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再连任,日本经济走向何方?
2017-12-04苏海河
文/本刊驻东京记者 苏海河 杨 慧
安倍再连任,日本经济走向何方?
文/本刊驻东京记者 苏海河 杨 慧
在日本的中资企业开发的日本岛根县滨田太阳能发电站二期工程。
日本众院大选刚刚落下帷幕,自民党、公明党联合执政集团再次赢得国会三分之二议席,连安倍本人都说“没想到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联系今年3月自民党修改规则允许总裁连选3次任期可持续9年等情况看,明年底安倍3选连任几无悬念,只要其健康状况不出意外,安倍执政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也是大概率趋势。
2012年再次执政后的安倍政权虽算不上顺风顺水,但国内没有大灾害,世界没有大危机,特别是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全面恢复、外需增加、国际能源价格走低、日元走贬等因素,日本经济有所起色。今年年初以来安倍在政治上深陷两个“学园门”丑闻,多项舆论调查其支持率下降,甚至出现不支持率高于支持率的逆转。入夏后安倍“君子豹变”,放低姿态,改变国会答辩中对在野党挖苦加讽刺的狂妄态度,开始变得“谦虚、客气”,连最喜欢的高尔夫球在特朗普到访之前也停打半年,暑期及多个周末一直宅在家里闭门反省。为打开局面动用的最后尚方宝剑则是解散国会重新大选。
安倍当初的胜算并不高,提出只要联合执政党赢得众院半数以上席位就算胜利。没想到最大的对手民进党内部分裂,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仓促组建的希望党对计划加入该党的前民进党议员逐一甄别,不仅导致以反对自民党为目标的在野党选举互助流产,希望党也未能聚起人气赢得更多支持。结果自民党渔翁得利,一举保住了众院三分之二议席。不但稳控国会启动修宪需要的议席,而且即使2019年参院改选时执政党失去多数席位,根据宪法规定,依靠众院二次审议中三分之二议席的支持,自民党的法案仍能够获得国会的批准。
那么,安倍执政以来日本经济有多大起色,大选结果对日本经济走势及对日本对外经贸合作影响如何,值得从中细看究竟。
安倍经济学多管齐下 促经济重回增长轨道
安倍2012年底执政以来,经济政策口号可谓层出不穷,从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到“新三支箭”、从“一亿人总活跃”到“生产力革命、人才培养革命”,逐年花样翻新。真正落实的是增加财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负利率等金融宽松政策促进企业投资、降低法人税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同时促进就业增强社会劳动市场。
根据日本内阁府发表的数据,2017年3月底结束的2016年度GDP为537万亿日元,虽然在统计方式改革中加进了技术研发等投入,但比2012年的494万亿日元有所增加,恢复到了雷曼危机前2007年的水平。
截止到8月,日本景气指数连续57个月增长,日本经济财政大臣茂木敏充兴奋地称此与战后第二个长期恢复期持平。但1965年11月至1970年7月的伊弉诺景气GDP年平均增长率达11.5%,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腾飞。但此轮恢复期GDP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1.1%,属于典型的“无感恢复”。
在安倍“三支箭”中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的影响下,日本央行每年回收80万亿日元的国债,向市场增加货币供应。2016年初负利率政策将大量资金挤向市场的同时,使日元汇率一路走低,从2012年底的82日元贬值到11月初的114日元兑1美元。
大环境使日本企业经营有所改善。为提高日本的市场竞争力,把大企业留在国内,日本政府将法人税率从2015年的32.11%下调至29.74%,再加之大企业享受的技术开发抵税优惠,许多企业的法人税实际税率更低。同时在出口增加等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近两年日本企业利润丰厚。据日本财务省统计,日本企业利润的内部留存从2007年的269万亿日元增加到了406万亿日元。
日本市场饱和 发展缺乏后劲
虽然日本国内经济有所起色,但市场饱和难以唤起新需求,创新能力弱化、产业效率偏低,加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负担加重,日本经济的后劲令人担忧。
日本的劳动制度改革中,传统的“终身雇佣制”已经解体,如今短期合同工、派遣工等“非正规职工”已占到员工总数的37.5%,这一阶层不但工作稳定性差,工资收入也仅相当于正规职工的60%。特别是制造业中,正规员工都处于管理、技术等核心部门,而生产一线的临时工有的工厂车间高达80%。其结果是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但产品质量失去保证,日产汽车的质检人员无证上岗、神户制钢的产品质量造假,事例不一而足。低收入阶层的增加也难以带动社会需求和消费的增加,被作为安倍政绩的新增就业人员当中,很多是老年人、妇女等非正规就业。
