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廉洁为人生导航
2017-12-04王艺蓉
王艺蓉
宋代名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大家耳熟能详,文中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直。” 《爱莲说》之所以能千古传颂,是因为作者以莲的高洁,表明了自己洁身自好,不甘同流合污、追求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正直品格。古往今来,人们对廉洁的理解有着不同的时代风格,但廉洁所蕴含的内容却是大致相似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是孔子对廉洁的诠释。革命斗士方志敏则认为“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则这么解释:“没有思想上的清白,也就不能够有全能的廉洁。”
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廉洁奉公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即便是在封建社会中,依然有许多出淤泥而不染、严于律己、奉公守法的清正官吏。包拯、海瑞、于谦他们恪守不贪为宝的人生信条。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简朴,自己制定了十条家规,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亲属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廉洁自律,树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人民公仆焦裕禄,不为名利所缚,不为世俗所动,不为人情所困。他们的浩然正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怎样发展,廉洁、永远是社会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廉洁属理念、信仰和价值范畴,与每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情操有关。无论你是位高权贵还是布衣平民,凡能法正廉明、洁身自好总能获得良好的声望而受到赞誉。因此,为官之道,为人之道,需要用自身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去赢得荣誉,去影响社会,去打造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崇尚美德,追求信仰的理想社会。廉洁,是一种信念,它需要我们时刻铭记;廉洁,是一股清風,一曲莲韵,能拂去灰尘,洗涤污垢;廉洁,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
廉洁是一种心灵的美丽、是一种精神的魅力。人们的心灵因廉洁而变得淳厚朴实、纯洁无瑕,人们也因廉洁而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欣赏廉洁,因为它最经得起时间的磨砺:美貌随着光阴枯萎;金钱随着时光耗尽;荣誉随着历史封尘。但廉洁却如一杯醇酒,越品越有味儿,越品越觉得芬芳、醉人…古今中外,人们徘徊于形形色色的诱惑之中,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是,廉洁的光芒仍然照亮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翻开中华文明史,廉洁遍布汗青:孔子笃信“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箴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悠悠五千文明史,脉脉无限廉洁事,中华的历史是一部充满廉洁的历史!崇尚廉洁、洁身自好,才会赢得他人的尊敬!
当今社会,在多元文化,复杂思想的冲击下,人们更容易出现信仰迷失和道德失范。我们在现代话剧《母爱》中看到,一位农民的儿子郑耀忠在成为领导干部后,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跌至深渊,受到惩罚,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本着“多还一分赃款,就减轻孩子一份罪过”的想法,在患有冠心症和腿脚不便的情况下,在乡邻亲戚中奔波,力求早日替儿子还清赃款,探监时儿子彻底醒悟。那一刻,已然满头白发的儿子跪倒在地,抱着老母亲的腿说,“娘啊,儿子是大不孝啊,没有照顾好您,却让您担惊受怕,操心受累啊!”老母亲的手一遍遍抚摸着儿子的头,泪水落个不停。
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面前,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在一一权衡过后,在层层过滤之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的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没有矫饰、朴实无华的廉洁与诚信!廉洁是大公无私的表现;廉洁可以提高人的内在修养。古语云“石可破,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而不可夺其赤。”
廉洁是一面火红的旗帜,旗帜不倒,真情永驻;廉洁是一座耀眼的灯塔,灯光不灭,方向永明。
“公生明,廉生威”。是为明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一个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德国诗人海涅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我们,应做一个心地清净、品行端正的人,做一个心系群众、乐于奉献的人,做一个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人!前路漫漫,群聚而又孤独,清晰而又迷茫的我们要扛好廉洁这面旗帜,守好廉洁这座灯塔,本着“淡泊人生蓄以明志,清廉处事方能致远”的理念,用廉洁的光辉为自己的人生导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