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私斗还远远不够
2017-12-04张宾
张宾
11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规范武术行业的行为,对武术从业者和习武之人列出8条禁令,包括不得自创门派、私下约架,以及不能自封“掌门”、“大师”等称号。制定这一规定,对于现在武术行业能够起到约束作用,制止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武术乱象丛生。
武术是民间活动,也是由体育总局管辖的正式体育项目,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具体而言,武术的管理机构或组织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和武术研究院。了解中国体育体制的人士都清楚这其实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作为管理机构,一定已经意识到行业内部出现了问题,乱立门派、自封称号等现象屡屡见诸报端,严重影响武术运动健康有序发展。
这个时候,体育总局重锤出击,出台8项禁令。从出发点来说,这是完全有必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武术运动本来就枝蔓丛生,管理起来有诸多不便。如果放任行业人士私立门派,自封称号,武术可能朝更加紊乱的方向发展。但是,武术想要重振雄风,甚至在未来成为奥运项目,单靠这些约束只能遏制无序状态发展,并不等于推动武术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前进。
过去几年,在国务院相关文件出台后,体育产业之风劲吹,诸多项目借助东风扶摇直上。最为典型的是搏击,昆仑决、武林风都成了顶尖IP,ROAD FC、ONE FC等国外搏击赛事也趁机登陆中国。在一派繁荣背后,武术略显尴尬。到了今年,曾经风靡一时的散打王重新立起山头。但在搏击格斗领域,它已经错过了先发优势。
之所以难以像自由搏击和综合格斗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宣传,当然与武术的演变有关系。如今的武术主要分为套路和散打。在外行人看来,套路是花架子,具有较高的表演性质,不实用。它非常利于在群众中推广,能够起到养身健体的作用,但观赏性不够,很难推出职业化赛事,粉丝数量也有限。
在竞技方面,武术散打具有实战对抗性,有潜力成为一项受欢迎的搏击项目。但实际情况是武术散打在国际上得不到充分的认可,缺少顶级赛事,推广之路举步维艰。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武术散打中流派众多,技法各不相同,很难形成一套可以代表中國武术精髓的通行规则。更为重要的是规则相对死板,不像巴西柔术、泰拳等项目自由度高,无法与国际赛事接轨。
武术散打的规则注定了它无法大行其道,能够参与的选手人数有限,也很难邀请国际搏击界的顶级明星参与。这是中国武术面临的现实。
武术想入奥,除了需要人口基础,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力以及职业化开展程度同样十分重要。以武术的现状来看,在国内都难以涌现出一个具有号召力的赛事IP,在国际上谈论影响力显然为时尚早。
作为管理者,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协联手整治乱象,令人称道。但还要制定国际上通行规则,为商业化推广提供更多扶持。
在悠久的历史中,武术从来都不是作为观赏性的花架子而存在的。如何将它的竞技性展现出来,发扬光大,考验管理机构的运营能力。民间约架当然不值得提倡,但至少说明中国武术是可以打的。具有观赏性的搏击项目有市场,这个早就被昆仑决、武林风等IP所定义了。
马云和李连杰正在大力推广功守道。这个项目也是由武术演变出来的。有了资本和明星助阵,功守道迅速聚拢人气。但这个项目的前景以及未来能否入奥,既取决于赛事的商业化推广和运营,也取决于管理机构在国际组织层面支持的力度。
目前,中国体育正在经历大变革,协会与中心的关系逐渐厘清。中国武术想必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变革。未来的中国武协将会承担起更重的责任。武术前行之路远且阻,中国武协责任艰巨,仅仅禁止私立门派、自封称号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