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完善产后服务体系 推动粮食产业经济上台阶

2017-12-02张书冬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储粮低温服务体系

张书冬

近年来,四川粮食系统在全国率先启动低温绿色粮库、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发展。

一、大规模建设绿色低温库,优化原粮供给,为食者造福

一是聚焦问题,找准路径。为改变储粮生态环境、确保储粮减损优供,在调研、论证、试点的基础上,四川省规划投资50亿元,建设173个低温绿色储备库,总仓容607万吨、占全省有效仓容50%以上,提高科技储粮水平和储备粮供给质量,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功能完善的低温绿色储粮体系。二是精準发力,稳步实施。四川省先后开展综合控温储粮、浅层地能低温储粮技术应用试点,逐步明晰了适合四川实际的低温储粮技术路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低温绿色库作为“粮安工程”组成部分,纳入了“省长工程”。近三年来,已落实到位省级财政资金11亿元,启动建设绿色低温储备库144个。三是注重实效,强化应用。四川省通过粮情数据收集、样本分析比对、能耗在线监测等,及时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川低温粮库技术应用技术导引。从现有绿色低温库运行看:一方面,大幅度减少低温仓用药量,有效避免化学杀虫剂污染,实现了绿色环保;另一方面,大幅度减少粮食水分和干物质损失,保持了粮食新鲜度、营养价值和品位品质,初步测算每吨粮食可增加100元以上的综合收益。

二、率先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助力绿色生产,为耕者谋利

一是先行试点,有序推广。为帮助解决四川收获期阴雨导致烘干、清理难等问题,2012年四川省投入500万元,在广汉、仁寿、宣汉三县(市)建设产后服务中心,当年帮助农户节损增收即取得良好效果。试点成功后,全省规划2013—2017年在100个县开展“川粮产后服务工程”,为1000个种粮大户(专合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10万户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截止目前,省级财政下拨资金2.13亿元,为105个县173个项目购置烘干设备1000多(台)套,已帮助烘干清理粮食115万吨,挽回损失4.7亿元。二是市场原则,多元投入。2013—2015年,四川省在88个粮食主产县遴选项目146个,单个项目财政补助100万元建设产后服务中心,提供订单生产、烘干清理、代加工代储藏等产后服务。为广泛引导多元投入,2016年起实施“以奖代补”,对日烘干不少于100吨粮食并配备必要清理设备的项目,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2017年全省安排资金7786万元、在建项目144个。同时,推广崇州市“三合一”筹资模式,即集中省市粮食部门、地方政府及专合社资金建设粮食烘储中心的经验,该做法受到汪洋副总理的肯定和好评。三是规范管理,专业服务。四川省始终坚持“自愿申报、公开竞争、专家评审、效益优先”原则,择优确定项目;建立健全专家评审、第三方绩效评价、项目竣工验收等系列制度,规范项目监管。为帮助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四川省逐步提高了服务体系的专业化、组织化和网络化水平,将服务体系重心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转移到粮食专合社等多元主体,将订单生产、烘干清理等延展到“五代”等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广汉市粮食局率先在全省组建了粮食专业化服务队和专家工作站。

三、结合“大讨论”,提质增效

下一步,结合“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践行好“为食者造福、为耕者谋利、为业主护航”的行业使命,努力提高四川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上台阶做出更大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储粮低温服务体系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全面完成“标准仓、规范库”创建
金属丝大变身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低温养生延缓女性衰老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吊带的设计
粮商心声:放开粮食市场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