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课堂模式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探讨
2017-12-04黄娟
黄娟
摘要:数学概念教学,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本研究基于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在简要概述当前这一研究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从五个层面着眼,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了探析,具体表现为:示标设疑,布置自学;检查学情,问题归类;集体讨论,化解难点;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关注类别,全面反思。
关键词:五五课堂模式;数学概念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革新,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有关五五课堂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更为罕见,这从侧面验证了本研究的创新性。立足于“五五课堂模式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本研究从策略角度展开探析,以期为后续实践提供启鉴。
一、示标设疑,布置自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在备课阶段借助多种举措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以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依据,更证明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示标设疑 布置自学”。教师要基于课程标准进行悬疑设置,追求以“境”启课,以“疑”入课,以“趣”开课的目的,激发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动机,引导学生自主自学,促使学生在自学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平行线》教学中,我明晰了课程标准,发现平行线的概念教学,是这一课时的重点知识。为了让学生有效感知和学习这一概念,我设置了一个悬疑:有两个人并肩分别沿着一条直线走,速度一致,却永远没有走在一条直线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学生表示“不可能,这么走路一定会碰撞的。”学生的这一回答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在此情况下,我引导学生从课时中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答案。最终,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
二、检查学情,问题归类
学生学习情况现状,对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成效有着重要影响,而教师能否了解学情,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观察学情、了解学情。更重要的是,教师结合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邀请学生回答先前设置的疑问,鼓励形式多样的答案,注重不同学生的回答。这一过程中,“头脑风暴”至关重要,要积累不同答案,并且在学生回答疑问的过程中,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待全部学生回答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表决是否同意,通过率100%的就不讲,通过率80%以上的由学生讲,通过率低于80%的交给学生讨论,但并不一概而论,有时高于80%的通过率可能是错误的,教师可让学生增加讨论。
例如,我在进行“不等式”的概念讲解时,就充分了解了学情,进行了问题分类。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利用天平失衡,提出了“如何表示天平失衡”疑问。我组织学生围绕教材进行了自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纷纷产生了自己的想法。这时,我让学生进行阐述,鼓励不同答案的出现,涌现出了“牛比羊重,这跟天平失衡一样”、“天平上两个物体不一样重,就是天平失衡”、“2<3,这可以看做天平失衡”等不同的答案。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我未做出点评。待所有学生回答完毕,我组织他们对每一项答案进行了“是否认同”的表决,对于不同概率的表决答案选项,我采取了不讲、学生讲、教师讲等不同方式,促进了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掌握。
三、集体讨论,化解难点
在前述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本环节所要解决的重点。教师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对于经过研讨后仍旧不理解的问题,需要再次结合教材进行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角色,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化解知识难点,消除知识盲区,有效掌握所学知识点。
在“正数和负数概念”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部分学生经过自学仍旧无法了解“什么是正数和负数”。基于此,我组织学生进行了集体讨论,结合相关案例进行了分析,如“有五元钱就是正数,欠别人五元钱就是负数”等。经过集中谈论,学生有效化解了知识盲点,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我在这一过程中,则负责启发和引导学生,获得了理想教学效果。
四、当堂训练,反馈矫正
在学生掌握知识点后,教师必须及时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通常情况下,可采取课堂练习方式,向学生提供习题化知为能,以求巩固。这一过程中,可邀请水平不一的学生进行作答呈现,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纠正,更为全面地解决学生现有知识盲点。同时,教师要注意收集信息,采用不同方式给予学生信息反馈,并做好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性作业布置。
例如,我在进行“正比例函数概念”这一知识点教学中就践行了上述理念。在知识点讲授完毕后,学生已经对y=kx(k≠0)这一定义较好掌握。我便抽取课后四道习题,要求学生现场训练,同时请四名数学成绩有差异的学生到黑板上作答,以求最大限度查找学生知识盲点。未上黑板的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我来回走动,观察了学生的作答情况。对完成得既快又好的学生不时的给予“点头”、“掌声”等,发现属于个别学生的问题随时予以纠正。待所有学生作答完毕后,我以黑板上的作答为例,进行了讲解,对问题进行了纠正,帮助学生解决了现有问题。
五、关注类别,全面反思
待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出最为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优化自身教学。这一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学生的公平分类至关重要。同时,要针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经验,汲取教学中的不足,思考教学理念,探求教学进步。教师还需要秉承“人人有所获”的教学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强化生活教学。
我自身在多年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直注重教学总结和反思。例如,我在进行“勾股定理a2+b2=c2”这一概念的教学结束后,积极进行了教学反思,总结了这一知识点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我还分析了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差异,结合于此,对学生进行了合理分类,确定了异质教学,以更好地适应学生水平差异,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五五课堂模式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可参考以上四點策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策略的运用必须着眼于具体情境,立足于现实状况,不可盲目照搬。在参考理念的基础上,实现策略“本土化”,才是本研究最期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惠琴.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5(7):72-73.
[2]熊安娜.关于培养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探究之我见[J].中学教学参考,2016(8):35-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