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玉雕艺术创作
2017-12-04侯晓锋
侯晓锋
摘要:中国传统玉雕艺术是一门揉进、混合、渗透多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段的复杂艺术,它不仅需要继承优秀的雕琢技艺,更需要在艺术上不断创造、发展和更新。本文就玉雕创作中的些许理念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玉雕;禅意;文化修养;创新
玉,石之美者,作为一种珍贵的自然物质,一直受到古人的特别喜爱,将其视为吉祥、美好和幸福的象征。华夏大地自古就有非常丰富的玉石资源。早在新石器时期,华夏先民就开始琢玉制器。由此而形成世界上独特的中国玉石文化,其有着七千多年不曾中断的历史。玉曾以实用为主转变为礼仪、装饰为主,成为统治阶级权威的象征。“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玉作六瑞,以正国事”,“君王以玉召见公侯大臣,公侯大臣以玉事君王”。春秋之前,用玉者的心態主要是显示威严,高贵和美感。商代的殷墟玉、周代的礼仪玉、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汉代的玉衣、唐代的首饰玉、宋代的玉观音、元代的渎山大玉、明代的“子岗牌”,进而到清代林林总总的玉摆件,都是各个时代的精典之作。历史上曾演绎过“和氏壁”、“完璧归赵”典故等等,仍在影响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由此可见,玉在历代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都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物质的观念,又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观念。
在玉雕走向大众文化的今天,少数玉雕艺人由于受当今时代影响,急功近利的心理滋长,为了迎合市场,打着“创新”的旗号,浮躁、卖弄的匠人之气取代了玉雕艺术的清雅之风,脱离了传统文化,淡化了玉雕的传统特色,失去了玉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如何在继承传统玉雕艺术的同时,更好的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笔者从事玉石雕刻生涯二十余年,觉得这一传统艺术似乎到了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在发扬传统中推陈出新的关键时刻。因此结合自身对玉雕艺术的理解,将创作中一些粗浅之见整理出来,与大家研习交流。
一是静气。我受中国佛教文化影响,喜欢禅宗意境。禅的审美是“空”,空孕育万物,这种空灵的、虚无的状态让人彻悟,而创造这种空灵的环境是净化心灵的首要条件,禅意美学的精髓是:追寻本质,展露天性.玉雕艺术与禅意的结合,既端庄义又典雅、既有可视性又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引人入胜。具有深化主题、启迪思维之作用。在中国,极致的禅宗艺术以其活灵活现的神韵传递着佛教思想,平息人们躁动的心灵,释放内心的苦楚。从汉代至今,禅宗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艺术史,也传递着对“真、善、美”的追求,激起人们对慈悲的向往,牵引着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佛性。从玉雕的角度来看,禅意玉雕作品,除了宗教方面的含义外,还有一层艺术方面的价值。同是观音、弥勒形象,在不同玉雕艺人的手中,因其思想和技艺的不同,便各具情态与风采。好的作品,神态从容淡泊,意境悠远,感人至深,会让人从心底生出无限平和与喜悦。
二是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综合素养是滋润一个艺术工作者能走多远的精神源泉,人格品质是决定作品品格的基本准则。不浮不燥方能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才可以守得住淡泊宁静。敢于挑战自我将显示创新突破的能力,善于学习借鉴,能有助集采众家之长自成一格。不断自省,经常反思,益于拓开崭新视野。谦虚上进,努力攀登,利于拓展前行之路。艺术创作道途漫长艰辛,坚守住信仰与梦想是至关重要的,只要甘于付出辛勤的汗水,哪怕有时是心酸的泪水,也要乐观积极应对,收获的不仅是精神上的安慰,更是未来发展空间的无限可能。玉雕艺术是一门集诗、书、画、印及文学、雕刻于一体的综合视觉艺术,经典作品贵在意蕴而非一目了然,所以不仅要求创作者有熟练的驾驭工艺方面的能力,又要求有艺术创作方面的才能,创作出的作品即要体现工艺美也要体现艺术美。在玉雕创作的思维过程中,既要表现出创作人的情感,又要表现出创作人的思想,玉雕艺术品不可以仅仅是抽象的表现,更应当用生动的形象来体现。玉雕作品和其他的艺术品是相似的,都是来自生活,却高于生活。玉雕创作者必须要学会仔细地观察生活、静静地体验生活,从而抓住生活中某些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而思考它、感悟它,产生自己的创作灵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并把创作思想切实融入到自己的玉雕作品中来。因此,玉雕艺人只有具备扎实的绘画、雕刻、书法功底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成。玉雕艺人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理解,学习古代绘画、书法、哲学、雕刻艺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做到心有丘壑,胸有万卷,才能形于刀笔,制作出一件形神兼备的玉雕艺术品。
三是注重创新。创新的关键是在继承、尊重传统的同时要有个人思想,绝对不是“一味地模仿”,因为模仿得再逼真,终究只是模仿而不是创作,只有匠气而没有艺术。玉雕需要传承,但不是守旧。传承的应该是手艺,而不是传承形制,更不是别人作品的形制!创新是一种开创性的创造,它是以创作出过去所有没有的玉雕新品为表现的,它的新,是由内及外的。外在的体现在题材、内容、工艺、手法等方面,内在体现在思想、内涵、艺术精神等方面。每个人都处在社会之中,对于时代都有着切身的感受,这个感受就是对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艺术精神的个人把握。当玉雕师把这种感受以玉雕的形式表达出来后,也就在创作中融入了时代的艺术进程,这就是创新的本质。当代玉雕要在创作中注重设计与立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时代新意。从技巧型走向艺术化,强调形式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彰显时代的审美特征。艺术向来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显而易见,玉雕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只有在创作中更多融入时代精神,在设计中更多运用时尚元素,在工艺上更多应用新科技成果。在意境传达上更多重视个性满足和情感需要,才能焕发青春活力,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玉雕作品。满足更多人的更多需求,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玉文化,推动玉雕艺术的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
在艺术创作中,我深刻体会到,材贵天然,艺贵自然,因缘而遇,缘物体悟,表达心意,表现意境。只有这样才能让玉雕创作走向更高层面,步入艺术殿堂,受到世人瞩目,是玉雕成为经典艺术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宝玮.源远流长的中国玉雕文化[J].中国黄金珠宝,2011,(04):62-64.
[2]李洋.造型艺术风格视角下的玉雕创作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6.
[3]武剑.文化创意是当代玉雕艺术生命所在[J].东方收藏,2011,(03):8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