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迁移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7-12-02郭雪洁
郭雪洁
摘 要: 语言迁移研究作为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围绕迁移有很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迁移的研究成果在外语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国内外很多研究者对语言迁移理论的广泛研究能切实有用地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语言迁移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的表现方面,望在外语教学中能利用母语对目标语进行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言迁移 二语习得 外语教学
引言
从习得或者掌握顺序看,母语即第一语言,是人类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所掌握的用来日常交流,同时运用能力最强的语种。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的过程中会受到已掌握的知识的影响,包括母语知识,从发展习得第二语言。因此,母语成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发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迁移是不可避免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语言迁移的研究有所关注。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荷马的《奥德赛》(Odyssey)。古文献展示了最初学者对语言迁移的观点是消极的,有人认为语言之间是一种相互干扰的关系或者在发音层面的语言迁移归结于语言学习者不愿学习新的发音方式的懒惰行为。因此作为二语习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当时没有被正确认识,也没有被重视。
早在十九世纪语言学家就发现了语言之间的联系,系统的语言迁移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普遍认为对语言迁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语言迁移研究盛于一时。该时期对语言迁移的研究与当时的行为主义理论相联系,为Charles Fries首次提出的对比分析假说理论奠定基础。第二阶段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受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影响,人们对对比假说理论产生怀疑。这一时期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无形之中强调了语言正迁移的作用。行为主义学习观受到抨击,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被贬低,它与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观一样受到冷落。第三阶段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人们从心理、语言、社会等方面对语言迁移的研究不断深入,加深了对语言迁移的认识,迁移再次成为语言学习及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对语言迁移的研究一直持续至今,但是对英语教学的指导还是不够系统。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充足的语言知识,还应对语言理论及教学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正负迁移现象,将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一、语言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一直是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二语习得等学科有争议的论题,其理论基础是对比分析理论假说。对比分析理论假说首创者Charles Fries提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习惯,在此过程中,人们倾向于把已掌握的母语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迁移到目标语当中。语言迁移不断发展至今,一直被当作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理论。
(一)语言迁移的概念
语言迁移又称“语际影响”或“跨语言影响”。迁移是目标语和其他任何已经习得(或尚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差异或者共性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过程造成的影响(Odilin 1989:27)。“一个人关于一种语言知识对他另一种语言的知识和使用产生的影响”(Jarvis & Pavlenco 2008:1)。因此,语言迁移不仅可以从母语至二语三语顺向迁移,而且可以从二语三语至母语逆向迁移。
(二)研究者们对语言迁移概念的误解
