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017-12-04王晋

神州·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公平现象,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行探究,首先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然后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帮助提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水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社会的不公平,这些不公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收入不公平、教育不公平、社会财富差距过大等,这些因素是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阻碍,因此必须要着重进行解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生活的各项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理论指导,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理论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是切实从人的角度出发,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作为第一出发点。马克思通过理论思想表达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持,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批判[1]。邓小平理论的研究成果就是對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严格以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为指导思想,将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正观。邓小平理论中认为要追求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必须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人民的经济问题,将人民从贫困中解救出来,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只有人民的物质基础得到充分的保障,才能保证精神世界的丰富,从而实现公平正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理论的运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理论指导下,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认为主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才能保证人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从而实现社会公平。为此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升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将社会力量进行集中,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三)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理论的运用

科学发展观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置于重要位置,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重要任务。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贫富差距仍然较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和的各方面利益也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核心,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动群众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协调发展中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二、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一)培养政治共识

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践在培养政治共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社会不公平因素仍然存在,这就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要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培养社会共识,让全体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这一问题,仍然要坚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完善各项制度的建设,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大力宣传,使人民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感。

(二)创新政治制度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在创新政治制度,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公正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我国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党派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和民族自治制度,通过发扬民主精神,创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政治制度,在法制的规范下让全国人民参与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虽然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社会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平衡,就会导致社会其他方面的差距,尤其是教育差距。因此如何统筹发展,解决社会经济差距是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差距不能被消除,但是必须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缩小。完善分配制度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效实践,通过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法来缩小行业收入的差距、地区收入的差异和城乡收入的差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然后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实践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研究可得,马克思主义公正观有利于培养政治共识、创新政治制度、完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全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公正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许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源研究[D].东南大学,2017.

[2]程广丽,卢国琪.马克思主义公正观的基本内涵及现实价值[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5):33-37.

作者简介:王晋(1982),女,籍贯:吉林,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初级,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本刊策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