。

女性由于生育和繁重的家务劳动,较少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造成竞争力不强,工作业绩平平,必然造成职业生涯的中断,再加上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很多女性长期离开工作岗位后很难重新适应职场的需要,更别说培训、升迁的机会,最终被抛给了非正规化就业市场。然而,非正规化就业市场中,女性的权益更难保障,导致产后女性的职业发展严重受阻。

二、结语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政府根据新的人口形势,旨在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而作出的政策调整,是一项暖心工程,但如果女性身处生育与就业的冲突模式中,那么生育政策调整预期的效果就很难实现。政府应在进行生育政策调整完善的同时,转变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鼓励丈夫积极承担照料子女和家务的责任;建立健全幼托服务等儿童照料体系;推动相应政策保障育龄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权益,增强女性就业与生育之间的兼容性,才能使女性劳动参与率与生育率之间负相关转向正相关,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推行全面二孩政策。

[1]张韵.“全面二孩”政策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因应之策[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4):104~111.

[2]吴帆.全面放开二孩后的女性发展风险与家庭政策支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28~130.

[3]康蕊,吕学静.“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意愿与女性就业的关系论争综述[J].理论月刊,2016(12):155~161.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李辉(1977-),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女子学院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女性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率生育政策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政策
生育路上的苦与乐
政策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
弥补人类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径
助企政策
政策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