在这种就业状况下,日本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是就业人数增加,但工资总支出几乎没涨,说明社会出现大量中低收入阶层。虽然政府连年呼吁企业增加职工工资,但在消费税增加、养老金、健康保险等自付比例提高的情况下,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无实质增加。这些是造成社会消费乏力的根本原因。
气泡经济破裂后,特别是雷曼危机以后,为刺激经济回升日本政府连年制定紧急经济对策,增加财政支出,老龄化发展使社保负担加重,结果税收仅够维持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二,国家每年新增举债30万亿日元。截至今年6月,日本国家和地方的债务总额达到1078万亿日元,相当于GDP的2倍,在西方国家中问题最为严重。2013年安倍曾提出到2020年实现基础财政收支平衡的目标,但今年大选时又提出将新增税收用于普及儿童义务教育,健全财政问题又被放在了脑后。
国内发展无望,企业和资金大量流向海外。截止到2017年10月日本企业及个人的海外资产突破1000万亿日元,5年增加50%,达到GDP的2倍。日本直接投资的重点区域是经济增长强劲的北美和亚洲地区。汽车、机械等制造业是转向海外的重点产业,日产企业公司进入本世纪以来产量增加一倍,但在日本国内产量却压缩了60%,大部分产能建在了海外。
中日经济关系发展潜力巨大
中日贸易及日本对华直接投资2012年前一直持续上升,2013年后受双边政治关系及中国高质量要求的影响,连续4年负增长。但今年1至5月中日贸易额增长了17.5%,扭转了5年来的负增长局面。同时随着中国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中日经济合作开始从垂直分工向平行协作发展,我国对日直接投资从2009年突飞猛进,累计投资额达到33亿美元。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张季风指出,经贸关系在中日关系中既是压舱石,也是推进器。在中日关系总体向好的大趋势下,两国经贸关系会有缓慢回升,发展潜力巨大。
10月底,尼康公司因产品滞销宣布将关闭在江苏无锡的工厂。6年前设立的该工厂,主要生产傻瓜式数码相机,曾经营业利润率达到14%以上,但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工厂产量只有当初的五分之一。因此该公司停止中低端路线,向高端转型。类似的简单加工转口销售的企业确实在减少,但同时众多的瞄准中国市场,在华生产并在华销售的日资企业在持续发展并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是世界汽车销售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日本汽车制造商无一例外地增加投资扩大在华生产力,并根据中国市场需要增加SUV、电动汽车的生产,多款电动汽车在中国首发。丰田、本田、日产在华销售连续数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中日经济合作早已摆脱日本厂家生产中国市场消费的格局,中国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也开始大规模进军日本市场。3·11大地震后日本开始发展光伏发电,日本虽然有夏普、京瓷等光伏生产商,但其成本、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标准。迄今依靠新能源的固定价收购制度,日本企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增加了普通消费者和国家财政的负担。不久前日本政府决定,今后对光伏发电企业实行国际招标,选择价格、质量的最优产品,依靠高效低价打入日本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以电子金融为代表的中国服务业正在走向世界。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已经进入日本的机场、便利店、免税店和众多大商场。继今年1月罗森公司在日本的1.3万家便利店同时开通支付宝结账功能后,7月日本最大综合免税店堂吉诃德的37家店面全面引入微信支付。
日本多数经济学家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和中日经济合作。SMBC日兴证券经济师肖敏捷分析指出,中共十九大之后,预计中国政府和央企主导的设备投资仍会持续增加。大和证券研究员山田雪乃认为,中国景气上升带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预计今后包括民间企业在内的产业自动化投资仍有很大发展潜力。日本农林中央金库资产管理师山本健豪认为中国经济坚挺,日本涉华企业业绩上升,日本市场看好这些企业的在华发展,因此指数上升均在情理之中。由此不难看出,中日经济的平等协作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