据研究,对语言迁移概念的误解大致有四种。第一,语言迁移是简单的语言习惯所造成的结果。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语言就像培养习惯,一种习惯养成的同时要摒弃相对的另一种习惯,即新习惯代替旧习惯。但是学习语言并非如此,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并非抛弃原先所掌握的语言。第二,语言迁移就是母语干扰。这种观点认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会对新语言的学习造成干扰,使得二语学习者学习语言更加困难,造成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现象,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点造成的学习困难,也就是语言负迁移,忽略语言之间存在的共同点。第三,语言迁移就是求助于已经掌握的母语知识发展二语能力。Krashen认为,迁移就是在二语交流过程中发生阻碍或者困难时,交流者求助于母语进而达到交流的目的。第四,迁移就是母语影响。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人们往往把遷移与母语影响联系起来。其实语言迁移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母语只是其中之一。
二、语言迁移分类
心理学一般将迁移分为四类: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Eris提出语言迁移形式分为四类:积极(正向迁移)、消极(负向迁移)、回避及过度推广。本文对Eris提出的迁移形式进行分析。
(一)语言正向迁移
当语言的某些特征与目的语相同时会产生语言的正向迁移。例如,汉语与英语的基本语序为:主+谓+宾。I come from Beijing.我来自北京。当两种语言中出现同样规则时,语言学习者就会很容易、轻松地掌握目标语的某些规则。
(二)语言负向迁移
当语言的某些特征与目标语不同时会产生语言的负迁移。目标语与母语的某些规则不同,而被学习者误认为相同,会产生错误的表达。例如,汉语没有三单形式:她学英语。She studies English.如果学习者没有注意到两种语言之间不同的规则,就会造成语言的负迁移现象。学习者在掌握目标语的过程中会因此出错。
(三)回避现象
回避现象指的是,语言学习者会有意回避一些他们认为有难度的规则或者句子结构,而使用一些常用的、易于掌握的规则。回避现象的发生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应用目标语中难以找到与母语相呼应的规则而导致错误。例如,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英文定语从句结构,学生就会觉得难以掌握,因此避免使用。
(四)过度推广
过度推广恰恰与回避现象相反。过度推广是语言学习者在运用目标语时频繁使用一些自己掌握得比较好的规则或者知识,因此会出现与目标语文化或者其他非语言方面不适宜的表达。例如,“他开车很好”可能会被中文学生译为“He drives very well.”。原因是他们对主谓结构掌握得很熟练,因此忽略了用地道的目标语表达方式表达“He is a good driver.”。endprint
三、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
语言迁移在学习者掌握目标语过程中不可避免,也受到各种各样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影响迁移的因素可分为两种类型: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
(一)语言因素
语言方面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主要包括:音位、语音、词汇、句法、语法、语篇。
其中音位是所有影响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系统,即人们所说的口音,例如,带有北京味的英语、日式英语发音。或者有的地区的学习者s和sh不分,n和ng不分,导致目标语中发音的错误。而汉语与英语发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汉语的发音方式是元音、辅音+元音;后者的发音方式则是元音、元音+辅音、辅音+元音+辅音。两种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或者学习者语音识别能力较差时将影响目标语学习。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发stop这个单词的音时常常在最后加入元音/u/。
在词汇方面,语言学习者有时候会局限于母语词汇的搭配方式,因而使用易产生误解的中国式搭配。比如,用“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表达人山人海。在人称与数的对应上面,由于汉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因此学习英语时常常会忘记第三人称时谓语后面的s。汉语中的复数也是零标记,容易被中国英语学习者忽略。
就句子结构而言,英语注重结构,汉语注重语义。英语更加注重句子结构上的整齐划一,有系统地呈现句意,即符合语法规则,而汉语更加注重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汉语句子的标准比较宽泛,视作者或者说话人的思维而变化。英语的句子什么时候用逗号,什么时候用句号都要符合英语语法规则。英语中偏重主谓结构,每种不同句式都不能缺乏主谓两部分,即便句子中的主谓没有实际意义,也要加上使之符合语法规则。
语篇方面,英语叙述事物或者事件时习惯从小到大,从特殊到一班,从个体到整体,从近到远,而汉语习惯恰恰相反。在语篇衔接方面,英语更注重结构上整齐划一,语法严密,因果、比较、转折、让步一目了然。汉语更注重意思上的统一。
(二)非语言因素
影响语言迁移的因素不仅有语言方面的,更有非语言方面。除了学习者的母语语言之外,对其他各方面认知能力不同程度地影响语言学习。如:社会背景、文化、语言意识、标记等。
四、语言迁移对教学的启示
语言迁移对语言学习者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如果能在外语教学中正确地认识语言迁移的正向作用及阻碍作用,并正确地利用语言迁移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将大幅度提高。
(一)挖掘母语优势
恩格斯曾说过:“你只有将本族语与其他语种进行比较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的语言。”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其他语种。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会有来自母语的无形帮助。母语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促进及阻碍作用。母语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要充分挖掘母语的优势,通过比较利用共有规则更加有效地掌握外语语种。
在英汉语音方面,英语有音标,汉语有拼音。有一些汉语字母发音与英语音标发音是一致的。(汉语中有“/ai/ I、爱”“/ei/”A、诶,英语中也有此类发音my,might)。英文单词和汉语发音相似度较高的词易于学习者掌握,例如,sofa沙发,coffee咖啡,cool酷。利用发音相同,学习者能够高效地掌握目标语中的词汇。
英汉词汇都是组成句子的必要成分,内部都具有稳定的结构形式。英汉词汇都有缩略形式。例如: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句法上,英汉均属于“主谓宾”结构。例如,I lost my English notebook.我弄丢了我的英语笔记本。She finds a nice gift.她找到了一个好看的礼物。以上两个例句均为主谓宾结构,英汉差别不大。英汉在主动句变被动句时规则相同,例如,He tells me a secret; A secret is told by him;他告诉我一个秘密;秘密被他告诉。因此,学习者能很好地掌握被动语态变法。汉语同英语一样也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这些句子时能通过母语的正迁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法方面,英汉都有时态。英语的进行时态为be+doing;汉语用“正在”体现。英语完成时态have+v-ed;汉语用“已经……了”表示。英语的将来时用will/be going to...等表示,汉语用“将……”表示。
(二)分析英汉不同
将汉语及目标语英语在需要掌握的知识方面做对比。在英语教师教语言知识之前将目标语与汉语规则作比较,让学习者从有意识地避免语言负迁移到熟练地掌握目标语言知识。比如汉语名词的单复数表现方式与英语有所不同,汉语可能会用‘一些、有些、很多等这样的词表示复数,而英语则体现在名词本身的复数变化。人称与数的变化只在英语中体现出来。汉语习惯用主动语态,英语习惯用被动语态。英语表达必须严格按照语法规则。
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发音系统大有不同。英语中有48个音素,其中20个元音,28个辅音,每个音素发音方式及音位有所不同。汉语有26个拼音字母,有四种声调,英语有不同语调。
英汉词汇的词义有所区别,汉语用“看”可以表达“看书、看报、看电视”,而英语中则用read books, watch TV。see表示看时强调看到的结果,look表示看时强调看的过程。汉语中的“桌子”可以表示一种家具,而英语中的table除了表示桌子之外還可以表示“表格”的意思。英语名词词汇根据句子需要变换单复数,汉语的名词没有。英语动词有三单形式、ing形式、ed形式,汉语没有。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各属不同语系,两者在句子结构方面有一些不同点。语言初学者在学习英语时侧重学习词汇和句子结构的个别用法,因此对英语的句子结构缺乏整体的概念认识。英语重形合,在句子衔接方面需要考虑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因果、让步、比较、转折)。汉语重意合,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一致不矛盾、不冲突,能清楚地表达观点即可。语言学习者应正确理解英汉这两方面的重要差异。英汉语序略有不同,例如在表达“存在”时,汉语“某地有某物”,英语“There be...”。表达地点时,汉语先表达范围大的地方再表达范围小的地方,而英语恰恰相反。汉语的人名表达:姓氏+名字,英语则是:名字+姓氏。表达称谓:李先生:Mr. Lee,王医生:Doctor Wang。
(三)正确对待学生错误
任何人学习一种新的知识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学习语言亦是如此,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知识系统,难免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发生错误要善于总结错误的原因是否是语言的负迁移导致的。语言负迁移导致的语言错误应该被重视起来,反复练习易错知识点,避免今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应反复考虑英汉之间的异同点,授课时尽可能地促进语言正向迁移,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效率。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正向迁移及在对比中减少负向迁移,在意识深处形成英汉对比系统。
结语
尽管语言迁移理论不是万能的,但它应用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语言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语言正向迁移与负向迁移。加强学习者利用语言之间共同规则的母语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有效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穆佳奇,芮燕萍.国内语言迁移研究15年评述(2001-2015)[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研究,2015(8):54-56.
[2]陈环.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1(6):64-66.
[3]高亢.论母语迁移对英语语音和词汇习得的影响及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5(16):69-71.
[4]雷希.语言迁移在语言类教学中的研究[J].亚大教育,2016(3).endprint